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陈毅说:你是唯一没打过我们的一级上将

1950年,陈毅在上海会见唐生智时,曾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在国民党的一级上将中,只有你没打过我们。”透过这句话,让我

1950年,陈毅在上海会见唐生智时,曾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在国民党的一级上将中,只有你没打过我们。”

透过这句话,让我们一起探究这位民国军阀中“异类”的传奇人生。

他并非共产主义者,却与共产党人保持着一种微妙的默契与距离。这背后的深层原因,根植于他早年的思想底色、现实的权力考量以及一份未泯的民族大义。

初生牛犊不怕虎:湘军崛起的“躺地”名将

1926年2月,湘军第四师师长唐生智逼走省长赵恒惕,吴佩孚要派兵讨伐他。

唐生智对吴派来的代表说,吴大帅名满天下,我只是一个小小的师长,吴大帅打败我,也没什么光荣的;我若是打败吴大帅,就是一举成名的好机会。吴大帅要给我创造机会,我是求之不得的。

据说还一边说一边掏出手枪,说如果我失败了,就用这个解决自己,表现出很兴奋的样子。

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唐生智任旅长时,有回与北军作战大败,他竟然躺在路上阻止溃兵逃跑。

估计吴佩孚这头“老虎”,对这只“小牛犊”也并不陌生。

“不打”的渊源:进步思想与进步的部下

陈毅的评价,道出了唐生智与国民党其他将领最根本的不同。这份“友好”的深层原因,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

其一,他较早接受了进步思想。

唐生智的青年时代,正是中国社会剧烈变革的时期。他早年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在校期间便深受革命思想的影响,加入了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

这段经历,为他埋下了民族民主革命的种子,使他的思想基础完全不同于北洋系旧军阀以及后来深受蒋介石影响的黄埔系军官。

其二,他的部队中存在大量的进步力量。

唐生智的第四师后来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继而发展为第四集团军。

贺龙的第二十军,就属他的第四集团军序列,后来成为南昌起义的主力。

开国大将黄克诚,曾经在他的第八军任营、团级干部。

还有很多我军杰出的将领,都曾是他的部属,这些进步青年为北伐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

正是通过这些人,让他对这支新兴力量有了更直观、更复杂的认识,而非简单的敌视。

其三,是现实利益的考量

1926年北伐时,唐生智是第一个响应广州国民政府的湖南实力派。他看准了北洋军阀的腐朽和国民革命军的势头,毅然加入。

在北伐初期,他与共产党人合作融洽,因为这也是壮大自身、击败吴佩孚等强敌的最佳策略。

他的势力也因此一度达到巅峰,全盛时期几乎控制两湖。

歧路徘徊:在历史洪流中的保全与失守

当然,唐生智的选择并非一贯正确,他也在历史的洪流中不断摇摆。

1927年宁汉分裂期间,他曾一度在武汉国民政府与汪精卫合作,但“分共”后,他并未像其他将领一样积极“清党”,而是选择解甲归田,暂避风头。

这一退,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不打”的延续。

引起最大争议的则是他在南京保卫战中的表现,甚至可以说是他军事生涯中的一个污点。

纵观他在整个战役中的表现,前面大部分都是中规中矩,毕竟谁都知道,南京是守不住的。

问题出在最后的撤退上,唐生智下达的命令语义含糊,比如“如无法突围”、“不得已时渡江”、“有轮渡时可过江”,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军事命令必须有强制性和准确性,坚持到什么时候,几个小时,这都是一点马虎不得的。

“不得已”的状况,你让前线带兵的军官怎么界定?

结果导致撤退的秩序大乱,军官都把部队丢了,跑得最快,士兵茫然不知所措。

通过战后日军官兵的日记等相关资料披露,当时的日军都惊呆了,中国士兵刚才还是令人钦佩的勇士,几乎在一刹那间,变得目光呆滞,行动迟缓,成群结队地向日军投降。

酿成了南京沦陷后更大的悲剧。

唐生智是一位复杂的过渡时代的人物。陈毅的那句评价,精准地勾勒出了他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的独特性。

也可以说在那个兄弟阋于墙的时代,守住了底线。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61
用户10xxx61 16
2025-10-29 15:39
南京保卫战唐生智身为最高指挥官却率先逃跑,坑死了十几万中国最精锐的军队,坑死了几十万南京市民,唐生智乃国之大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