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表达 | 古风团播:传统文化与青年就业的新结合

图片由AI生成 近来,一种名为“古风团播”的新型演艺形式在互联网平台悄然兴起。一群年轻人身着古装,在精心设计的虚

图片由AI生成

近来,一种名为“古风团播”的新型演艺形式在互联网平台悄然兴起。一群年轻人身着古装,在精心设计的虚拟舞台上翩翩起舞,将中国传统美学与数字技术完美融合,不仅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新窗口,更开辟了一条职业发展的新赛道。

古风团播的出现并非偶然,它是传统文化复兴与数字经济发展双重浪潮下的产物。随着非遗、国潮等兴起,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日俱增,而直播技术的成熟则为这种认同提供了全新的表达方式。科班出身的舞者、专业院团的演员纷纷加入这一行列,他们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舞台艺术家,而是通过屏幕与观众实时互动的文化传播者。这种转变不仅拓宽了艺术表演的边界,更让传统文化以更加亲切、生动的姿态走进普通人的生活。

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古风团播为艺术类专业人才提供了新方向。传统艺术领域就业岗位有限,许多科班出身的舞者、歌手面临着“毕业即转行”的困境。古风团播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状况,它创造了一个庞大的就业生态,不仅需要表演者,还需要运镜师、灯光师、妆造师、内容运营等大量配套岗位。这种成规模的就业吸纳能力,在当前就业形势下显得尤为珍贵。

更值得关注的是,以古风团播为代表的新型职业形态,正在重塑年轻人对工作的理解和期待。与传统就业模式相比,这类工作往往具有更强的自主性、创造性和认同感。年轻人将自己的艺术修养、文化理解融入工作中,通过创作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这种将个人兴趣、专业能力与职业发展相结合的模式,很可能代表着未来职业演变的重要方向。

然而,古风团播的健康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在商业利益与文化传承之间取得平衡?如何避免传统文化被简单化、表面化地消费?如何建立规范的行业标准与合理的薪酬体系?这些问题都需要平台、机构与从业者共同思考与解决。

古风团播需要避免陷入“唯流量论”的陷阱。过分追求观众打赏和平台流量,可能导致内容质量的下降与文化内涵的流失。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不应停留在服饰、道具等表面层面,而应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脉络与美学价值。只有这样,古风团播才能真正承担起文化传播的使命,而非仅仅成为消遣娱乐的工具。

行业需要建立更加规范的运作机制。目前古风团播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各项标准还不够完善。从业者的权益保障、内容创作规范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明确。平台方应当承担起更多责任,通过制度设计引导行业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社会应当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看待这一新兴现象。古风团播的兴起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可能性的未来: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可以完美融合,个人理想与职业发展可以相得益彰,商业价值与文化价值可以共同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年轻人不仅是时代的参与者,更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用数字技术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同时也为自己开创了前所未有的职业道路。

原文首发于《时代邮刊》第494期

2025年10月· 新青年

编 辑 | 胡晨曦

审 核 | 李 玲

终 审 | 黄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