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欲盖弥彰?8个月前碰撞损伤仍未修复,美“杜鲁门”号航母新照曝光惹争议,美海军回应

美国海军方面在10月10号那天,给出了一个说法。一名海军官员对着媒体解释,说海军的“哈里·杜鲁门”号航空母舰,很快就要被

美国海军方面在10月10号那天,给出了一个说法。一名海军官员对着媒体解释,说海军的“哈里·杜鲁门”号航空母舰,很快就要被送到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去进行一次彻底的“换料大修”,之前撞船留下的那些看着不怎么雅观的损伤,到时候会一并按计划修好。

这位官员还特地补充了一句,说今年2月份刚出事那会儿,航母在希腊的苏达湾靠岸时,他们就已经在每个受损的船舱里头加装了新的隔板,主要是为了保证船舱的密封性,风吹雨打的都不怕。

这个官方回应听起来似乎有条不紊,但它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几天前的一场风波。时间得往前拨到10月5号,那天是个大日子,美国海军在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市搞成立250周年的庆典,场面相当大,连总统特朗普都亲自登上了“杜鲁门”号航母。

数千名来宾在甲板上和码头边参观,气氛热烈。为了烘托气氛,航母的舰身一侧挂上了一面巨大的海军标识横幅,蓝白相间,显得威武又气派。当时在场的大多数人,可能都觉得这只是庆典装饰的一部分,谁也不会多想。

可问题就出在这面横幅上。庆典结束后的第二天,也就是10月6号,社交媒体上突然开始疯传一张照片。这张照片的角度很刁钻,是一位参加了庆典但不想透露姓名的来宾拍的。照片显示,那面巨大的横幅被风吹起了一个角,露出了它后面遮挡的东西——一个非常明显的、带着撕裂痕迹的大洞,洞口的边缘参差不齐,周围的钢板也扭曲变形。

更扎眼的是,这个破损的地方似乎被一层油漆给简单地涂抹过,像是为了防止生锈而做的临时处理,但这种粗糙的手法反而让这个“伤疤”显得更加突兀。

这张照片一出来,网络上立马就炸了锅。网友们都看傻了,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我的天哪!他们到底能不能修好……”一个网友的留言充满了难以置信的语气。另一个人则更直接地表达了失望:“令人尴尬的是它还没有被修复。”

大家想不通的是,这艘代表着国家颜面的航空母舰,怎么会顶着这么一个大窟窿到处跑,而且一跑就是八个多月?甚至有人猜测说:“涂漆大概是为了防锈……而修复却需要花费数年时间。”一时间,关于海军维修能力、后勤保障甚至是战备状态的质疑声四起。

这道让美国海军颜面扫地的“伤疤”,源于八个月前的一场意外。今年2月12号的晚上,当时“杜鲁门”号航母正在地中海执行任务,行驶到埃及塞得港附近海域时,与一艘商用货轮发生了碰撞。

对于一艘排水量近十万吨的核动力航母来说,这种事故本不该发生。事故发生后,美国海军很快就发布了声明,说碰撞没有让航母陷入什么危险境地,船舱也没进水,更没有人员受伤,航母的动力系统也一切正常,船体状态安全稳定。

话虽如此,但随后海军陆续公布的一些现场照片还是暴露了损伤的实际情况。从照片里能清楚地看到,航母右舷靠近飞机升降机后方的舷台区域,有非常明显的撞击凹陷和擦痕。更严重的是在右舷靠近船尾的地方,船体外壳被撕开了一道长长的口子,就像被罐头刀划开了一样,连带着船舷上的一根粗大管道也受到了严重损坏,整个结构都变了形。

当时美国海军学会网站还补充说,这些照片里看到的还只是损伤的一部分,其他地方也有一些相对轻微的伤。大家这才明白,那次碰撞远非海军声明里说得那么轻描淡写。

从2月份出事,到10月份庆典上被人发现,这中间隔了整整八个月。在这段时间里,“杜鲁门”号航母并没有返回船厂进行维修,而是继续带着这道醒目的伤痕执行任务。

海军在希腊苏达湾做的,也仅仅是内部的加固处理,确保了航行安全,但对于外观上这个巨大的破洞,却选择了暂时性地“无视”。直到要在总统和数千名来宾面前亮相时,才想出了用一面横幅来“遮丑”的办法。

现在,随着官方解释的出炉,大家才知道,原来对这个破洞的修复工作,早就被整合进了未来的大修计划里。

这个所谓的“换料大修”,是核动力航母全寿命周期中最重要、最复杂的一次维护保养,通常要耗时数年。将碰撞损伤的修复工作并入这个大工程,从资源整合和成本效益的角度看,或许有其合理性。按照海军的说法,预计“杜鲁门”号会在未来十二个月内正式开始这次大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