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查出肺结节不用怕,七招教你科学应对

胸部CT日益普及后,越来越多的人在体检时被查出了肺结节。看到这样的检查结果,很多人会觉得很难接受,从而陷入焦虑和恐慌之中

胸部CT日益普及后,越来越多的人在体检时被查出了肺结节。看到这样的检查结果,很多人会觉得很难接受,从而陷入焦虑和恐慌之中。

但其实,肺结节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可怕。

今天,郑医生总结了以下七条科学应对的方法。

避免过度恐慌

肺结节的成因多种多样,其中一些因素是我们无法避免的。

比如,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中含有PM2.5,这些细颗粒物会沉降在肺部,形成结节;而肺部的炎症,也会导致肺结节的出现;此外,免疫反应也会在肺部留下痕迹。

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肺结节的出现变得相当普遍。

几乎每个人在生命的某个阶段都可能会长出肺结节,它就像是我们的肺部在这个世界上开封使用后留下的印记。

所以,如果我们在体检时查出有肺结节时,完全不必惊慌,理性看待就好。

不要相信偏方

如今,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声称可以消除肺结节的药物和偏方,但这些往往并不可靠。事实上,很多肺部的炎症结节即使不吃药,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可能会自行消失。

然而,如果肺结节是恶性的,那么常规的药物大概率无法起到实质性的消除作用。

下面这个研究,来自复旦大学肿瘤医院陈海泉教授团队,于2020年发表于《癌症研究和临床肿瘤杂志》,探讨的是磨玻璃肺腺癌对化疗的反应。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作者设置了近乎苛刻的入组条件:

1. 所有患者在合并肺部磨玻璃结节的同时,也罹患其他恶性肿瘤,并鉴于该恶性肿瘤的分期考虑,接受了化疗;

2. 患者在化疗前后,均接受针对肺部的CT检查;

3. 所有肺部磨玻璃结节均接受手术治疗,并确诊为肺腺癌;

4. 肺部磨玻璃结节对化疗的反应性,基于影像和病理的具体评估。

在影像层面,化疗后,肺部磨玻璃结节缩小/实性成分比例降低,判定存在治疗反应;

在病理层面,化疗后,手术切除肺部磨玻璃结节存在化疗后改变,判定存在治疗反应。

最终,在洋洋洒洒的资料库中,作者筛选得到44个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总共携带55枚可评估的磨玻璃肺腺癌。

入组患者的基础恶性肿瘤包括乳腺、肺、宫颈、卵巢或结肠,77%的患者接受含铂、培美曲塞、紫杉醇、多西他赛或吉西他滨的联合化疗方案。

整组患者均实现了3次以上的化疗疗程以确保药物能产生足够作用。

最终的影像学评估结果,所有磨玻璃结节部分保持不变,部分存在增大的现象。

病理学评估结果,同样没有观察到针对化疗出现的治疗后反应。

强劲如化疗,都很难使肺结节发生退缩。更何况是那些没有任何循证医学证据的偏方呢?

所以,查出肺结节后,千万不要病急乱投医,去相信一些完全不靠谱的偏方。白白耽误了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

在检查肺结节时,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至关重要。薄层CT是目前检查肺结节的最佳方式,因为它能够以1毫米一个层面的精度清晰地显示肺结节的细节。

相比之下,厚层CT(如5毫米一个层面)和胸片(胸部X光)则无法提供足够的细节,容易导致误诊或漏诊。

因此,在进行肺结节筛查时,建议大家向医生提出三个关键问题:

一是检查是否为胸片,如果是,建议不要做,因为胸片的清晰度远不如CT;

那么,什么是胸片?什么是CT?它们有什么区别?普通人如何分辨呢?

我们来看下面这张图。最简单的识别方法是:站着拍的是胸片,躺着拍的是CT。

二是CT是否为薄层,能否做到1毫米一个层面,如果做不到,也建议放弃;

三是是否有低剂量螺旋CT可供选择,这种检查方式不仅辐射剂量低,还能清晰地显示肺结节,是目前最理想的检查手段。

保存好电子影像

在检查过程中,保存好电子影像是非常重要的。电子影像,尤其是原始的DICOM文件(需要带优盘或光盘去医院拷贝,具体可咨询医院影像科),可以方便我们随时查看和分析肺结节的详细信息,包括大小、密度等,并进行逐帧的仔细对比。

这样,当我们需要请多位专家进行会诊时,只需要把之前检查的电子影像发给专家或向专家展示,而不必反复进行CT检查,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辐射暴露。

此外,通过对比多次检查的电子影像,还可以帮助我们在随访过程中更准确地观察肺结节的变化,为后续的治疗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识别出相对安全的肺结节

并非所有的肺结节都需要过度关注。一般来说,以下几类肺结节基本可以放心:不足5毫米的小结节、钙化结节以及长期稳定不变(2年以上)的实性结节。这些结节多为良性的,通常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此外,首次发现的磨玻璃结节多为炎症,即便有些看起来像恶性,但其中相当比例的磨玻璃结节可能会在随访过程中消失不见,所以也不需要太过担心。

因此,对于上述结节,我们不必过于紧张,定期随访即可。

早发现早治疗,肺癌也可治愈

虽然肺结节中确实有一小部分可能是肺癌,但只要我们能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治愈的可能性也是非常高的。

病灶大小是反映其成熟度的关键指标,早期肺癌的病灶通常较小,处于幼生期,此时其危害程度相对较小,治疗效果也往往较好。

因此,定期进行科学的体检,尤其是胸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对于早期发现肺结节并进行及时的干预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无需纠结每个肺结节的性质

面对肺结节,很多人都希望能搞清楚每个结节的性质,但事实上,这是不现实的。

对于较大的病灶(如6毫米以上),医生可以通过多种检查手段和临床经验进行大致判断,但对于较小的病灶(如3毫米以下),由于缺乏足够的参考数据,很难做出准确的诊断。

因此,对于这些注定没有问题的结节,我们只需定期随访,关注其变化情况即可,不必过于纠结其具体性质。

写在最后

通过以上七个方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对肺结节有了更全面、更科学的认识。

但是,我们要知道,健康本身是允许身体存在一些小毛病的。

一辆行驶了十几、二十万公里的车,难免会发生过一些小刮蹭,轮胎也不可能完好无损,但这并不影响其正常行驶的各种功能。

而肺结节,就是岁月在我们的肺部留下的一点“小记号”。

我们走过的路,呼吸过的空气,甚至患过的一场小感冒,都可能会在自己的肺部留下这样或那样的痕迹。它们并非洪水猛兽,而更像是我们的身体与世界互动后领到的一枚枚“纪念章”。

收好今天的7点建议,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应对。相信有肺结节的你,一定会少走很多弯路,减少不必要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