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毛主席的经济发展战略值得我们今天很好地研究与借鉴

看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里这样写道:说毛主席不懂经济,说毛主席把中国带偏了,这些人真是昧着良心说瞎话,睁着眼睛造历史的反。

看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里这样写道:说毛主席不懂经济,说毛主席把中国带偏了,这些人真是昧着良心说瞎话,睁着眼睛造历史的反。这些人怎么就不好好想想,如果没有毛主席,中国哪有什么今天的工业基础,哪来的“两弹一星”,哪来的核潜艇、万吨巨轮、喷气式飞机、火车轮船?没有毛主席时代三十年的艰苦奋斗,中国根本就不可能拥有站起来的资本,更不可能有底气去追赶世界!

有些人学了点经济学皮毛,就开始嚷嚷毛主席“搞经济不行”。但他们根本就不去想,新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真正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强国的转变,全靠毛主席带领人民硬拼出来的。

毛主席的经济发展战略概括起来可以为两大方面,一是从长远的战略考量,设计系统化的发展工程。二是从采取的发展模式来看,注重为子孙后代积累财富,不搞超前消费的短视工程。

比如,毛主席的国家发展整体布局的战略目标是超过美国。因为超过美国,重新成为世界第一,就标志着我们民族复兴大业完成了。

作为弱国,要超过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成为世界第一,在路线上和实现的路径上,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学习比我们强的国家,这样才能快速消化他们的技术优势,然后再超过他们。作为新中国民族复兴大业的总设计师,毛主席给这个工程分成了三步走的分期施工和三个方案方案。

三期工程中,第一期工程是向苏联学习。因为当时的美国对中国进行封锁打压,毛主席就选择了向苏联学习。我们学完了,苏联这个国家也很快解体了。

三期工程的二期工程是向美国学习。1972年,毛主席通过小球推动大球的策略,打破了中美之间22年的坚冰,开启了中美建交的航程,这就是为我们后来的改革开放铺平了道路。

第三期工程,在毛主席看来,超过美国是理所应当的。这个超级工程,需要多久才能完成,毛主席也计算好了。他设计对三期工程设计了三套方案。

第一方案,新中国从建国开始算,用50年时间超过美国。

第二方案,毛主席是这么说的,1955年10月29日,毛主席讲了这样一段话,“我们的目标是赶上美国,并且超过美国。美国只有一亿多人口,我国有六亿人口,我们应该赶上美国。李富春同志作过报告,不是说赶上美国不要一百年吗,这个看法我也赞成。究竟要几十年,看大家努力,至少50年吧,也许是75年,75年就是15个五年计划,哪一天赶上美国,超过美国,我们才吐一口气……。”

一百年完工,这个是上限,而实际上,是不需要一百年那么久。这段话里,毛主席说,很可能75年我们就完工了。50年太少,100年太久,那么折中一下的话,就是75年,75年超过美国,这就是第三套方案。

1949年,中国是地球上最穷的国家,毛主席知道英国16世纪的土地革命和18世纪的工业革命奇迹般地改善了粮食和商品生产,但它们花了两百年时间。而且给老百姓带来了苦难、流血和灾难性的混乱。

在中国不断受到外来攻击威胁的情况下,毛主席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完成了这两场革命。从20世纪50年代初比比利时还小的工业基础上开始,长期以来被嘲笑为东亚病夫的中国,在毛主席时代结束时成为了世界六大工业生产国之一。

现在我们可以看出,建国初期,毛主席提出“超英赶美”,不是一句大话,而是实打实的战略目标。

比如1958年毛主席提出我们的钢铁超英赶美的目标是“15年内赶上英国,50年内超过美国”。资料显示,1958年后的15年即1973年。这一年,英国的钢产量2665万吨,中国2522万吨,仅一步之遥 1958年后的50年,即2008年,中国钢产量近5亿吨,是美国的5倍多。中国钢产量首次超过英国是1975年。以后仅1977年次于英国,之后中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赶上美国人1995年,美国钢产量9496万吨,我国则是9536万吨 。1996年,中国钢产量突破一亿吨,荣登“世界第一钢铁大国”的宝座至今。

