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李商隐秋夜听雨想起妻子,写下一首诗,28个字成千古绝唱

一场秋雨一场寒,没下雨时感觉还在过夏天,可只要这雨开始下了,就感觉秋天真的来了。不得不说,夜晚的雨声最容易牵动人心,何况

一场秋雨一场寒,没下雨时感觉还在过夏天,可只要这雨开始下了,就感觉秋天真的来了。

不得不说,夜晚的雨声最容易牵动人心,何况是淅淅沥沥的秋雨。

千年前的晚唐,诗人李商隐在巴山的秋夜里,被雨声唤醒,也被一场雨勾起了满心牵挂,对妻子的思念如潮水般涌来,还写下了一首诗,简短四句,道尽了夫妻离别之苦,成为流传千古的绝唱。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字字义山,晚唐著名诗人,他活跃的年代,社会乱得很,官场更是乌烟瘴气。

李商隐出身贫寒,但他有读书天赋加成,自己也比较刻苦用心,因此少年时才名便已远扬,得到了不少权贵的青睐。尤其是大臣令狐楚,把他当自家孩子一样培养,教他应试做官之道。

背靠大山好做官,本以为李商隐能在官场有个好前程。可后来李商隐考取进士后,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邀请做了其幕僚,在这过程中他遇到了王茂元的女儿王晏镁,两人一眼定情,不顾现实阻碍结了婚。

偏偏令狐楚属于 “牛党”,王茂元属于 “李党”,当时两党斗得厉害,李商隐这一结婚,加上最重视他的令狐楚和王茂元都已去世,因此他成了两党都不待见的人。从此他的仕途一落千丈,一辈子都在各地漂泊,没个安稳日子。

不过这段婚姻虽然让他官场失意,却给了他最温暖的情感慰藉。李商隐与妻子王氏的感情显得尤为珍贵。妻子温柔体贴,给了他奔波仕途中难得的慰藉。可无奈要谋生,婚后因工作原因,两人聚少离多,“相见时难别亦难”成为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这份沉甸甸的夫妻情,成了他很多诗的灵感来源,《夜雨寄北》就是其中最动人的一首。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历来众说纷纭,不少学者认为他是写给自己妻子的。

那年李商隐赴东川公干,正是深秋时节,晚上下着连绵的雨,四周静得只剩下雨声。孤独的环境里,他满脑子都是妻子,于是提笔写下了这首诗。

“君问归期未有期”,开篇七个字,包含了多少无奈。妻子在信中询问归期,诗人却无法给出明确答案。

一句之中“归期”两现,前是妻子之问,后是自己之答,“未有期”三字道尽漂泊者的愧疚与无奈,读着让人心里一沉。

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 “聚散无常” 吗?心里盼着团聚,可现实总有各种阻碍。

“巴山夜雨涨秋池”,画面感一下子就出来了。巴山的秋夜,下着冷雨,池塘里的水因为不停下雨慢慢涨了起来。

这是李商隐眼前真实看到的景象,但又不只是写景。雨下得越来越大,那越涨越高的池水,多像他心里对妻子的思念啊,一点一点累积,越来越深。

萧瑟的雨景和浓重的思念混在一起,让 “愁” 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变得好像能摸得到、看得见一样。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什么时候能和你一起坐在西窗下?剪着蜡烛芯(古代蜡烛烧久了芯会变长,要时不时剪短,不然光会暗),我告诉你今年秋天的雨有多大,我有多想你。

后两句是诗人的想象,想象未来相聚时回忆此刻巴山夜雨下对妻子的深深思念。他没有抱怨现在的离别,反而觉得这份思念,将来会变成两人聊天时的甜蜜话题。

“巴山夜雨”是当下实景,“共剪西窗烛”是未来虚景,这种时空交错、虚实交织的写法,让现在的 “愁” 和未来的 “甜” 交织在一起了,既展现了当下的孤寂,又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让整首诗的情感更有层次了,也让短短四句诗包含了无限深情。

另外整首诗的结构也特别精妙,从现在的问答到眼前的雨夜,再到未来的相聚,最后又回到未来对现在的回忆。这种精巧的结构让思念之情贯穿始终,浑然天成,一点不生硬,不得不佩服李商隐的写诗功力。

这首 28 字的小诗,不只是记录了他和妻子的离别,更写尽了人生聚散的无常,也歌颂了最朴素、最动人的真情。

因此他一直被人记着,一直被人喜欢,成了真正的千古绝唱。

评论列表

九世宅男
九世宅男 2
2025-10-02 20:46
李商隐留下太多唯美的千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