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不是工具,而是工人。”
在昨天华盛顿GTC大会上,英伟达CEO黄仁勋的这句话引发关注。这位AI时代的引领者强调,人工智能正从辅助工具转变为生产力主体,这一根本性转变正催生全新的计算范式和产业格局。
黄仁勋在大会上的演讲,可以说是表达了英伟达从芯片制造商向全栈AI基础设施供应商的战略转型蓝图。
从Rubin平台明年量产,到AI工厂全面推进,从6G布局到量子计算突破,一系列发布彰显了英伟达在AI基础设施领域的野心。

黄仁勋现场指出,“摩尔定律已近极限,加速计算的时代已经到来。”。过去几十年,CPU性能增长遵循可预测轨迹,但随着登纳德缩放定律走向终结,传统发展路径已难以为继。
英伟达的应对之策是加速计算。黄仁勋解释说,通过将并行处理的GPU与顺序处理的CPU协同工作,能极大扩展计算边界。而支撑这一战略的是英伟达庞大的软件生态系统——CUDA-X全栈加速库。
黄仁勋将这些完整的软件生态系统誉为“公司最珍贵的宝藏”。正是这些库为各行各业的计算变革提供着底层动力。
在AI概念上,黄仁勋提出了全新观点:“人工智能不是工具,而是工人。这是历史上首次,技术能够亲自完成工作,帮助我们提升生产力。”
Rubin平台:明年量产的无电缆设计突破
黄仁勋在现场宣布了下一代平台Rubin的研发进度,引发关注。“在我们出货GB200的同时,我们已在为Rubin的投产做准备,预计在明年的这个时候,甚至可能更早一些。”
Rubin平台采用完全无线缆连接,并采用液冷设计。每个计算托盘中集成8个Connect X9超级网络芯片、8个CP轴、4个BlueField-4数据处理器、2个Vera CPU,以及4个Rubin封装。
黄仁勋特别展示了Rubin计算模组,安装非常简单。“只要打开卡扣,把它推入机架就行。连我都能轻松完成。”这种设计大幅简化了部署流程,为AI工厂的大规模建设奠定了基础。
AI工厂:从数据中心到“生成智慧”的生产线黄仁勋提出了“AI工厂”这一全新概念,重新定义了数据中心的功能边界。现代“AI工厂”远非传统数据中心所能概括,而是专门为海量token的生成、传输与服务构建的全新综合计算平台。
黄仁勋阐释了AI工厂的核心价值:“它只专注于生产一样东西——尽可能多地生产有价值的Token。”这些Token是AI的语言、计算单元和词汇表,几乎任何东西都可以被“Token化”——从英文单词、图像、视频到化学品、蛋白质和基因。
面对指数级增长的AI算力需求,黄仁勋详解了英伟达的解决方案:“我们首先重新定义计算机的形态,首次实现单个计算系统扩展至整个机柜规模;继而通过创新的AI以太网技术Spectrum-X,实现多个系统间的无损横向扩展。”
为应对超大规模AI部署的挑战,英伟达正式发布了Omniverse DSX——一套完整覆盖100兆瓦至数千兆瓦级AI工厂设计与运营的综合解决方案。该蓝图已在弗吉尼亚州AI工厂研究中心完成全面验证。
在实际应用方面,制药先锋礼来公司正在部署全球首个由制药企业独立建设并运营的AI工厂,由1,016个NVIDIA Blackwell Ultra GPU构建,将大幅压缩药物研发周期。
6G布局:与诺基亚联手投资未来通信黄仁勋在演讲中投向了——电信技术。“电信,是经济、产业和国家安全的命脉。”他指出,目前全球无线技术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外国技术部署的,这一局面必须改变。
为此,英伟达与诺基亚达成深度战略合作,英伟达将向诺基亚投资10亿美元,双方将共同推进AI原生6G网络平台。
黄仁勋宣布推出NVIDIA ARC——一个以美国技术为核心的AI原生6G无线技术栈。该平台基于英伟达Aerial平台构建,融合了Grace CPU、Blackwell GPU及先进网络组件,通过加速计算实现性能突破。
黄仁勋解释了6G与AI融合的核心价值:“除了AI学习和提升6G频谱效率之外,我们还将看到AI加持的无线接入网络产品、即‘AI on RAN’。”这意味着在6G连接之上构建一个云计算平台,展现超高速AI的潜力。
分析机构Omdia预测,到2030年,AI-RAN市场规模预计将累计超过2000亿美元。这一布局彰显了英伟达在下一代通信技术中的野心。
量子计算:NVQLink连接未来在量子计算领域,英伟达也带来了突破。黄仁勋回顾了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四十年前的设想:创造能够直接模拟自然规律的量子计算机。如今,行业终于取得了根本性突破。
“我们现在认识到,将量子计算机直接连接到GPU超级计算机至关重要。这就是计算的未来量子化。”黄仁勋表示。
英伟达推出了量子-GPU互联技术NVQLink,这种新型高速互连技术能将量子处理器与GPU和CPU连接起来。黄仁勋透露:“它不仅能对今天的量子比特进行纠错,还能对未来的量子比特进行纠错。”
这一技术已获得业界的广泛支持,17家量子计算公司承诺将支持NVQLink,包括Alice & Bob、Atom Computing、IonQ等公司。
机器人技术:物理AI引领新工业革命黄仁勋表示,AI正在将世界工厂转变为智能思考机器——新工业革命的引擎。在机器人领域,英伟达带来了多项更新。
黄仁勋介绍了Cosmos世界基础模型和Isaac GR00T机器人基础模型的更新。其中,Cosmos Predict 2.5将三种模型融合为一体,用于快速世界模拟,可从单帧生成30秒视频。
英伟达还发布了全球最大的开源Physical AI数据集,包含来自美国和欧洲的1700小时多模态驾驶传感器数据。
在应用方面,英伟达与富士康合作,在德克萨斯州休斯顿建设一座顶尖的机器人工厂,专门生产英伟达的AI基础设施。
黄仁勋xai h特别展示了与迪士尼研究院合作的机器人Blue,称之为“史上最可爱的机器人”。所有这些机器人的训练和模拟都在Omniverse数字孪生世界中完成,体现了英伟达在物理AI领域的全面布局。
结语可以看到,当世界还在讨论AI是否会取代人类工作时,黄仁勋已开始构建了一个AI作为主要劳动力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计算机不是工具,而是生产者;代码不是指令,而是劳动力。
从Blackwell到Rubin,从AI工厂到物理AI,英伟达的野心不再是制造更快的芯片,而是为智能时代构建完整的基础设施。
黄仁勋的赌注很明确:在AI吞噬一切软件的世界里,英伟达要成为那个卖铲子的人——不管哪里挖到金子,都得用他的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