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弘一法师:越是争,心越累;越是怨,心越烦;越是恨,心越气

文|幸福娃弘一法师说:“越是争,心越累;越是怨,心越烦;越是恨,心越气。看似是在为难别人,其实是在折磨自己,学会放下,才

文|幸福娃

弘一法师说:“越是争,心越累;越是怨,心越烦;越是恨,心越气。看似是在为难别人,其实是在折磨自己,学会放下,才是善待自己。心静了,睡眠就好了;气顺了,疾病就消失了,想开了,烦恼就没了;身体好了,福气自然来了。”

人生就是如此,人人都要经历的,坎坷大小不一样,轻重也不一样。

做人难,做好人更难,顺其自然,做好自己,问心无愧就好。

我们平日里那些纠结、那些不甘、那些愤懑,原以为是与别人过不去,末了才发现,都是与自己过不去。

人生在世,谁都免不了要争。争一口气,争一个理,争一份利。可争来争去,即便争赢了,心却倦了,累了。

那争来的,未必能填补内心的虚空;那争不来的,反倒成了心上的重负。争得越多,心上的包袱就越重,走得也就越慢,越吃力。

怨也是如此。心里存着怨气,看什么都不顺眼,想什么都不如意。怨天尤人,仿佛全世界都亏欠了自己。可这怨,伤不到别人分毫,只是让自己的心浸泡在苦涩里,日渐烦躁,不得安宁。

恨就更不必说了。恨是心头的一把火,灼烧的是自己;恨是心上的一把锁,禁锢的是自己。越是恨,心越气,气不顺,血不通,病也就跟着来了。

我们总以为这些情绪是冲着外人外物去的,殊不知,它们最终都落回了自己身上。就像对着天空吐唾沫,最终会落在自己脸上。

那些执念,那些放不下,看似是与他人较劲,实则是在自己的心上一道道地划着口子。

所以,放下,不是放过别人,而是放过自己。放下,不是软弱,不是妥协,而是明白之后的豁达,是看清之后的释然。

放下争,心就闲了;放下怨,心就宽了;放下恨,心就平了。心闲了,宽了,平了,人才活得舒坦,活得自在。

人这一生,活得就是个心境。心静了,睡眠就好了。这话说得再平常不过,却也再真切不过。

白日的喧嚣褪去,夜晚的宁静来临,若心不能静,便只能在黑暗中睁着眼,任凭思绪纷乱,辗转反侧。

心若静了,便能安然入眠,让身心得以休憩,得以滋养。好的睡眠,胜过世间一切补药。

气顺了,疾病就消失了。中医常讲,气滞血瘀,百病丛生。情绪不畅,气机不顺,久而久之,病就找上门来。

反过来,气顺了,血脉通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那些因气不顺而起的病痛,自然也就悄悄溜走了。

想开了,烦恼就没了。许多烦恼,本不是烦恼,只是自己看不开,钻了牛角尖。

一旦想开了,如同云开见月明,那些曾经困扰心头的琐碎,顿时失去了分量,风一吹,就散了。

身体好了,福气自然来了。健康的身体,是一切幸福的基石。没有好的身体,再多的福气也接不住,享不了。

身心安泰,无病无灾,本身就是莫大的福分。更何况,心平气和,身体健康的人,待人接物自然温和从容,身边的气场是柔和的,愉悦的,好事、好运也愿意亲近他。

这世上的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若事事计较,处处执着,那人生便成了苦海。不如学着放下,让心回归平静。

静,不是死水一潭,而是波澜不惊的澄澈;放下,不是万事皆休,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清明。

我们常说养生,吃这个,补那个,练这个,学那个,往往忽略了最根本的——养心。

心若不得养,不得静,吃再多的补品,做再多的锻炼,也不过是舍本逐末。

心静,则气血自和;气和,则百病不生。这静心,才是人间最上乘的养生。

善待自己,从善待自己的心开始。别再用争、怨、恨去折磨它,学会放下,让它轻一些,静一些,暖一些。

当你的心静了,顺了,开了,你会发现,睡眠踏实了,身体舒泰了,周围的天地,也顿时开阔明亮起来。

这,便是福气的开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