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俄关系
中俄关系有多铁?普京闭门单独密会中方,12个字说到中国人心坎上
当普京说出"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高水平"时,每个字都像重锤敲在国际舞台的鼓面上。在涉及彼此根本利益的问题上相互支持",这句话听着简单,背后藏着海量的信息。咱们捋捋看,中国的根本利益是什么?台湾问题绝对是核心中的核心...
针若是中日开战,俄罗斯会不会出兵的问题,俄罗斯外交发言人给出了答案。在11月18
针若是中日开战,俄罗斯会不会出兵的问题,俄罗斯外交发言人给出了答案。在11月18日,俄罗斯外交发言人警告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称“涉台言论非常危险,日本应深刻反省,汲取历史教训”。高市早苗这个人,从政前在松下公司干过,后来进松下政经塾,毕业后去美国留学,回国当电视主播和大学讲师,1993年第一次选上众议员,就开始在自民党内爬。她属于保守派那一拨,多次入阁,当过总务大臣,2021年和2024年两次竞选自民党总裁都没成,2025年10月第三次终于赢了,成为日本首位女首相。上台没几天,就在国会把台湾问题跟日本“存亡危机事态”绑在一起,这在战后日本首相里头是头一遭。她11月7日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答辩时,直接说如果大陆对台湾用武力,比如海上封锁,就可能触发日本安保法里的存亡危机条款,自卫队能行使集体自卫权。这话一出口,日本国内都炸锅了,在野党追着问,她11月10日又重复一遍,还说这是政府一贯立场,不撤回。日媒后来爆料,她私下跟身边人承认“说得过头了”,但公开场合死不认错,继续硬扛。扎哈罗娃11月18日在莫斯科接受新华社专访,直截了当说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论非常危险,日本必须深刻反省历史,汲取二战教训。今年正好是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全世界都在纪念,日本军国主义当年给亚洲各国造成多大伤害,日本自己也付出惨重代价,高市早苗这种政客得正视那些耻辱历史,别再犯同样错误。她特别强调,日本过去侵略战争让无数家庭破碎,现在又有人拿台湾问题挑事,风险极大。日本要是忘了历史教训,重蹈覆辙,后果会很严重。这话不是随便说说,扎哈罗娃选在中国媒体上发声,就是明确站队,支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日本插手台海。两天后,11月20日俄罗斯外交部例行记者会,扎哈罗娃又补一刀,说高市早苗不肯纠正错误,一些国家嘴上说坚持一个中国,实际上却向台湾卖武器、加强军事联系、煽动分裂,这完全是虚伪双标。她重申俄罗斯在台湾问题上立场不变,台湾是中国领土,俄方反对任何形式台独,会继续跟中国在主权问题上相互支持。俄罗斯为什么这么硬气敲打日本?先说背景,现在俄乌冲突还在打,日本跟着美国制裁俄罗斯,还援助乌克兰,把俄罗斯列为不友好国家,北方四岛问题也一直没解决,俄日关系本来就冷。现在中俄关系是历史最好时期,战略协作很深,经济上互相需要,安全上互相靠拢。台海要是出事,俄罗斯远东安全直接受影响,资源开发和军事部署都会乱套,莫斯科不可能坐视。但话说回来,俄罗斯会不会真出兵帮中国打日本?从扎哈罗娃两次表态看,不会轻易直接参战。它现在欧洲那边已经够累了,军事经济资源都紧张,没力气再开亚太战场。俄罗斯更可能用外交全力支持中国,舆论上声援,军事上威慑,比如在远东多搞点演习,让日本投鼠忌器。历史恩怨加上现实利益,俄罗斯绝对不会站日本那边,但直接派兵概率很低。
