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19日,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三十年学术大会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召开。此次大会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临床药理分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世界中联)临床疗效评价专委会、中国药学会中药临床评价专委会、世界中联中药上市后研究与评价专委会、世界中联临床研究数据监查与决策专委会五个学术团体联合举办。
会议启动了《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三十年》专著编写工作,旨在系统梳理与总结过去三十年来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领域的进展与成就,为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图:《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三十年》专著编写工作正式启动
过去三十年间,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临床研究平台体系日益完备,覆盖全国的多中心临床研究网络逐步建成;研究方法持续创新,循证医学理念与中医药学融合,推动了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方法的科学化与规范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一批致力于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高层次专业人才脱颖而出;研究成果丰硕,多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临床研究为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做出了重要贡献;符合中医药临床特点的疗效评价方法学体系逐步建立,为客观、科学评价中医药疗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陆芳教授介绍,《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三十年》将围绕“政策篇”“平台篇”“方法篇”“成果篇”“团队篇”“产业篇”及“展望篇”七大篇章展开,全面回顾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领域的发展脉络,总结政策支持、平台建设、方法创新、团队建设与产业转化等方面的成果,并对未来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该专著的编写,不仅是对过去三十年工作的系统总结,更是推动中医药疗效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助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与会专家表示,该专著的编写是对过去三十年工作成果的一次系统性总结。编写工作将凝聚领域内众多专家的智慧,力求全面、客观地呈现过去三十年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发展全貌。本次专著编写工作的启动,标志着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领域进入承前启后、系统深化的发展新阶段,必将为中医药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天津中医药大学张伯礼院士、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元唯安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程金莲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刘文娜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陆芳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党海霞研究员、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凌燕副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柏冬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王志飞研究员、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钟成梁教授参加了《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三十年》专著编写工作启动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