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名既往健康的13岁女生近期感染了乙型流感,短短数日内出现严重并发症,经医院全力抢救后,仍于10月12日不幸离世。这是自2024年6月以来,香港首次出现的儿童流感相关死亡个案。

▲图源网络
原本健康的她为何没能挺过这一劫?有哪些值得警惕的教训?预防重症的关键是什么?
从症状出现到最终离世仅过一周,严重并发症让器官罢工据了解,离世女生此前没有哮喘、心脏病、免疫缺陷等基础疾病,平时身体状态比较好。她的不适始于10月5日,起初只有发烧、咳嗽、喉咙痛及流鼻涕等类似于普通感冒的症状,于是就先居家治疗观察,可是过了几天症状也未见消退。
10月9日,女生在家里突然晕倒,家人立即把她送到了威尔斯亲王医院急症室救治,由于病情复杂且危重,她当天又被转到香港儿童医院的深切治疗部(也就是重症监护室)接受进一步抢救。
医护人员第一时间给她做了鼻咽拭子检测,结果显示乙型流感病毒呈阳性。再结合脑部 CT、心肌酶等检查,最终确定她是因为乙型流感引发了急性脑病变、重症心肌炎,还出现了感染性休克,这些严重并发症让她的身体器官逐渐罢工了。
到了10月12日,女生的状况急剧恶化,尽管医护人员全力施救,但奇迹并没有出现,她最终还是没能挺过来……
她可能踩了哪些雷?有哪些值得警醒的教训?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方法之一,亦可减低重症及死亡的风险。有媒体透露,这位女生去年接种了流感疫苗,今年还没有接种,而目前香港正值夏季流感季节,在这样病毒四处潜伏的环境里,她却没有建立起最新的防线。

▲图源网络
中日友好医院保健部(老年医学科)二部科主任陈欣曾经提醒过大家,由于病毒每年变异、流行毒株变化、疫苗成分每年调整,去年的疫苗产生的抗体对今年的变异毒株保护力会大幅下降甚至无效。另外,流感疫苗的保护期通常只有 6-8 个月,即使毒株没有发生特别明显的变化,抗体水平也会随时间推移降低。因此,这位女生今年也应当及时接种,也建议大家在每年流感季来临前接种当季的流感疫苗。
除了没能接种最新的疫苗,10月5日至9日的居家观察或许也是悲剧发生的原因之一,女生的家人若能尽早识别流感症状、将其与普通感冒区分开,便能及时送医进行针对性治疗了。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季坤曾分享过,可以结合以下几点初步区分流感和普通感冒:
一看发病季节,普通感冒一年四季都可出现,但流感有明显季节性;
二看身边有没有得流感的人,据悉,9月开学后,香港涉及学校的流感病例共有337个,此种情形下,孩子出现身体异常,不妨朝流感的方向想一想;
三看症状严重程度,流感一般来势迅猛,高热、乏力、疼痛等反应很明显,而普通感冒的全身症状不会特别严重;
四看发热持续时间,如果发热超过了三天,服用感冒药以后效果一点都不好,这个时候一定要考虑是不是得流感了;
五看检测结果,假如出现了发烧、肌肉疼痛、咽喉痛、乏力等流感典型症状,可以购买抗原试纸进行自我检查,以便采取下一步的处理措施。
想让孩子早防早治,流感高发季记得这样做和这位女生年龄相近的孩子是流感的高发人群,因为他们每天在学校、幼儿园等集体环境中,接触密切,容易交叉感染。除了前面提到的接种疫苗、及时识别流感症状,若想让孩子早防早治,家长需要采取一个“多管齐下”的综合策略。
在预防方面,要教育孩子尽量不要用手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这是病毒进入体内的主要途径。在流感高发期,避免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还要告诉孩子,如果身边有同学或朋友生病了,要暂时保持距离,不要共用物品。
假如孩子不小心中招了,家长们还要对流感重症的信号保持警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中心主任徐保平就曾讲到过,孩子如果一旦出现持续高热不退、剧烈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其实这就有可能提示病毒已经感染下呼吸道,此时就要当心是流感重症了;精神状态的观察也一样重要,烦躁不安、睡觉时间明显延长、无法正常进食和玩耍等变化也提示流感重症的可能;此外,惊厥、抽搐也不可忽视,或许说明孩子出现了流感相关性脑炎或脑病。
徐保平主任还提醒过我们,适用于儿童的抗病毒药物和对症支持手段比成人少,比如说成人可能有很多类的抗病毒药物,但是儿童可以使用的可能也就两大类,一个就是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还有一个就是RNA聚合酶抑制剂(如玛巴洛沙韦),而且药物有些是有年龄限制的。所以儿童患流感后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不要在家擅自给孩子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