中日一旦爆发冲突,俄罗斯还会派兵驰援中国吗?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严正告诫日本首
中日一旦爆发冲突,俄罗斯还会派兵驰援中国吗?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严正告诫日本首相:“必须牢记历史教训,尤其是不光彩的事!”其实这话不是随口说的,俄日之间的疙瘩结了几十年都没解开。两国到现在都没签和平条约,关键就卡在那几个有争议的岛屿上。二战结束后,那些岛屿就归俄罗斯管了,日本一直想拿回去,谈了一次又一次,每次都没个结果。后来乌克兰那边局势紧张,日本跟着美国和欧洲一起制裁俄罗斯,直接被俄方划进了不友好国家名单。俄罗斯的反击一点没含糊,马上停了和日本谈和平条约的事,不让日本公民随便去争议岛屿,连日本渔民在附近海域捕鱼的协议也给暂停了。2023年的时候,俄罗斯还把9月3日的二战胜利纪念日改了名,特意加上了“对日本军国主义战争胜利”的说法,意思很明显,就是要让日本别忘了当年的历史。之后两国的矛盾更是越来越深,日本扩大了对俄出口的限制,三百多种产品都不让卖给俄罗斯,小到日常用品,大到工业配件都在里面。日本最近这些年在军事上的动作,也让俄罗斯提心吊胆。2024年的时候,日本打算和德国、西班牙在靠近俄罗斯边界的地方搞联合军演,俄罗斯当场就提出了抗议,说会加强防御保护自己的主权。日本还一直在升级自己的防卫力量,修改了国家安全相关的战略,这些操作俄罗斯都看在眼里,当成了必须防范的信号。俄罗斯这次警告日本,也和地区稳定有关。日本有时候会在一些敏感问题上乱说话,触碰到底线,这让一直希望亚太地区太平的俄罗斯很不高兴。特意点出“不光彩的历史”,也是想压住日本右翼势力的气焰,别让历史再重演。再说说中俄现在的关系,确实走得很近,不管是做生意还是军事方面,合作都挺深入。两国贸易额早就超过了两千亿美元,军事上也经常一起搞演习,互相分享技术。但有一点要清楚,这种合作不是结盟,双方没签过共同防御的协议,对外也一直说不针对第三方。这就回到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真要是中日开战,俄罗斯会出兵吗?中俄关系好是事实,但没到结盟的份上,俄罗斯没有义务在军事上直接帮中国。而且俄罗斯现在自己也有不少麻烦,得把资源和精力放在自己的核心利益上,不会轻易卷入另一场大规模冲突。不过俄罗斯也不会完全不管。要是冲突真的爆发,俄罗斯大概率会用其他方式提供支持。更关键的是,俄罗斯可能会在和日本有争议的岛屿附近加强军事部署,这样就能分走日本的注意力,让日本没法专心应对和中国的冲突。俄罗斯做任何决策,肯定都会先考虑自己的国家利益。如果中日之间只是小范围的摩擦,没威胁到俄罗斯的本土安全和核心利益,俄罗斯可能更多会在外交上表态支持,同时用一些间接的方式牵制日本。还要想到国际局势的影响,要是俄罗斯直接出兵,很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让更多国家卷进来,这是俄罗斯不愿意看到的。而且长期以来的国际制裁,已经让俄罗斯的经济承受了不小的压力,再卷入一场新的战争,对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在我看来,俄罗斯直接派兵参战的概率真的不高。每个国家做事,首先得顾着自己的利益,这是最基本的原则。中俄关系好是真的,但没到要为对方打仗的地步,俄罗斯没必要把自己拖进更大的麻烦里。加上俄罗斯现在自身的情况,资源和精力都得合理分配,不会轻易冒险。历史留下的教训,就是让各国少走弯路。俄罗斯对日本的警告,本质上也是希望通过铭记历史来避免冲突。不管是俄日之间的矛盾,还是地区内的其他分歧,坐下来谈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打仗从来没有赢家。大家觉得要是真到了那一步,俄罗斯会用哪种方式表达立场?会不会给中国提供实质性的支持?