他主张重工业优先发展,建立自己的国防科技体系,独立自主地发展制造业。从矿山到钢铁厂,从机械厂到飞机场,从原子弹到人造卫星,一步一步全靠中国人自己干出来。那个年代,中国没有什么先进设备,全靠一锤一钉地干;没有专家就自己培养,没有资金就节衣缩食,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搞工业化,就是为了不再被人欺负,为了中国人能挺直腰杆说话。

毛主席经济发展的另一个超人的地方就是不贷未来的钱搞建设。而是勒紧裤腰带给儿孙们“存款”。比如,原子弹,毛主席提出省吃俭用也要造出来。当时中央有人说,现在国家不富裕,原子弹就不要搞了。但一些老同志提出无论怎样一定要搞出原子弹来,毛主席一锤定音。我们自己研发出了原子弹、氢弹,从此中国人民就不再生活在大国的核阴影,核讹诈之下。

央视纪录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有这样一段描述:一夜之间,苏联政府撕毁了数十个协定和数百份合同,撤走全部在华专家,一些重大科研项目半途停顿,一些正在建设的工程被迫下马……中国的国民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耗资巨大的国防尖端科技项目,究竟是上马还是下马,意见针锋相对,毛主席明确指示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不能放松或下马。

再比如当年的水利建设,也是利在千秋。80年代能集中发展沿海经济,也是因为农村有这些最基本的保障打底,才能让全国部分地“先富起来”,这就相当于把当时的“存款”取出来了。

同理,三线建设当年花大力气在西部地区建设重工业设施,现在依然是当地的经济支柱,子孙受益不尽。

再看发展先进技术,这毫无疑问是一种“存款行为”。我们现在肯定是费了很多钱,出了很多力,有人会认为我们弯道超车付出的成本太高了,想着“造不如买”的路线,但是,他们没有想清楚这样一个问题,现在成本高归高,这实际上是在为后代“存款”。比如八十年代下马的一批高科技项目中人光刻机,结果在2020年,中国手机被芯片扼住了喉咙。我们的大飞机等的制造耽误了几十年。所以,只有自己掌握了先进技术,才不会受制于人。

毛主席那一代人的经济发展,是一种高境界的发展思路,他们那一辈能解决的,就一定要解决。这一辈很难解决的,勒紧裤腰带拼了命也要解决,绝不贷后代的款,而是要存下不少资产来,让后人受益不尽。无论是抗美援朝,打出了半个世纪的和平,两弹一星,让中国成为拥核大国,绝不留下一点历史负债。

有人总是拿毛主席时代穷说事。可他们不想想,西方搞工业化的时候,靠的是掠夺殖民地,奴役黑人,靠的是打仗获得赔款。中国是靠自己勒紧裤腰带攒出来的钱搞建设,那点“穷”是有意义的,是为人民长远幸福打基础,不是今天某些人的享乐主义思维所能理解的。

毛主席带领全国人民修铁路、挖矿山、建工厂,铺了中国现代化的的根。等到工业基础打好了,轻工业产品很快遍地开花,从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到电视机、冰箱、彩电……

现在我们回头看,毛主席那条路,就是最正确的。他说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他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他反对崇洋媚外和买办资本。他说“工业化要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可惜的是,当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跟上毛主席的战略眼光。有些人见着“外资”眼红了,说到“市场”心动了,立马就跳到“四小龙”的老路上去——追求短期利润,低端加工,搞点花架子,就当成“成功模式”,一时间风光无限。但工业的核心技术没抓住,国家战略能力没跟上,只顾赚钱没顾产业方向,结果差距越拉越大,连曾经的基础都消耗得差不多了。

而在毛主席时代打下了真正的制造业基础,有独立的能源体系、装备体系、科技体系。这样才是能走长远的根本,不是一时的“热线”能替代的。中国不是因为远离毛主席才进步,而恰恰是因为有毛主席时代打下的底子,中国才有后来的机会。

如果我们继续走毛主席那条路,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坚持技术上的自立自强,坚持人民优先的发展方向,坚持群众监督与干部自律同步推进,那么21世纪初,中国就已经站在世界之巅。不要说赶上美国,超过它也只是时间问题。只可惜有人半路改弦易辙,以为“民主”、“市场”是灵丹妙药,结果吃了不消化,现在回头再想学毛主席当年那股子劲儿,发现底子早被掏空,哪有那么容易。

所以说,毛主席不是落后,而是超前。他是用五十年代的条件做出了二十一世纪的布局,用最艰苦的手段建立了最坚实的国家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