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凌晨 12 点的街头,一个美团骑手居然冒着超时罚款的风险,疯狂蹬车折返药店!就为了确认陌生顾客买的雾化药是不是救命的,这波操作直接看哭无数网友!
事情得从 10 月 22 号深夜说起,骑手姚欣龙快收工的时候接了个雾化药的单子,送到小区门口敲门、打电话,折腾 8 分钟都没人应。换平时骑手肯定直接走了,毕竟超时一分钟都可能扣分罚钱,但姚欣龙心里犯嘀咕了:大半夜买药本来就不寻常,还是雾化药,万一顾客是老人或者孩子急用,甚至可能昏厥没力气接电话呢?越想越不放心,他立马掉头冲回药店确认,虽然老板说就是普通雾化药,但这一来一回还是耽误了 12 分钟,最后卡着 7 分钟的超时红线完成了最后一单。

更扎心的是平台规则的矛盾,美团后来给姚欣龙评了 “先锋骑手”,发了奖金和装备,但日常考核里超时 7 分钟照样扣分。要知道兰州骑手日均收入也就 200 块,深夜接单收入占了 35%,这 12 分钟对他们来说可不是小事。网友们吵翻了天,支持的人说 “责任心无价,锦旗比钱重要”,还举例说有荣誉称号的骑手接单量都能涨 15%;反对的人直接戳破现实:“总让骑手牺牲收入行善,谁能坚持得下去?”
其实这事本质就是算法效率和人性温度的碰撞。我们平时催外卖的时候,总盼着快点再快点,可真遇到特殊情况,又希望骑手能多一份耐心。姚欣龙在超时红线和良心之间选了后者,但这种选择不该让他独自承担成本。有网友建议平台搞 “善意豁免机制”,核实后免除超时惩罚,还有人说用户打赏可以搞成基金,平台再配捐一部分,这样善意就不用骑手自己买单了。

说到底,城市的温暖从来不是某个人的单打独斗。姚欣龙的 12 分钟,照出了算法时代的小困境:我们既要效率,也要温度。希望以后每个善意都能被看见、被善待,平台多些弹性,用户多些理解,让那些深夜里的举手之劳,不用再冒着损失收入的风险去做。你觉得骑手这波操作值吗?如果是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