真若是中日开战,俄罗斯会不会出兵的问题,俄罗斯外交发言人给出了答案!在11月18
真若是中日开战,俄罗斯会不会出兵的问题,俄罗斯外交发言人给出了答案!在11月18日,俄罗斯外交发言人警告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称“涉台言论非常危险,日本应深刻反省,汲取历史教训”。说白了,从俄罗斯外交发言人的言论中,就可以看出他们也是坚定不移的支持中国的立场的。但要说俄罗斯会不会出兵,那估摸着是不会了,一方面中俄虽然关系好,但并非是盟友,俄罗斯没有那个义务出兵帮助中国。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俄罗斯现在还深陷俄乌战争的泥潭之中,属于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根本抽不出精力去帮助中国。仔细品味这番警告,其背后蕴含的逻辑远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俄罗斯之所以如此旗帜鲜明地力挺中国,绝不仅仅是几句口头上的“友谊万岁”。这背后,是两国面对共同战略压力的现实考量。当今世界格局下,美国将中俄两国视为最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无论是在东欧的乌克兰,还是在西太平洋的台湾海峡,都能看到美国遏制中俄影响力的身影。因此,支持中国在核心利益问题上不动摇,实际上也是在巩固俄罗斯自身的战略后方。当中美在台海发生激烈碰撞时,一个被牵制的美国,无疑能极大缓解俄罗斯在欧洲方向承受的压力。这是一种典型的战略协同,你帮我稳住东方,我也能在西方让你少些顾虑。更深一层,扎哈罗娃特意提及“历史教训”和“二战后的国际秩序”,这恰恰戳中了俄罗斯的痛点和自尊心。俄罗斯作为二战的主要战胜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直将自己视为现行国际秩序的捍卫者。在日本政客不断试探“和平宪法”底线,试图在军事上“正常化”的背景下,任何对战后安排的挑战,比如台湾问题,都会被莫斯科视为对整个战后体系的颠覆。这不仅是为中国发声,更是为了维护俄罗斯自身作为战胜国的地位和话语权。如果今天日本可以无视历史教训,在台海问题上挑衅,那么明天它是否也会在北方四岛(南千岛群岛)问题上采取更激进的行动?这种担忧,是克里姆林宫决策时一个无法忽视的潜在因素。然而,政治上的支持归支持,要上升到军事出兵的层面,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尽管中俄关系现在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双方军事合作也日益深化,但两国始终没有建立像北约那样的军事同盟关系。这意味着,双方没有法律意义上的、必须为对方出兵的强制性义务。这种“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原则,反而给了两国最大的战略灵活性。我们可以是背靠背的伙伴,但不是绑在同一辆战车上的士兵。这种关系设计,本身就是一种高超的政治智慧,避免了被一方拖入冲突的风险。更何况,一个最现实的问题摆在眼前:俄罗斯现在有能力和精力开辟第二战线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持续近两年的俄乌冲突,已经像一台巨大的战争机器,消耗着俄罗斯的国力、军力和财力。从先进的精确制导导弹到基础的炮弹,俄罗斯的军事工业正在全力运转,以应对乌克兰战场上的巨大消耗。其精锐的陆军部队和空天军主力,也大多被牵制在乌克兰。在这种“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的情况下,让俄罗斯再分兵到远东地区,参与一场可能与美国、日本直接对抗的、规模和烈度都难以预测的战争,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这不仅是军事上的冒险,更是对国家命运的赌博。那么,如果中日之间真的擦枪走火,俄罗斯会袖手旁观吗?恐怕也不会。不出兵,不代表不作为。俄罗斯的支持,可能会以其他形式出现。比如,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俄罗斯会毫不犹豫地动用否决权,阻止任何不利于中国的决议通过。在经济上,俄罗斯可以为中国提供稳定的能源供应,甚至在特定领域提供技术支持,以对冲西方可能发起的全面制裁。在军事上,俄罗斯可以在远东地区举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吸引日本和美国的注意力,形成一种“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战略牵制。甚至,情报共享、提供战场态势感知等非直接参战的支持,也完全在可能性范围之内。大国之间的博弈,从来不是简单的“是”或“否”的选择题。俄罗斯在台海问题上的角色,更像是一个坚定的“政治盟友”和“战略协作者”,而非一个会拔刀相向的“军事盟友”。它的底线很明确:绝不允许亚太地区的战略平衡被单方面打破,绝不允许战后国际秩序受到颠覆性挑战。但它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会是克制的、精于计算的,并且以自身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那么,您认为俄罗斯的这种“非军事”支持,在未来潜在的冲突中,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这或许是一个更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拉夫罗夫失踪20多天,一出面就谈中俄关系:俄不会做中国的仆从
西方媒体疯狂猜测其“已被边缘化”,然而拉夫罗夫一出面,就给西方送上一记重击,重点谈论了中俄关系。据俄罗斯外交部网站11月13日报道,拉夫罗夫表示,目前俄中关系并不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联盟”,而是一种更加高效且先进的...
