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道德经》中的“无为”到底是什么意思?

有人说,“无为”就是清净,清净就是“无为”,就是什么事情都不做,是一种消极避世、躺平不干的生活态度。如果真是这样,那老子

有人说,“无为”就是清净,清净就是“无为”,就是什么事情都不做,是一种消极避世、躺平不干的生活态度。如果真是这样,那老子岂不是要提倡一种守株待兔、听天由命的生存观了?我们学习《道德经》,除了能当个隐士,岂不是对工作生活毫无帮助?

但事实上,如果对《道德经》有深入了解,可以发现老子这个人一点也不消极,更不避世,找遍《道德经》全书,也找不到“清净”二字。他反而是个非常关心国家与社会,非常关心政府治理的人。而“无为”就是他建议的治理手段之一。

在《道德经》中,“无为”后面最常接的词,就是“无不为”或者“无不治”,也就是通过“无为”,没有什么做不到,没有什么治理不好。

例如,第三章提到: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三十七章开篇就是: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这些表述,怎么也无法和清净、躺平、避世、隐居联系在一起。

所以,“无为”到底是什么意思?接下来谈谈我的理解。

我认为“无为”是一种实现目标的行动策略。在追求目标时,不应直接、生硬地冲向目标,而应采取一种迂回的方式,去做那些与目标看似不直接相关,但确实是达成目标所需的条件的那些事情。也就是中医所说的不要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的目标是赚钱,或者说让别人把钱给我们。最直接的方法自然是直接从别人兜里拿,但这明显是最不可取的方法,必将受到激烈反抗与法律的制裁。相反,一种更可持续的方式是,提供他人不可或缺的商品或者服务,让人心甘情愿地把钱付给你,财富自然会水到渠成。所以,你为了赚钱,心里反而不能有钱,而是要一心一意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

再举个例子,假如我们要追求一位漂亮的姑娘,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对她死缠烂打,但由于竞争对手众多,这种方法的效果非常差,几乎没有胜算。但这时,你如果把目光从姑娘身上移开,聚焦到赚钱上面,有了自己的事业,有能力购置豪宅和豪车,出手阔绰,反而很容易吸引姑娘主动向你靠近。这也是“无为而无不为”。

最后举一个巴菲特的例子。他曾说,投资就像打棒球,你要让记分牌上的得分增加,就必须盯着球场,而不是记分牌。

不知道你理解“无为”是否也是这个意思?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评论。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