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的国际新闻,很热闹,大家也都看到了,建国同志和他下面的官员有点癫狂了。
他们做惯了的事情,我们稍微学着做一些,就是所说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们就受不了了,大呼小叫,觉得我们太坏了,太不讲规矩了。
哎,有没有觉得好像对他们无话可说了,只能用“真理”和“实力”来教育他们了。
和他们玩国际政治,毫无乐趣,毫无技术含量。
说实在的,论玩国际政治,全世界能跟中国过招还不落下风的,恐怕只有老牌帝国英国了(这些年的不算)。
和英国比起来,美国简直像个只会蛮干的愣头青,能有今天的地位,纯属“力大砖飞”——靠体量硬砸出来的。
最能体现这三国政治水平的,不是别的,正是1949年那场围绕香港的无声较量。

1949年4月,解放军的百万雄师跨过长江,国民党兵败如山倒。
这时,中共中央最警惕的并不是蒋介石的残部,而是美英两国会不会突然出兵干涉。
按理说,最该跳脚的是美国——它扶植的蒋介石政权垮了,天量援助全打了水漂。而英国呢?二战后殖民地纷纷独立,本土元气大伤,根本没精力再来远东惹事。
可现实偏偏反着来:
该急的美国,像突然“脑死亡”一样,除了发几句不痛不痒的声明,几乎毫无动作;
不该急的英国,反而主动挑事——派紫石英号驱逐舰闯入长江,炮击解放军阵地,结果被我军猛烈还击,打成重伤搁浅。

更让人意外的是英国的后续操作:丘吉尔在伦敦高调叫嚣,要派两艘航母来远东“维护帝国尊严”,逼中国道歉赔款。
一时间,国际舆论哗然,苏联和美国都以为——中英非打不可了。

表面上看,中英剑拔弩张。但实际上,两边都在下一盘大棋。
英国真正的目标,根本不是一艘军舰,而是香港的未来。
它怕什么?怕解放军顺势南下,一举收复香港。所以故意制造冲突,试探新中国对香港问题的底线。
而中共呢?也有自己的考量。虽然当时奉行“一边倒”亲苏政策,但并不想彻底和西方闹翻。如果能拉住英国,就等于在西方封锁线上撕开一道口子。
最精彩的细节来了:
紫石英号搁浅多日,油料早已耗尽,根本开不动。你猜它是怎么逃出长江的?
是上面亲自下令,秘密给它加了一船油,让它“偷偷”溜走的!
为什么?因为中共根本不想让事件升级。放它走,既保全英国面子,也给自己留了谈判余地。
搞政治,有时候就得“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丘吉尔
深圳河畔:枪炮沉默,外交破局1949年12月,四野大军直逼深圳河,战士摩拳擦掌,只等中央下令收复香港。
港英当局慌得连夜向伦敦求救,可英国哪还有实力阻挡解放军?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北京突然下令:停止进军。
不仅如此,还通过外交渠道放出风声:只要港英当局答应三个条件,香港可以暂不收回——
不得利用香港作为反华军事基地
不得在香港从事破坏新中国威信的活动
必须保护在港华人权益

1950年代中英街
这三条,看似对港英当局说,实则是说给伦敦听的:我给你台阶下了,你该怎么回应?
英国这“千年老狐狸”一点就通。
1950年1月6日,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并断绝与蒋介石集团的外交关系——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
这一招,漂亮!
朝鲜战争:英国成了“隐形队友”后来的朝鲜战争中,英国更是展现出老牌外交的务实本色:
美国说要全面开打,英国劝:别和中国结死仇,苏联还没动呢!
美国要扩大战争,英国拦:不如把韩国、台湾、琉球让给中国,逼中苏翻脸!
麦克阿瑟叫嚣用核武,英国坚决反对,最终美国退步,撤了麦帅。
更关键的是,在整个西方对华封锁的背景下,香港成了新中国唯一的对外窗口——
东南亚的橡胶、前线急需的盘尼西林、战略物资……全通过香港流入大陆。
而对这一切,港英当局心知肚明,却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于是出现戏剧性一幕:
英国嘴上骂着新中国,手里却数着对华贸易的钞票;
中国喊着“美帝走狗”,私下却通过香港和西方做生意。
什么叫政治?这就是政治。
回看当下:中英美三国谋略的百年启示如今七十年过去,再看这段历史,依然让人感慨:
英国像一位精算师,每一步都算准利益得失,绝不做赔本买卖;
中国像一位棋手,既守原则又懂变通,用一招“放船送油”换来外交破局;
美国则像一位拳击手,力量虽大,但直来直去,缺了那分四两拨千斤的巧劲。
所以说,英国这套老牌帝国的谋略,美国至少还得再学一百年。
不过,也不知道美国还有这么多时间学习么。
而在今天这个变幻莫测的国际局中,谁更能审时度势、刚柔并济,谁才能笑到最后。

如今,美国仍在重复历史错误:
搞制裁、打贸易战、拉小圈子……全是硬招、蛮招;
而中国延续千年智慧: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
如果美国的政客,能有英国人一半的敏锐,美利坚的国运也断不会像今天这搬鬼样子。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