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从“买买买”到“修修修”,不再为面子买单,藏着普通人最后的清醒

这年头,经济一降温,大伙儿都懒得演了。手头越来越紧,消费水平直线下滑,过去是疯狂剁手,如今是精打细算。最明显的是什么?是

这年头,经济一降温,大伙儿都懒得演了。

手头越来越紧,消费水平直线下滑,过去是疯狂剁手,如今是精打细算。

最明显的是什么?是大家突然变得特别真实——反正谁都不宽裕,你也别笑话我,我也别羡慕你。

房贷、车贷、娃的学费、工作的不确定性……一堆压力堆在心头,钱包却越来越瘪,那种不安,懂的都懂。

以前为了撑场面,还会买点不实用的东西,现在呢?要么找平价替代,要么干脆不买,只选对的、不挑贵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明白。

我们不再被广告带节奏,而是冷静地问自己:我真的需要吗?把对外攀比的心,转化成对内安顿的劲儿,反而少了很多精神内耗。

买房吸干了积蓄,老百姓只好从别的地方省。

你看现在多少商场冷冷清清,店铺换了一茬又一茬。周末走进去,空荡荡的,上个月才吃过的店,这个月就已经贴上了“转让”。

小区楼下的餐馆,更是开开关关像走马灯,能撑满一年的算你厉害。我见过最夸张的,四个月换了三个招牌,每次路过都是“新店开业”。

常去的一家面馆,前段时间也关门了。明明生意看起来还行,结果还是没撑下去。那家铺子三年里换了好几个老板,他们已经是最久的一家,我本来以为他们能破局,没想到还是输了。现在铺位一直空着,没人接盘。

大城市都这样,小城市更是难上加难,满街都是“旺铺招租”的纸条。

就连各大电商购物节,现在都不好意思公布具体成交额了。为什么?因为大家真的捂紧了钱包。收入缩水,消费当然也跟着降级,不然呢?只能背债。

其实不少人已经背着债,只是嘴上不说,表面风平浪静。

以前喜欢什么,直接下单,买回来不合适就扔那吃灰;现在呢?只要不满意,立马退货,就算没运费险也自己掏钱退,绝不将就。

东西坏了第一反应也不是扔,而是:还能修吗?

这种“不装了”的态度,在年轻人身上特别明显。

国庆那几天,不少酒店价格翻倍涨,结果你猜怎么着?很多年轻人直接路边搭帐篷,彻底不跟你玩套路——想让我掏冤枉钱?没门!

这一招,把那些坐地起价的酒店都给整懵了。和翻几倍的房费比,帐篷虽然没那么舒服,但真金白银省下来了。这就是年轻人跟现实对抗的方式。

不被传统绑架,他们有自己的活法。

放几年前,这种“穷游”可能还会被吐槽:都出来玩了还这么省?但现在时代不一样了,年轻人真没那么多闲钱。面子不重要,性价比才是王道。假要度,钱也得省。

当一种行为成了普遍现象,就没什么好丢脸的,反而变成一种新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