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朋友圈发机密、工作群发密件?这几个干部全栽了!国家安全不是空话

刚考上市直机关的蒋某,大概是太想炫耀新身份,竟把秘密级文件拍了发朋友圈。结果 10 分钟不到就被领导骂着删了,可没用啊,

刚考上市直机关的蒋某,大概是太想炫耀新身份,竟把秘密级文件拍了发朋友圈。结果 10 分钟不到就被领导骂着删了,可没用啊,好友早截图转发,传播链都形成了,最后直接被双开处分。有网友吐槽:“这哪是炫身份,是给国家安全埋雷!” 还有人说:“公务员培训没教过保密条例吗?太离谱了”。

这还不是个例。某涉密单位的孙某更糊涂,为了省事先拍了机密文件,用图文识别小程序转电子档,以为删了本地文件就没事,殊不知文件早自动存到第三方服务器,还被员工打包卖了,涉事员工都被刑拘了。还有教体局的借调人员胡某,为了传文件快,直接把省委秘密文件拍了发校长群,校长又转发教师群,一下就扩散了,俩人全被处分。

说白了,这些人不是不知道规定,就是心存侥幸。觉得 “就发一下,没人看见”“删了就没痕迹”,可现在手机缓存、云端备份、截图转发,哪一步不是痕迹?数字化办公是方便,但也成了泄密的 “加速器”,那些看似好用的小程序、工作群,说不定就是泄密的突破口。

为啥总有人犯傻?其实就是虚荣心在作祟,想靠 “接触机密” 证明自己是 “内部人”,刷存在感。可《保守国家秘密法》早明确了,秘密得 “最小范围知悉”,这种炫耀心理根本就是在跟纪律对着干。更可怕的是,现在还有境外间谍盯着评论区找线索,一旦泄密,后果可比丢工作严重多了。

还好现在有些单位总算下功夫了,用 VR 模拟泄密后的处置场景,比念一百遍条例管用;还有的在涉密场所装电子围栏,手机根本拍不了照。要是发现可疑情况,打 12339 就能举报,这才是真防护。

从文件专管员到局长,一个环节错了全链条受罚,这信号多明确啊!国家安全从来不是空话,别为了一时炫耀、图点省事就踩红线。现在手机成了办公必备品,但也得记住,它也是国家安全的 “前沿阵地”,指尖一动可能就闯了大祸,职业生涯真的经不起这种 “作死” 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