特朗普鼓吹中美G2,俄罗斯向中国连喊两句话,强调中俄才是一家人
首先,特朗普打的算盘很精明,既想借机挑拨离间中俄关系,又想打着中美共治的旗号拉拢中国,从而换取中国在经济等议题上的让步。乍看之下,特朗普的高调宣言象征着中美关系缓和,但其实充斥着对中国的政治算计。特朗普的G2论调...
沙拉成普京座上宾,就与中俄关系给出新说法,他对俄方要求就3个
而沙拉针对中俄关系的表态,则是他在大国间玩平衡术的集中体现。沙拉称叙利亚与中俄建立的关系“与西方关系不矛盾”,这句话看似模糊,实则精准拿捏了各方诉求。对于中国而言,我们需要叙利亚新政权打击境内恐怖分子,同时愿意...
世界上最安全的两个国家,一个谁也打不过,一个谁也不敢打,世界纷纷扰扰,但有两个国
世界上最安全的两个国家,一个谁也打不过,一个谁也不敢打,世界纷纷扰扰,但有两个国家却安全感爆棚,其中一个谁也打不过,而另一个则是谁都不敢打,这两国分别是谁,又凭什么那么安全呢?说起全球安全排名,美国和蒙古绝对是两个极端例子。美国是那种硬碰硬的类型,谁想动它都得掂量掂量自己的斤两;蒙古呢,则是夹缝求生的聪明玩家,谁都不敢轻易伸手。这俩国家在乱糟糟的世界格局里,愣是活得稳稳当当。美国靠的是砸钱堆起来的军事实力,蒙古靠的是地理位置和外交手腕。先聊美国。这家伙的安全感全建立在军力碾压上。2025财年,美国国防预算请求高达8498亿美元,这数字光听就吓人,差不多等于全球其他十几个国家军费加起来的总和。钱花哪儿了?主要砸在装备和部署上。美国海军有11艘核动力航母在役,这些大家伙不是摆设,而是随时能投射力量的移动堡垒。全球范围内,美国维持着750多个军事基地,分布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日本有120个基地,德国119个,韩国73个,关岛也算一个重头。这些基地不是闲着,里面驻扎着17万多现役部队,随时能响应热点。拿最近的例子说,美国在俄乌冲突里的表现就典型。2022年以来,美国对乌克兰的军援总额超过600亿美元,包括标枪导弹、HIMARS火箭系统和F-16战机部件。这些援助不是白给的,好多通过外国军事销售机制走,帮美国军工企业赚了不少。冲突升级后,美国还趁机推销液化天然气到欧洲。2022到2025年,美国LNG对欧出口量翻倍,2025年前八个月就达6900万吨,占欧洲进口的近六成。欧洲能源短缺,美国高价卖气,不仅填了俄罗斯留下的空,还让欧洲更离不开北约保护伞。这套操作,说白了就是把危机变机遇,军费回流,实力更壮。再看红海那边的动作。2024年底到2025年,美国主导的“繁荣卫士”行动和“粗野骑士”行动,对也门胡塞武装目标进行了上百次空袭和海军打击。美英联手拦截了上千枚胡塞导弹和无人机,确保苏伊士运河航道通畅。光2025年头几个月,美国就花了上亿美元弹药,击落了数百架威胁目标。这不光护航,还卡住了中东到欧亚的能源要道,谁敢乱来,美国的航母群和驱逐舰就能第一时间顶上。这样的布局,让美国的影响力像蛛网一样,全球到处是触角。不过,美国的安全也不是铁板一块。高军费压得经济喘气,2025年军费占GDP比重超3.5%,国内社会矛盾堆积,党派撕扯不停。新兴国家崛起更添压力,中国制造业扩张,俄罗斯和中国联手挑战美国在太空和网络领域的领先。盟友体系也得花精力维护,北约分摊费用总扯皮。情报评估显示,2025年俄罗斯、中国、伊朗和朝鲜这些对手,正通过代理战争和网络攻击蚕食美国霸权。海军老化问题突出,舰艇平均服役30年,维护成本飙升。要是再来场持久战,美国的补给线和人力就得考验极限。转到蒙古,这国家安全起来完全是另一套路子。