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多数航空公司仍在用"18-25岁"的标尺筛选空乘时,春秋航空一则招聘公告掀起波澜:首次专项招聘已婚已育"空嫂",年龄放宽至40岁,无经验限制,工作地点覆盖兰州、上海。这一政策不仅撕开了航空业"青春饭"的固有标签,更让"74%空嫂晋升管理岗"的数据成为职场年龄歧视讨论的鲜活样本。

春秋航空此次招聘的核心突破在于三项政策松绑:年龄上限延伸至40岁、明确已婚已育优先、取消工作经验门槛。对比首都航空乘务长岗位35岁的年龄上限,以及行业普遍28-32岁的招聘标准,其变革性不言而喻。航司负责人披露的88名在职空嫂中74%晋升管理岗的案例,直接挑战了"年轻即优势"的行业惯性,暴露出服务行业对人生阅历的价值低估。

国内航司对年龄的严苛限制与国际形成鲜明对比。日本航空保留45岁空乘,阿联酋航空组建"银发乘务组",均验证了服务经验与年龄的正相关。民航专家指出,在儿童照料、紧急撤离等场景中,成熟乘务员的情绪稳定性与预判能力更具优势。春秋航空此次将"擅长照顾儿童旅客"列为空嫂的核心竞争力,正是对国际经验的本地化实践。

该政策引发的法律争议聚焦于三点:一是《就业促进法》明令禁止的性别歧视是否被触达,二是"育儿经验"作为优先条件是否构成隐性门槛,三是企业强调的"非强制"属性能否消解合规风险。值得关注的是,春秋航空同步开放社会招聘的缓冲设计,以及其将政策与延迟退休、西部人才开发战略挂钩的叙事逻辑,为争议提供了转圜空间。
职场年龄歧视破局的连锁反应低成本航空的人力资源创新可能重构行业竞争格局。日本航空"おもてなし"服务证明,成熟乘务员的情感劳动能显著提升客舱体验。对社会而言,这为教培、互联网等行业35+女性再就业提供了可行性样本。更深层的启示在于:当春秋航空将兰州基地战略与银发人力资源开发结合,揭示出区域经济与人才政策的创新连接点。
这场招聘的象征意义远超实际规模。它像一把利刃,划开了职场年龄焦虑的厚重帷幕。当74%的空嫂走向管理岗的数据摆在眼前,我们或许该重新审视:决定职业天花板的,究竟是身份证上的数字,还是能力本位的评估体系?春秋航空的试验,正在为这个问题书写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