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公寓房分配,有细节变化!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若有侵权请联系修改或删除。 公寓房分配,不宜也不能拘于一法。结合实际,因地而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若有侵权请联系修改或删除。

公寓房分配,不宜也不能拘于一法。结合实际,因地而异,大胆探索新方法、新路径,是应有之义。

文|剑客楚

图|大唐

编辑|剑客平

老刘,是联勤保障部队某驻京城单位军官,少校军衔。驻京军官,人前风光,背后心酸。生活多磨难,至少有两苦:

一苦曰:编制难。老刘之前也是借调,经过两年多的艰苦考验和漫长等待,终于媳妇熬成婆,如愿转正,能够挺直腰杆做人,昂首挺胸做事;

二苦曰:住房难。有句话叫,“京城居,大不易”。其中,最难是住房。老刘家属已经随军,但是,由于单位公寓房紧张,只能继续两地分居。

本来,按照最新规定,军人经过批准家属随军后,就可以在驻地或落户地享受家庭公寓房待遇。但政策是政策,现实是现实。单位没有房源,除了望房兴叹,别无他法。

老刘的情况并非个例,而是许多单位和军人面临的共同难题。近日,联勤保障部队统筹和整合北京地区3个公寓区、73套空闲公寓房作为房源,不同单位和人员整体联动、密切协作,解决驻京单位住房保障资源不均的问题,就近就便保障好官兵履职需求。

这种公寓房区域统筹保障的做法,也就是“同一地区公寓房,统一分配”,不仅为老刘这样面临“住房难”的官兵打开了方便之门,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和落实了“家属随军军人享受家庭公寓房待遇”的难题。

有网友问,公寓房又不是统建房,为什么分配这么难?

一是以存量为主,增量少。不少单位公寓房,一问起来,都是建于八九十年代,房龄老、配套差,装修、结构都很陈旧。

如大伙熟知的“筒子楼”,采光不好,厨房、厕所公用,管线老化、漏水时有发生。就这样,还供不应求。

二是分配对象多,范围广。政策越来越友好,享受公寓房待遇的群体越来越大。

关于随军分房,过去的规定是:只有副营级以上或服役满15年军官,才能随军。随军以后,必须等到驻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批准,而且完成落户手续后,才能进行分房。

2011年,政策调整为:正连职即可随军,家属随之享受公寓房待遇。据说,这次改革全军近10万官兵受益,结束“牛郎织女”的生活。

2022年,条件进一步放宽:现役军官家属可直接随军,并享受公寓房待遇。不仅于此,202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出台,第55条明确规定:文职人员可以按照军队有关规定租住军队集体宿舍或者公寓住房。

由此可见,公寓房的分配对象,不仅包括现役、退役、离退休人员、职工,还扩大到文职人员。

三是腾出数量少,流转慢。改革前,人员大进大出,虽然公寓房数量有限、住用需求大,但退役人数多,腾出数量大,流转快,进口与出口差异不大,基本能够保障和满足。

改革后,军人职业化全面推开,鼓励长期服役,多做贡献,服役周期拉长,人员出口变小,腾出数量少,流转慢。

同时,军人退役难度变大。这就意味着,哪怕不想长干的,也要做好两手准备,先把随军和公寓房办了,走一步看一步。人都是趋利避害的,万一走不了,又没有公寓房,日子咋过?

这就更加刺激了公寓房需求,减慢了流转速度。

四是哪怕不需要,先拿着。实际上,一些人已经买了商品房,但是公寓房也在享受。因为,现在不需要,不代表将来不需要。到哪一天急需的时候,就没有了。所以,哪怕不能出租,空着也比没有强。

这也无可厚非,合法合规的权益,不能从道德上进行指责。但客观上,对年轻军人等刚需群体不利。他们等着公寓房住,却分配不到。

一方面,公寓房分配难、又老又旧;另一方面,公寓房非常受欢迎。为什么反差这么大?这不能不总结公寓房的优点。

一是生活、学习和工作方便。部队单位自成体系,幼儿园、卫生队、运动场一应俱全,就是一个活脱脱的小社会。

尤其是在大机关、大单位、院校、医院工作的,感受很深。无论是军人和家属上班,还是孩子上学、老人看病,或者买菜、健身,十分便利,没有经历过的人不懂。

这也是很多买了商品房的军人,仍然习惯住在公寓房的原因,与钱无关。虽然品质差一点,但是身体很诚实,确实能够解决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很多问题。

二是外面房子租金昂贵。现在随便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没有低于一千的。

况且,很多军人家属还没有工作,上有老、下有小,生活成本很高,经济压力很大。与其租房,不如住公寓房,经济实惠,心里踏实。

虽然现在有租房补贴,但一来不是全额补贴,二来非常麻烦,主动申请者并不多。

三是军人内心渴望稳定。这种心理非常好理解,就像社会上很多人不喜欢频繁搬家。很多军人在分到公寓房之后,花一笔不小的成本,对公寓房进行装修,后面就不再参加公寓房调整了。

换成你是军人,也会身不由己选择公寓房,住上就再不折腾了。

如何解决公寓房紧张、住用矛盾突出的问题?在此,有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和建议,仅供参考。

一是稳存量、促增量、提质量。公寓房是解决军人住房问题的主力,主要靠建。对现有公寓房进行装修和改造。特别是对于房龄老、配套差、结构陈旧的公寓房,有的还存在安全隐患,进行结构加固、水电改造、墙面翻新,提高住用体验感和舒适感。装修和改造难度大的,如老式的“筒子楼”,考虑直接推倒重建。

新建更多高品质公寓房。按照师旅、团、营级及以下人员享受的面积、标准,分区域建设公寓房。营区面积有限的,可以提高层数,从根本上解决公寓房数量不够的问题。

以标准化推动正规化。制定新一代公寓房面积、配套、装修等各项标准,通过改造、装修、新建等方法,提高公寓房住用质量,增强获得感、认同感和幸福感,激发干事创业的激情动力。

二是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开源节流。提高担当作为意识,探索新方法、新途径,如联勤保障部队“公寓房区域统筹保障”试点,增加房源数量,开展共享共用,满足住用需求。

加大统建房建设力度。统建房与公寓房互为支撑,只有加大统建房建设力度,将人员分流出去,才能降低公寓房保障压力,加快流转速度。

建立经济补偿制度。鼓励已经购买商品房的人员,放弃公寓房资格,留给年轻军人等刚需群体。但愿在不久的未来,包括老刘在内的所有军人,公寓房分配不再是一个难题,人人有房住,不再为房愁,扎根军营,建功立业。(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在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