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初,韩国政界与军界爆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地震。今年6月份上台的新任总统李在明,居然在一夜之间,一次性撤换了韩国军队现役的全部七位四星上将。
这场针对军方最高指挥层的「外科手术式」精准清洗,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堪称韩国民主化以来之最,瞬间震撼全国。
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人事变动,更是李在明政府对前总统尹锡悦「戒严政变疑云」的彻底清算,标志着韩国军方最高层迎来一场「全军覆没」式的权力更迭。
毫无疑问,此次震惊各界的军方高层「团灭」,其最直接的导火索正是去年12月由尹锡悦导致的韩国宪政危机「国会戒严事件」。
当时,深陷政治困境的总统尹锡悦被爆出曾考虑动用军队,试图以「戒严」之名包围国会,甚至被指授权「在必要时可动用武力」,此举被广泛批评为意图发动「软性政变」。
尽管事件最终未遂,也未造成太大实质性破坏,甚至都没有人员伤亡,但时任军方高层的态度和选择却为当下巨变埋下了伏笔。
当时,以共同民主党为首的反对阵营,要求军方就事件公开道歉并承诺「永不干政」,但时任的尹锡悦嫡系将领们对此保持了沉默或拒绝合作。
正是这种令人不爽的「不合作」态度,被李在明阵营视为军方高层仍效忠前朝、未能与「反民主行为」划清界限的明确信号。
李在明上台后,将彻底清除尹锡悦时期的遗留影响视为首要任务。国防部长安圭伯将此次人事行动定性为「刮骨疗毒」,旨在根除前政府将「军事政治化」的毒瘤。
换言之,这是一次迟来的总决算,李在明要借此告诉所有人:任何试图将枪口对内、威胁民主的行为,都必须付出沉重的代价。
此次被撤换的七个职位,无一不是韩国军队的绝对核心,掌握着作战指挥和军队运行的命脉:
联合参谋本部议长:韩国军队的最高指挥官,战时负责统率三军。
陆军参谋总长:作为韩国规模最庞大的军种,其掌门人地位举足轻重。
海军参谋总长
空军参谋总长
韩美联合司令部副司令:此职位长期由韩军四星上将担任,是韩美军事同盟操作的关键枢纽,其人事变动尤为敏感。
陆军地面作战司令部司令
陆军地面作战司令部副司令
通过将这些关键位置的尹锡悦嫡系人马全部撤换,李在明政府在最短时间内彻底掌握了军队的最高指挥权,实现了对军方的「换脑手术」。
如此激烈的人事动作,自然引发了巨大的政治争议。
反对党国民力量党痛斥这是一场赤裸裸的「政治报复」和「政治清算」,批评李在明政府以「清除戒严遗毒」为名,行打压异己、巩固权力之实。
他们还因此提出了一个尖锐的质疑:
如果当时军方高层服从时任三军统帅(尹锡悦)的命令被视为「毒瘤」,那么现在要求军队无条件效忠现任文官政府(李在明),这两者在本质上是否存在矛盾?
更有分析指出,这种胜者对败者进行「全盘清洗」的模式,其实深植于韩国政坛的「清算文化」之中,从长远来看,这无疑加剧了政治对立,损害了政策连续性和国家稳定。
无论近日同时撤换全部七位四星上将所引发的争议如何,此举在韩国政坛和军方的影响都将是极为深远的。
首先,它极大地重塑了韩国的军政关系。
李在明政府强硬地表明了「枪杆子必须牢牢掌握在忠于现任文官政府的领导人手中」的立场,任何犹豫和暧昧都不被允许。这既是对历史教训的汲取,也是为未来执政扫清障碍的未雨绸缪。
其次,这为李在明推行其新的对朝政策铺平了道路,李在明在军事上主张在坚固国防的同时,积极寻求与朝鲜对话与缓和。
新任的军队掌门人必须能够准确执行这一「双轨」战略,既能保持强硬态势,又能为外交接触创造空间,这与尹锡悦时期一味强调强硬的基调显然不同。
此外,关键职位(特别是韩美联副司令)的易主,也将引发盟友美国的密切关注。美方将如何与全新的韩军领导层建立互信、协调合作,将是未来韩美同盟动向的一个重要看点。
李在明政府「一夜换七将」的雷霆手段,是一场精心策划、旨在彻底切断与过去联系的政治行动。它不仅是对一场未遂政变疑云的迟来清算,更是一场对韩国军队灵魂的争夺。
它宣告了尹锡悦时代在军中的影响力「全军覆没」,一个完全听命于现政府的新军事时代已然开启。
然而,在「刮骨疗毒」的背后,「政治清算」的争议也如影随形。这场高层地震能否带来军队的中立与现代化,还是会加剧政坛的撕裂与对立,一切都将考验着李在明的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