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5月23日那个下午,白宫走廊里突然响起哭声,160多个人拿着纸箱往外走。
这些反华分子咋就被一锅端了?咱中国又该怎么抓住这个天上掉馅饼的机会?
30分钟!就这么点时间收拾东西滚蛋。 5月23日下午,一封像死亡通知书一样的邮件,突然出现在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官员的电脑屏幕上。
邮件内容简单粗暴得像特朗普本人:立即打包个人物品,半小时内必须离开白宫。没有解释,没有缓冲,就是这么干脆利落。
现场那叫一个乱套。 有人当场就哭了,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掉。有人气得直接把文件夹摔在地上,对着保安大喊大叫。还有人试图给上级打电话求情,但电话那头要么忙音,要么直接挂断。
走廊里到处都是拖着纸箱的身影。这些平时西装革履、指点江山的政策精英,此刻就像被赶出家门的流浪汉。
整个白宫国安委就像炸了锅。 400人的庞大机构,一刀砍到只剩几十个人。这哪里是什么精简增效,分明就是政治屠杀式的大清洗。
最扎眼的就是那个专门研究亚洲事务的部门。原本几十号人的团队,最后只留下一个华裔女官员简以荣。其他那些天天琢磨怎么围堵中国的专家学者,全都被扫地出门。
更讽刺的是,这些被清洗的人里面,很多都是特朗普第一任期的老部下。他们以为跟着老板干了这么多年,多少有点香火情。结果发现,在特朗普眼里,忠诚度永远排在专业性前面。
特朗普这是发什么疯? 答案其实不难猜。
但他们到底干了啥?制定了一堆对华强硬政策,结果呢? 关税战打了个稀里糊涂,科技封锁也没拦住中国发展,反倒把自己搞得灰头土脸。
特朗普一算账,觉得这帮人就是花钱不办事的蛀虫。与其养着他们继续添乱,不如一刀切了省心。
但最核心的动机,还是特朗普对绝对权力的渴望。他想要的不是什么民主决策、集体智慧,而是一个只对他一个人负责的皇帝式政府。
过去那些总统,哪怕是尼克松、里根这样的强人,在重大决策上也得听取各方意见,经过层层协调。特朗普可不想受这个罪。 他要的是说一不二,要的是绝对服从。
结果怎么样?在关键的中美谈判前夕,特朗普嫌他太吵闹,直接把他踢出了核心圈子。连会议室的门都没让他摸到。
这就是特朗普的逻辑:你可以反华,但不能影响我的判断。 在他眼里,这些专家的价值就是工具,用完就可以扔。
反华急先锋的意外覆灭
这些被清洗的人,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 他们中的很多人,从来没去过中国,也不了解真正的中国,纯粹就是为了反华而反华。
现在好了,钟表师傅都被赶走了,留下的这帮人连机械原理都搞不懂。
但真要让他们拿出具体的执行方案? 立马就抓瞎了。什么跨部门协调机制,什么预算分配方案,什么风险评估报告,统统拿不出手。
更搞笑的是,连纳瓦罗这种铁杆反华分子都被边缘化了。这个曾经恨不得让中美立马打起来的极端鹰派,现在连特朗普的面都见不着。
特朗普和他的亲信们,比如鲁比奥之流,正等着把自己的人安进去。目标很明确:思想统一,步调一致,绝对服从。
美国人的损失,不就是咱的机会嘛。 这些最懂如何围堵中国的技术派鹰派突然消失,就像一支精锐部队突然没了指挥官。
中国的战略窗口期
搞电动汽车离不开稀土,搞风能发电离不开稀土,连军用雷达都得靠稀土。美国人这才发现,原来自己也有软肋。
反观美国那边,简直就是一锅粥。 白宫官员内斗不止,连马斯克都撒手不干了。这个曾经砸了2.9亿美元支持特朗普的硅谷大佬,最后连个有实权的职位都没混到,只能悻悻而去。
东盟国家更是精明,明确表示不会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他们心里门儿清:跟着美国瞎折腾,最后受伤的还是自己。
咱们要做的,就是继续保持战略定力,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事儿。发展经济,攻克科技难题,拓展国际合作,这些才是硬道理。
特朗普这把火,烧的是他自己家的房子。 而我们,只需要在旁边静静地看着,顺便准备好灭火器,万一火势蔓延过来。
结语
说实话,看着特朗普把自己的智囊团一锅端,我觉得这哥们儿是真糊涂了。一个超级大国开始拿情绪当政策、用忠诚换专业,这不是强大的表现,这是衰落的前兆。
当年的大英帝国,也是从自我膨胀开始走下坡路的。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谁也阻挡不了。 特朗普以为靠着一腔热血和绝对权威就能让美国再次伟大,实际上却在加速美国的相对衰落。
你们觉得呢?面对这样一个越来越不靠谱的美国,咱最该防着他们哪一手?
消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