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中国痛下杀手,“长臂管辖”14nm以下芯片稀土出口,谁会受不了?

中国商务部一纸公告,让全球高科技产业感受到了一场稀土供应链的地震。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发布2025年第61号公告,咱们

中国商务部一纸公告,让全球高科技产业感受到了一场稀土供应链的地震。

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发布2025年第61号公告,咱们要对出口到国外的那些稀土相关物品进行出口管控啦。公告里讲得明明白白,国外的组织还有个人,要是想把特定的稀土产品卖到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或者地区去,那必须得先拿到中国商务部发的两用物项出口许可证才可以。

而且啊,这份特别重要的公告还专门说了,要是申请出口的稀土物品是用来研发、生产14纳米或者更小尺寸逻辑芯片的,又或者是256层及以上存储芯片的,那对于这些申请,咱们会一个一个地认真审核批准。

另外,如果是卖给境外军事用户的出口申请,原则上是不给批准的。这就表示,中国头一回明确把稀土管控的范围扩大到了最先进的半导体制造这块。

中国商务部这次发的稀土出口管控公告,和以前的大不一样:它不只是管从中国直接出口的稀土产品,还管到了境外的供应链那边。根据公告,境外组织和个人在向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出口特定稀土物项前,也必须获得中国商务部颁发的出口许可证。

管制范围覆盖三大类情形:含有中国原产稀土物项且在境外制造的产品、使用中国稀土技术在境外生产的物项,以及所有原产于中国的稀土物项。

中国这一做法表明,正采用类似“长臂管辖”的手段,把自身在稀土领域的影响力延伸到全球供应链的各个角落。简单来说,就算某个产品是在国外生产的,只要里面包含的中国原产关键部件或技术占比达到或超过0.1%,那么这个产品的出口就会受到中国的管制。这足以看出,中国的影响力已经深深渗透到了全球供应链当中。

商务部发布的公告里还明确说了,对于那些要卖给境外军事用户的出口申请,还有要卖给出口管制管控名单和关注名单上那些进口商、最终用户的出口申请,原则上都是不批准的。

而且,要是出口申请里的东西是用于军事方面,或者能提升军事潜力的,那也是不被允许的。这些规定,其实就是冲着美国军工产业对稀土的需求去的。

稀土元素在芯片制造里也很重要,比如抛光材料、刻蚀机部件,还有高端光刻机的镜面涂层等都会用到。这也意味着,就算你掌握了14纳米以下芯片的制造技术,也可能因为中国对稀土元素的管控而面临难题。

中国此次稀土出口管制的时机和目标都经过精心考量。商务部公告明确指出,最终用途为研发、生产14纳米及以下逻辑芯片或者256层及以上存储芯片,以及制造上述制程半导体的生产设备、测试设备和材料,或者研发具有潜在军事用途的人工智能的出口申请,将逐案审批。而在这个世界上拥有相关产业的国家少之又少,与军事用途关联的国家似乎只有一个。

说白了,这些规定直接针对美国正在大力推进的尖端半导体产业。英特尔公司刚获得美国政府根据《芯片与科学法案》提供的30亿美元直接资金,用于“安全飞地”计划。英特尔宣布,其最先进的技术——Intel 18A——有望在2025年投入生产。

同时,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正专注于推进量子传感器的研究,以应对定位、导航和授时以及军事应用中的情报、监视和侦察方面的挑战。一项名为“鲁棒量子传感器”的新计划旨在提高能够探测地球磁场的量子传感器性能。

中国的稀土管制措施将直接影响到这些高端技术的发展进程。依赖困境:欧美高科技与国防产业的中国稀土“瘾”。中国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在数据中显露无遗。俄罗斯《论据与事实》周报报道称:北京掌控着全球91%的稀土金属加工能力。