蒙古军队现役才9700人,总兵力包括预备役也就15万出头,装备多是苏联老货,全球军力排名98位。坦克400辆,大多是T-72型号,空军飞机不到10架。这实力,说句实话,搁哪儿都算弱鸡。可偏偏没人敢动它,为什么?地理位置太微妙了。蒙古国土156万平方公里,夹在中国和俄罗斯中间,边境线长达4700多公里。想打蒙古,就得直面中俄两个大国,谁吃饱了撑着去趟这浑水?蒙古的聪明在于玩中立牌。2015年,蒙古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追求永久中立地位,虽然联合国还没正式认可,但这政策已经落地。蒙古不加入任何军事联盟,不站队俄乌冲突,也不掺和亚太小圈子。偶尔派小队去联合国维和,比如在刚果分发物资,刷点存在感,但绝不树敌。外交上,它走平衡路线,和中俄签贸易协定,同时跟美日欧谈资源合作。2025年,蒙古煤炭出口占GDP近四成,铜精矿占三成多,总出口额超100亿美元。中国拿走88%的矿产,日本汽车业离不开蒙古稀土。全球稀土储备里,蒙古占一席,铜矿2480万吨,煤炭332亿吨。这些资源就是护身符,谁动蒙古,谁的供应链就断。说到底,蒙古的安全是借力打力。夹在大国间,它成了天然缓冲区。中俄关系稳,蒙古就稳;资源需求大,蒙古就值钱。联合国也承认蒙古的无核武器地位,这在亚洲独一份,等于多层保险。当然,蒙古也有软肋。经济太单一,矿业占出口九成,2025年煤炭价格跌,出口下滑10%,GDP增长从8%降到6.3%。基础设施烂,乌兰巴托公路坑洼,电力靠进口。气候变化加剧干旱,牧业受冲击,失业率隐忧。外部风险更大,中俄关系一波动,蒙古外交就得微调。贸易不确定性高,2025年经常账户赤字预计12%GDP,财政漏洞明显。世界银行建议改革财政,分散风险,但执行起来难。
绍伊古访问平壤,临走前点赞中俄关系,却对中方提出更高要求
然而,令不少人注意的是,在即将离开之前,绍伊古对中俄关系进行了评价,言辞间透露出一些值得深思的内容。他在公开场合中表示,中俄关系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并且还提出了“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呼吁两国共同努力,...
中俄外长南非密谈:美国“核威慑”背后,中俄关系如何破局?
2025年2月20日,中国外长王毅在南非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举行会晤,双方就俄乌冲突、中俄关系及国际局势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此次会晤正值美俄在沙特举行会谈后不久,美国试图通过施压乌克兰和俄罗斯达成停火协议,而中俄...
特朗普等来机会?普京当着全世界的面一语定调,对中俄关系有了新词
据环球时报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近日在莫斯科举行“年度盘点”活动,就俄经济发展、俄乌冲突、俄中关系、叙利亚问题、俄与西方关系等内政外交话题,以现场问答和直播连线的形式回答记者和俄民众的问题。普京直播连线持续了4.5...
梅德韦杰夫深夜抵京,四大议题引关注,中俄关系再升级?
梅德韦杰夫此次访华,也将明确阐明俄罗斯不会为了结束战争谈判而牺牲中俄之间的友谊,更不会向美西方让步、背叛中国。这一表态不仅是对中俄关系的再次确认,更是对两国未来合作前景的坚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