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黑白三国。
常读《三国演义》的朋友们,对五虎将的故事大抵都能说上几段。
关羽温酒斩华雄够威风,可战黄忠时被射落盔缨,战庞德又中了左臂箭;张飞喝断当阳桥够霸气,战马超却打了两百多合,刘备怕他有失两次叫停;马超潼关前天神下凡,战许褚时枪杆都被扯断,场面一度胶着;黄忠定军山斩夏侯渊一战成名,跟李严打了四五十合却拿不下。

可同是五虎将的赵云,从少年出道到白发征西,大小单挑数十场,竟没半点狼狈记录 ——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枪法稳准 + 应变快,对手难寻破绽赵云的枪法,在演义里是出了名的 “稳”。

穰山之战时,他刚从许褚、于禁、李典的包围圈里杀出来,救主心切,可面对张郃时,依旧没乱了章法。两人打了三十合,张郃虎口都快崩裂了,愣是没找到赵云枪法的漏洞。反倒是队友高览,被赵云一枪刺落马下。
后来长坂坡,赵云怀抱阿斗,身边全是曹兵,夏侯恩提着铁枪冲过来想捡便宜,结果赵云一枪就把他挑了,还顺手夺了青釭剑。要知道,怀里抱着孩子,动作本就受限制,可赵云还是没给对手可乘之机。

不像关羽,有时仗着赤兔马快,会忽略防守,才被黄忠、庞德找到机会放箭。赵云的枪法不追求 “快到极致”,而是 “准到分毫”,每一枪都封死对手的进攻路数,对手连靠近都难,更别说让他陷入狼狈了。
不贪功、不冒进,见好就收懂进退赵云打仗,从来不会 “上头”。赤壁之后,曹操败走乌林道,赵云带着伏兵杀出来,面对张郃、徐晃两员大将,他没想着要把两人都斩了,只打了较短时间,杀透前军搅乱曹军就够了。后来曹操跑了,他也不追——不是追不上,是知道穷寇莫追,免得被曹军反扑。

再看汉水救黄忠那次,张郃、徐晃带着重兵把黄忠围了,赵云单骑冲进去,一杆枪舞得像梨花飘雪,张郃、徐晃愣是不敢上前。他救了黄忠,又稳稳杀出来,全程没跟曹兵缠斗。
要是换了马超,说不定就跟张郃、徐晃死磕到底,最后能不能全身而退都不好说。赵云懂 “见好就收”,不贪那点战功,自然不会因为冒进而陷入窘境。
心态稳如秤,再险也不慌
老三国电视剧里,赵云不管打什么仗,脸上总没多少慌乱,这点跟原著形象很像。
截江夺阿斗时,东吴人把阿斗抱上船,赵云跳上船,面对一船东吴兵将,他没急着动手,先大喝一声镇住场面,再伺机从孙尚香手中夺走阿斗。换了张飞,说不定上来就舞着丈八蛇矛乱杀,反而容易被人算计。

赵云刚出道就跟文丑打,五六十合不分胜负,后来文丑退走,他也没硬追。文丑是河北名将,赵云初出茅庐,要是想争 “初战告捷”,说不定就急着进攻露了破绽。可他不慌,打不过就不硬拼,保住自己才是关键。心态稳了,手脚自然不慌,哪里会有狼狈?
结语这么看来,赵云单挑没狼狈,不是运气好,是枪法稳、懂进退、心态沉,三者凑到一起,才让他成了五虎将里的单挑 “零狼狈将军”。

不过话说回来,要是关羽能有赵云的沉稳,会不会就不会中庞德的箭?要是张飞能学赵云的进退,战马超时应该也不用刘备担心?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诸位看官,在你看来,赵云为啥单挑“零狼狈”?
欢迎评论区煮酒论英雄, 友善交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