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特朗普威胁对中国全部商品加征100%关税才过去10天,特朗普就再次退缩,主动公布访华行程,并在台海问题上罕见释放缓和信号。所有人都看得出来,特朗普这次是真的急了。
据联合早报和外交部网站10月21日报道,特朗普淡化了中美双方在台海问题上发生冲突的风险,认为中国大陆不会对台海地区动用武力。

特朗普还表示,他将在2026年初访问中国,他对与中方的关系充满信心。他认为中美最终会达成一项非常强有力的贸易协议,中美双方都会感到满意。
不得不说,对于特朗普的相关言论,我国外交部的回应真是滴水不漏。
我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首先再次明确了中方在台海问题上的立场:“台湾地区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海问题纯属中国内政。”
这句话听着耳熟吗?对,这就是我国一贯的立场,一个字都没变。

但接下来的表述很有艺术:“中国大陆愿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将台从中国分裂出去。”
这句话既展现了善意,又划清了红线。
当被问及元首外交时,郭嘉昆说:“元首外交对中美关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战略引领作用,中美两国元首保持着密切的沟通与交往。”
至于特朗普提到的访华计划,发言人的回应相当克制:“关于你提到的具体问题,我目前没有可以提供的信息。”

这种淡定,与特朗普主动宣布行程的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这几个关键问题上,我国都保持着战略主动。
可以看到,特朗普这位一向以“强硬”自称的美国总统,居然在台海问题上说出了“中国不会那么做”这样的话,还主动透露明年初要访问中国。
这和特朗普先前在社交媒体上咆哮“中国威胁论”的样子,简直判若两人。
结合着美国方面发布的信息来看,特朗普在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会谈前,被记者问到敏感的台海问题。

按照特朗普以往的风格,本该是借机大谈“中国威胁论”,再宣布几个对台军售计划。但这次,特朗普的回答让西方媒体大跌眼镜。
特朗普称“中国不会那么做,美国拥有最好的装备,没有人敢挑战美国”。
这话里的潜台词相当有意思,人们看到,特朗普既强调了美军的“实力”,又主动给台海局势降温。这种表述方式,在他以往的对华言论中极其罕见。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特朗普突然在这个时候放软话?我们来看看同时发生的几件事:
第一是贸易谈判。虽然特朗普嘴上说着“会达成强有力的贸易协议”,但现实是中美之间的贸易紧张局势仍在持续。

路透社的报道提到,在会晤即将来临之际,“围绕双方关税、技术、市场准入的争端仍未得到解决”。
第二是亚太经合组织峰会。特朗普和中方下周将在韩国见面,台海问题预计会被列入会谈议程。这个时候释放善意,无疑是为会谈营造氛围。
第三是地缘政治。特朗普在讲话中承诺将加快向澳洲交付核潜艇,这明显是在印太地区布局。一边在军事上加强存在,一边在言语上放低姿态,这套组合拳打得相当熟练。
至于特朗普的“急”从何来?想想看,主动宣布访华计划这种事,通常应该由双方外交部门协商后共同发布。

但特朗普就这么在记者会上说出来了,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做法,虽然符合他的一贯风格,但也透露出他的急切心情。
特朗普亲自承认,美国对中国的高额关税讹诈不可持续。2025年快结束了,美国各项经济指标压力山大。
与此同时,俄乌冲突分散了美国太多精力;最关键的是,美国无法在经济上与中国脱钩,美国相较于中国的优势产业正越来越少。
特朗普团队里明白人都清楚,跟中国彻底脱钩根本不现实。但国内政治压力又要求他必须摆出强硬姿态,这个平衡很难把握。

所以人们会发现,特朗普最近在对华政策上出现了一种奇怪的分裂:一边继续维持关税,一边又开始说软话;一边打压制裁,一边又安排高层互访。
特朗普说要来中国,我们可以欢迎。但来了谈什么、怎么谈、能谈出什么结果,这些才是真正重要的。
如果美国缺乏必要的诚意,就算话说得再好听,也对中美关系无济于事,只会让美国付出更多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