DC娱乐网

14岁男生嬉闹时被女同学击中左胸,一年多后仍瘫痪! 法院这样判

一场课间玩笑,一句无心称呼,一记看似不经意的击打,让14岁少年小杨的人生彻底坠入深渊。原本只是晚自习课间走廊里的寻常嬉闹

一场课间玩笑,一句无心称呼,一记看似不经意的击打,让14岁少年小杨的人生彻底坠入深渊。

原本只是晚自习课间走廊里的寻常嬉闹,却酿成了足以摧毁一个家庭的悲剧。2024年5月21日晚,山东临沂郯城县某中学九年级男生小杨与同班女同学在楼道内互动打闹。

小杨以玩笑口吻称呼对方“大力女侠”,女生随即挥出左拳,恰好击中他的左胸。事后双方均表示并无恶意,女生也强调当时并未生气,纯属日常嬉戏。

谁也没想到,这一拳落下后,小杨当场倒地,失去意识。他被送往医院时已出现呼吸心跳骤停,虽经全力抢救保住了性命,却留下了终身难以逆转的创伤——四肢瘫痪、言语障碍伴随吞咽困难。

01 事发经过

监控录像和判决书记载了那致命的几分钟。女同学朝小杨比划,做出要打他的动作,小杨做出防守动作。

接着,女同学用左拳猛地向小杨的左胸口部位捣了一拳。随即,小杨捂着胸口蹲下,后脸朝下栽倒在地上。

一名物理老师看到后询问情况,小杨没有回答,被其他同学扶坐在地上。物理老师接了个电话后离开了现场,之后再次返回,看了一眼小杨后,又进入了教室。

事发约4分钟后,有同学叫来了另一名老师。据同学回忆,这名老师掐了小杨的人中,小杨有了吸气反应。

这名老师与其他同学一起将小杨从地上抬起,再把小杨抬到其他老师车内,小杨被送到了医院。事发约15分钟后,小杨被送入医院急诊内科抢救室治疗。

02 医疗危机

医院的记录显示,小杨在来院途中小便失禁。经过医院抢救36分钟恢复自主心率,抢救49分钟后恢复自主心跳。

相关诊断显示,小杨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缺氧缺血性脑病等。截至2025年3月20日,小杨先后在五家医院住院治疗共303天。

小杨家人提供的一份2025年9月13日出院记录显示,出院诊断包括:四肢瘫痪、累及认知功能和意识的其他和未特指的症状和体征、吞咽困难、言语障碍、缺氧缺血性脑病等。

出院情况包括神志模糊,意识内容缺如,言语不能,复述不能,表达不能等。也就是说,截至2025年10月,小杨的身体功能仍未得到任何恢复。

03 责任认定

2025年5月,法院对这一案件作出一审判决,随后二审维持原判,明确了三方的责任比例。

学校因未尽到安全管理与及时救助义务,承担70%的主要责任;击打小杨的女同学,其行为与损害结果存在直接因果关系,由监护人承担20%的责任;小杨本人参与嬉闹且未注意避险,自行承担10%的责任。

判决书中指出,学校的失职体现在多个关键环节:课间楼道拥挤却未安排人员疏导,教师在小杨倒地后未及时实施心肺复苏,也未第一时间拨打120,而是选择自行送医。

且校园内未配备校医和必要的急救设备AED,这些疏漏直接错失了最佳抢救时机。

04 赔偿困境

然而,胜诉的判决并未给小杨一家带来实质性的救济,赔偿执行难的困境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

女同学的家庭情况极为特殊,父母均为残疾人,父亲是一级多重残疾,母亲为三级精神残疾,全家仅靠低保维持基本生活。

面对判决中需承担的13万元赔偿,该家庭仅能支付1万元,剩余款项不得不由小杨家属自行垫付。

校方虽前期垫付了44.6万元治疗费用,但二审改判后,保险公司需将这笔款项返还学校,仅向小杨家属支付约5.6万元赔偿。

这意味着,小杨一家实际到手的赔偿远不足以覆盖高昂的治疗成本,为了救治孩子,家属早已四处借款,如今负债累累。

05 医学解释

这场看似“轻微击打”引发的严重后果,背后隐藏着一种罕见的医学现象——心脏震荡综合征。

据医学专家解释,这种病症的发生并非取决于击打力度,而是外力恰好作用于心脏电活动的易损期,这个窗口期仅有短短10至20毫秒。

此时的撞击会引发室颤,进而导致心跳骤停,而青少年因胸壁较薄,心脏缺乏足够保护,成为该病症的高风险群体。

更令人唏嘘的是,这种情况的发生概率极低,仅约1%,却具有极高的致命性,一旦缺氧时间超过4至6分钟,就可能造成神经不可逆损伤。

这也解释了为何一次普通嬉闹会引发如此严重的后果。

06 社会回响

因无力承担持续的高额康复费用,2025年9月,小杨被迫从医院回家,只能接受保守治疗。而康复治疗的黄金恢复期仅有前6个月,错过这一关键阶段,后续恢复的可能性将大幅降低。

那些高费用、高疗效的康复项目,对这个家庭而言已成为遥不可及的奢望。

网友们围绕事件展开了理性讨论,观点呈现出多元碰撞。有网友认为,学校承担70%的责任合情合理,“校园安全不只是防止意外发生,更要在意外发生时能及时救治”。

也有网友指出,“'黄金4分钟'是抢救心跳骤停患者的关键,每个教师都应该掌握基础的心肺复苏技能,每所学校都该配备AED,这些不是额外的负担,而是必备的安全保障”。

小杨的案例并非孤例。2025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涉校园管理民事纠纷典型案例中,明确了一条关键原则:学校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侵权责任。

然而在小杨的事件中,学校正是因为疏于管理、缺乏应急措施而承担了主要责任。

如今,小杨被迫回家保守治疗,康复的黄金期正在一点点流逝。法律虽然给出了公正的判决,却无法挽回一个少年的健康,也无法解决赔偿执行难的现实困境。

这起事件警示我们,校园安全无小事,每一起伤害事故都关乎家庭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