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恐鬼症》新地图“内尔餐厅”来临!让宝子感受啥叫美式恐怖

要说《恐鬼症》这款游戏,那可真是个“恐怖界”的扛把子!自打2020年上线以来,就靠着“多人协作探鬼”这种别具一格的玩法,

要说《恐鬼症》这款游戏,那可真是个“恐怖界”的扛把子!自打2020年上线以来,就靠着“多人协作探鬼”这种别具一格的玩法,在恐怖游戏圈里混得风生水起,成了现象级的存在。你别看它都上线五年了,人气那是一点没降,全球玩家数量轻松破千万,直播平台上那些玩家被鬼魂吓得惊慌失措的画面,经常成为热门,话题度一直居高不下。

这游戏啊,就是让你化身“超自然现象调查员”,以第一人称视角,组队钻进那些废弃的建筑里,搜集鬼魂的证据。每次探索,都像是在拆盲盒,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遇到什么惊悚的事情,这种未知感,简直让人欲罢不能!

现在呢,随着玩家们对“轻量化探鬼场景”的需求越来越大,小型地图“Nell's Diner”(内尔餐厅)就应运而生了。你知道吗,地图重制一直是《恐鬼症》最大也是最频繁的改动之一。开发团队就像一群细心的裁缝,一直在调整地图的大小,就是为了让不同玩家群体都能玩得开心。像监狱、高中那些大型地图,虽然适合团队一起玩,但单人玩家进去,简直就是“迷宫大冒险”,几乎不可能完成。

首席执行官丹尼尔・奈特在一次发布活动上就坦言了,他们发现玩家玩大地图的次数并不多。而“坦格伍德街房屋”呢,作为最小最简单的地图,因为适配性强,成了游玩率最高的选择。这就像是在告诉开发团队:“嘿,小伙伴们,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小地图!”于是,“内尔餐厅”就以它为蓝本,被精心打造出来了,目的就是填补“短时间、高密集惊悚体验”的空白。这样一来,玩家几分钟就能完成一次调查,碎片化的时间也能利用起来,新手玩家的门槛也降低了不少。

从场景设定上来看,“内尔餐厅”可是游戏的首张商业地图哦!它还原了20世纪80年代美式乡村餐厅的风格,但因为长期废弃,所以充满了诡异感。你一进去,就能看到那褪色的霓虹招牌残损闪烁,玻璃门上布满了灰尘和划痕,就像是在诉说着一段被遗忘的故事。走进餐厅,左侧是木质吧台,上面散落着破碎的咖啡杯和生锈的收银机,墙上那些泛黄的老照片,人物面部都已经模糊了,仿佛被岁月抹去了痕迹。右侧有6个卡座,椅套上沾着污渍,桌面上还残留着干涸的酱料,就像是客人刚刚匆匆离开,留下了一地的狼藉。深处是后厨,连接着经理办公室和冷藏室,不锈钢操作台上生满了锈迹,冷藏柜门半掩着,散发出冷气,地上断裂的水管还在滴水,那“滴答滴答”的声音,在寂静的餐厅里显得格外阴森。

更特别的是,全图13个房间都在一层,没有那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地下室或者阁楼。这样一来,既保留了探索的空间,又避免了复杂地形带来的困扰,简直是“贴心小棉袄”啊!作为小型地图,“内尔餐厅”的11个鬼魂活动房间设计得可是格外用心。吧台、卡座、后厨储藏室这些关键区域,都可能成为鬼魂的“游乐场”。触发点也和场景细节深度绑定,比如吧台区域的收银机可能会突然“叮”响一声,咖啡杯也会自行滑落,就像是有个看不见的手在操控着一切。卡座区呢,常有座椅移动、台灯熄灭的异象,就像是鬼魂在和你玩捉迷藏。冷藏室就更危险了,柜门可能会突然关闭,把你困在里面,还会伴随着低沉的嘶吼声,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而让这张地图脱颖而出的,还有它那极强的互动性。

你可以按响收银台的铃,看看会不会有什么奇怪的事情发生;在鬼魂用喷射奶油覆盖地板的时候,你还可以向朋友扔鸡蛋,这种看似玩闹的设计,在灯光闪烁的瞬间,反而更添了几分惊悚的反差感。为了匹配小型场景,新版本还对游戏机制做了细微的调整。

鬼魂的攻击间隔从大型地图的5-8分钟缩短到了最短2分钟,预警信号也从明显的灯光闪烁变成了细微的桌椅晃动,突袭更加突然,让你防不胜防。道具逻辑也更贴合场景了,应急灯偶尔会自行亮起,但只照亮局部,形成明暗交错的压迫感;灵盒在狭小空间里信号更清晰,你更容易和鬼魂对话,但也可能因为距离过近而直接遭遇,这种“心跳加速”的感觉,简直太刺激了!

对于老玩家来说,“内尔餐厅”就是一个全新的“惊悚速通挑战”。你可以尝试短时间搜集证据,或者挑战高难度的单人探鬼。对新手而言呢,这里就是一个绝佳的训练场。小面积的地形降低了迷路的概率,密集的鬼魂活动也能让你快速熟悉幻影、骚灵等不同鬼魂的行为模式。上线才一周,玩家们的反馈普遍都很积极,社区里到处都是“卡座区被吓得摔掉耳机”的调侃,还有“后厨储藏室易出证据”的分析,简直热闹极了!

而Kinetic Games也已经明确了未来的规划:他们不仅会根据玩家的反馈来优化这张地图,还会很快重制“坦格伍德街房屋”,并且持续推出同规模的新地图。这样一来,就能避免单调,让不同玩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探鬼体验。这简直就是恐怖游戏爱好者的福音啊!怎么样,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去体验一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