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方面在10月10号那天,给出了一个说法。一名海军官员对着媒体解释,说海军的“哈里·杜鲁门”号航空母舰,很快就要被送到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去进行一次彻底的“换料大修”,之前撞船留下的那些看着不怎么雅观的损伤,到时候会一并按计划修好。
这位官员还特地补充了一句,说今年2月份刚出事那会儿,航母在希腊的苏达湾靠岸时,他们就已经在每个受损的船舱里头加装了新的隔板,主要是为了保证船舱的密封性,风吹雨打的都不怕。
数千名来宾在甲板上和码头边参观,气氛热烈。为了烘托气氛,航母的舰身一侧挂上了一面巨大的海军标识横幅,蓝白相间,显得威武又气派。当时在场的大多数人,可能都觉得这只是庆典装饰的一部分,谁也不会多想。
更扎眼的是,这个破损的地方似乎被一层油漆给简单地涂抹过,像是为了防止生锈而做的临时处理,但这种粗糙的手法反而让这个“伤疤”显得更加突兀。
大家想不通的是,这艘代表着国家颜面的航空母舰,怎么会顶着这么一个大窟窿到处跑,而且一跑就是八个多月?甚至有人猜测说:“涂漆大概是为了防锈……而修复却需要花费数年时间。”一时间,关于海军维修能力、后勤保障甚至是战备状态的质疑声四起。
对于一艘排水量近十万吨的核动力航母来说,这种事故本不该发生。事故发生后,美国海军很快就发布了声明,说碰撞没有让航母陷入什么危险境地,船舱也没进水,更没有人员受伤,航母的动力系统也一切正常,船体状态安全稳定。
当时美国海军学会网站还补充说,这些照片里看到的还只是损伤的一部分,其他地方也有一些相对轻微的伤。大家这才明白,那次碰撞远非海军声明里说得那么轻描淡写。
海军在希腊苏达湾做的,也仅仅是内部的加固处理,确保了航行安全,但对于外观上这个巨大的破洞,却选择了暂时性地“无视”。直到要在总统和数千名来宾面前亮相时,才想出了用一面横幅来“遮丑”的办法。
这个所谓的“换料大修”,是核动力航母全寿命周期中最重要、最复杂的一次维护保养,通常要耗时数年。将碰撞损伤的修复工作并入这个大工程,从资源整合和成本效益的角度看,或许有其合理性。按照海军的说法,预计“杜鲁门”号会在未来十二个月内正式开始这次大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