欧盟在磁体生产链上的进口产品中有98%来自中国。德国每年与稀土金属相关的产品进口额高达惊人的700亿欧元。欧洲央行最新报告也指出,欧元区严重依赖中国稀土矿产,中国供应了欧元区70%的稀土进口量。更令人担忧的是,欧元区从中国以外的国家采购含稀土的次级产品时,这些供应商仍高度依赖中国的稀土原材料。

稀土元素对于高端制造业而言不可或缺。德国汽车工业,尤其是电动汽车生产所需的永磁体中有30%由稀土元素构成,而德国80%的此类磁体直接从中国进口。除电动汽车外,磁体还广泛用于无人机发动机、导弹制导系统、喷气发动机和卫星设备。这些领域直接关系到国防安全与战略竞争力。

美国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程度同样令人吃惊。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分析,美国所使用的稀土中,约80-85%依赖进口,其中约70%来自中国。美国稀土消费呈现明显的国防导向,国防应用占比高达35%,远高于全球平均8%的水平。这一数据揭示了美国国防部门对稀土供应的特殊敏感性。

2023年,美国国防储备局新增采购3000吨稀土永磁体,美国这一行为,能看出他们政府挺担心稀土供应出问题的。现在美国在稀土冶炼分离这个中间环节上能力特别差,他们就一座还在开的稀土矿,就是加州帕斯山矿,但在把稀土精炼和加工成成品这方面,特别依赖咱们中国。

中国对稀土东西的出口管制可不是突然搞的。今年年初的时候,中美贸易关系挺紧张的,中国就已经加强了对稀土金属出口的管理和控制。现在呢,要往海外市场卖稀土金属,得先拿到许可证。按照新规定,还能用一些官僚流程拖延的办法,让稀土金属交货的时间变长,或者直接就不让出口了。

面对中国的稀土管制措施,国际市场正在积极寻找替代方案。和硕共同执行长邓国彦表示,“过去两三个月‘很痛苦’”,随着美中关税战升温,中国开始对包括稀土在内的关键原材料实施出口管制,对全球电子产业供应链造成压力。

不过,替代方案推进的速度或许会比之前预计的更快些。和硕已经和客户一起把产品设计做了改动,相关的零部件也渐渐开始换成新的材料了。大部分客户打算在六七月出货的时候,就用上这些新物料。这种替代的办法,主要是靠调整设计和让结构变得更轻便,来实现材料的替换。

但是呢,这些替代的举措可能只对某些特定的稀土材料有用,没办法涵盖所有稀土元素能用上的地方。欧洲央行之前就发过报告提醒,要是中国供应的稀土断了货,欧元区的经济可就要遭殃了,物价会涨得很快(通胀率会上升),经济增长也会慢下来。供应链要是断了,制造商的成本就会往上涨,特别是造汽车、搞电子还有做可再生能源的这些行业,受的影响会特别大。

美国国防部也看出这事儿不简单了。五角大楼下面的战略资本办公室,在2025年的投资计划里,把先进散装材料、微电子材料和纳米材料这些,一共15个关键领域,都当成了重点投资对象。不过,美国制造业现在整体不太行,这可是五角大楼这几年想重新整顿军备时遇到的最大麻烦。

欧洲央行早就发过警告了:欧元区里,只有一小部分企业是直接从中国买稀土的,超过八成的欧洲大企业,它们和中国稀土生产商之间,就隔了两三个中间环节。这意味着即使是中国出口的轻微中断,也可能通过供应链迅速传导至终端产业。

全球稀土供应链的重组已经开始,但没有人能在短期内轻易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这次稀土管制的后续影响,可能会比大家之前想象的还要大得多。

整体上看,全球搞高端芯片的产业特别依赖中国的稀土,这种依赖不是简单的,而是结构性的、多方面的深度依赖。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在稀土精炼技术上很厉害,成本也能控制得很好,还有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这些加起来形成了综合优势。

在接下来的3到5年里,这种依赖的情况不太可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所以,中国最近出台的稀土出口管制办法,肯定会对全球半导体、人工智能还有国防科技这些高科技领域的竞争情况产生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