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清北断层领先,西湖大学第8,武大第20,三大顶刊论文排名出炉

《科学》《自然》《细胞》(简称“CNS”)是全球科研领域的顶尖标杆,代表着基础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其发表的成果往往具有突

《科学》《自然》《细胞》(简称“CNS”)是全球科研领域的顶尖标杆,代表着基础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其发表的成果往往具有突破性意义和深远影响力。

《自然》1869年创刊于英国,是综合性期刊的典范,覆盖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多个学科,以发表重大科研突破和具有广泛交叉学科影响的成果著称,在全球科研界拥有极高的权威性和知名度。

《科学》1880年由美国科学促进会创办,同样是综合性顶级期刊,聚焦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前沿进展,注重科研成果的创新性和学术传播力,其发表的论文常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

《细胞》1974年创刊于美国,专注于生命科学领域,涵盖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方向,以发表生命科学领域的原创性重大发现为核心,是该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期刊之一。

三大期刊的论文发表记录是衡量科研机构、团队及个人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其审稿机制严格,对成果的创新性、科学性和严谨性要求极高。

三大期刊的论文发表的成果往往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或推动现有领域的重大进展,为全球科研工作者提供研究方向和思路。

三大期刊发表的重要论文,汇聚了全球顶尖科研成果,促进了不同国家、地区科研人员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科学知识的全球传播。

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高校在CNS上发表的论文215篇,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湖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榜上有名。

其中,北京大学在《自然》上发表16篇,在《科学》上发表9篇,在《细胞》上发表8篇,共33篇,排名第一位。是唯一发表论文超过30篇的一所高校。

清华大学在《自然》上发表14篇,在《科学》上发表6篇,在《细胞》上发表5篇,共25篇,排名第二位。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在CNS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其他高校望尘莫及,属于断层式领先。

浙江大学在《自然》上发表9篇,在《科学》上发表6篇,在《细胞》上发表3篇,共18篇,排名第三位。与浙江大学在软科、校友会等高校排名完全一致。

复旦大学在《自然》上发表6篇,在《科学》上发表5篇,在《细胞》上发表2篇,共13篇,排名第四位。有人评价复旦大学是上海市第一高校,由此似乎可以说明问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自然》上发表8篇,在《科学》上发表0篇,在《细胞》上发表4篇,共12篇,排名第五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小而精”见长,师资人数要比其他高校少一些,有这样的成就,令人佩服。

而“双非”高校南方科技大学在《自然》上发表5篇,在《科学》上发表3篇,在《细胞》上发表2篇,共10篇,排名第六位。南方科技大学仅有十几年的办学历史,有这样的成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入思考。

上海交通大学在《自然》上发表4篇,在《科学》上发表4篇,在《细胞》上发表2篇,共10篇,与南方科技大学并列排名第六位。上海交通大学是理工科专业非常强悍的大学,在科研领域取得的成就,值得拥有,令人期待。

西湖大学在《自然》上发表6篇,在《科学》上发表1篇,在《细胞》上发表2篇,共9篇,排名第八位。西湖大学开始本科招生仅四年,进步之快,成就之高,未来可期。与南方科技大学一样,西湖大学在科研领域和办学方向,都是中国其他高校必须借鉴的。

中山大学在《自然》上发表5篇,在《科学》上发表2篇,在《细胞》上发表1篇,共8篇,排名第九位。西安交通大学在《自然》上发表3篇,在《科学》上发表3篇,在《细胞》上发表0篇,共6篇,排名第十位。

除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这七所C9高校之外,还有两所C9高校在《自然》《科学》《细胞》上发表的论文情况如何呢?这是许多网友关注的。

南京大学在《自然》上发表1篇,在《科学》上发表2篇,在《细胞》上发表0篇,共3篇,排名与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大学一起并列第十六位。南京大学不参与全球高校的排名,是不是科研成就不太突出的原因呢?

哈尔滨工业大学在《自然》上发表1篇,在《科学》上发表1篇,在《细胞》上发表0篇,共2篇,与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13所高校一起,排名并列第二十位。

武汉大学作为小米科技CEO雷军的母校,2025年前三季度在在《自然》上发表1篇,在《科学》上发表0篇,在《细胞》上发表0篇,共2篇,排名与南京大学一起并列第二十位。武汉大学在文科专业方面成就较高,测绘技术专业在全球排名第一,然而,在国际顶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并不显山露水,这个问题引起人们的深入思考。

我们关注到,除了西湖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双非”高校之外,北京协和医学院、广州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这几所非985、非211高校,也有作品发表,有这样的顶级科研成就,我们读者必须点赞。

西湖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在《科学》《自然》《细胞》(CNS)三大顶级期刊的论文发表数量超过众多985高校,主要源于以下核心优势。

第一,学科聚焦与交叉创新两校均以“小而精”为定位,精准布局高影响力学科。西湖大学重点发展生命科学,其结构生物学团队在2024年发表5篇《细胞》论文,占国内同期该领域总量的1/4;南方科技大学则在材料科学、化学等领域形成突破,2024年《自然》《科学》论文达12篇,稳居全国前五。

同时,两校鼓励跨学科合作,例如西湖大学将人工智能与生物学结合,开发蛋白质结构预测算法,南科大推动物理与信息科学交叉,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进展。

第二,顶尖人才集聚与科研生态西湖大学通过“全球学术人才招聘计划”吸引施一公、柴继杰等国际顶尖学者,其教师队伍中90%以上具有海外顶尖高校经历,且实行PI(独立实验室负责人)制,赋予科学家充分自主权。

南方科技大学则以“年薪+科研启动资金”模式引进青年才俊,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期资助率达23%,全省第一。两校均建立了冷冻电镜、超算中心等一流科研平台,例如西湖大学的生物医学实验技术平台支撑了近80%的CNS论文数据采集。

第三,管理体制与政策支持西湖大学作为社会力量举办的新型研究型大学,采用“基金会办大学”模式,政府与社会资本协同保障资金(2024年科研经费超21亿元),同时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去行政化管理显著提升决策效率。

南方科技大学则依托深圳特区政策优势,在人才引进、成果转化等方面享有更大自主权,2024年提交专利申请851件,形成 “科研 - 转化 - 反哺” 的良性循环。

第四,评价机制与长期投入两校均摒弃“唯论文”的短期考核,西湖大学采用长周期学术评估,鼓励“从0到1”的原创研究;南方科技大学将成果转化纳入评价体系,推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深度融合。这种导向下,两校在CNS论文质量上表现突出,例如西湖大学2024年发表的《自然》论文中,60%涉及重大理论突破。

南方科技大学和西湖大学两校通过学科聚焦、人才集聚、体制创新和长期投入,在CNS论文发表上实现了对传统高校的“弯道超车”,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新范式。对于以上排名,你怎么看呢?我们期待你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