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武契奇
关于俄罗斯,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发表最新看法
当地时间14日至16日,冯德莱恩到访贝尔格莱德会晤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据环球网报道,冯德莱恩在联合记者会上表示,为加快进入欧盟进程,塞尔维亚必须实施改革,在外交政策上与欧盟达成共识,尤其是在对俄制裁方面。近期,...
新消息!塞尔维亚正式宣布了!10月12日,塞尔维亚武契奇最近明确说,不把俄罗斯控
新消息!塞尔维亚正式宣布了!10月12日,塞尔维亚武契奇最近明确说,不把俄罗斯控股的NIS公司收归国有。塞尔维亚80%的天然气依赖俄罗斯供应,而NIS公司掌控着全国80%的石油加工能力。这家俄资控股企业不仅是能源枢纽,更是民生命脉。从贝尔格莱德加油站到诺维萨德炼油厂,处处可见NIS的标识。但美国财政部9月启动的制裁,让这家公司陷入瘫痪:外国银行冻结其账户,合作伙伴中断交易,连加油站的信用卡支付系统都陷入瘫痪。这种困境在历史上早有预兆。1999年科索沃战争期间,北约对南联盟实施能源封锁,导致贝尔格莱德冬季供暖中断。如今美国制裁NIS,本质是21世纪的"能源断供"战术。但武契奇的选择耐人寻味,既不屈服于西方压力,也不完全倒向俄罗斯,而是试图在钢丝上寻找平衡点。塞尔维亚的困境折射出中小国家的集体焦虑。当美国要求其国有化NIS时,贝尔格莱德大学政治学教授杜尚·米特罗维奇指出:"这就像让一个人交出祖传房产来躲避火灾,最后可能人财两空。"武契奇的拒绝,实则是为保留谈判筹码——既维持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又避免彻底得罪西方。这种策略在能源领域早有成功先例。2022年俄乌冲突初期,匈牙利顶住欧盟压力,通过建设"土耳其溪"天然气管道维持俄气进口,同时获得欧盟12亿欧元的农业补贴。塞尔维亚正在复制这种模式:在拒绝国有化的同时,加速建设从希腊到塞尔维亚的跨巴尔干天然气管道,计划2026年实现欧盟天然气过境量翻倍。制裁带来的冲击已开始显现。NIS旗下500座加油站中,已有180家因无法获得新油品而被迫停业。更致命的是炼油能力萎缩,潘切沃炼油厂每月加工量从120万吨骤降至65万吨,导致塞尔维亚柴油库存仅够支撑45天。但武契奇政府找到"曲线救国"方案。他们与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签署临时协议,用里海原油替代俄罗斯原油;同时重启与阿塞拜疆的谈判,计划通过格鲁吉亚-土耳其管道进口天然气。这些动作背后,是塞尔维亚能源部耗时半年建立的"替代能源数据库",收录了全球237家潜在供应商的详细资料。塞尔维亚的选择让人想起19世纪奥斯曼帝国的"米勒特制度"。当时帝国允许境内基督徒、犹太人保持自治,换取税收和文化忠诚。如今塞尔维亚在能源领域采取类似策略:既不完全倒向俄罗斯,也不彻底拥抱西方,而是在夹缝中维持"可控的脆弱性"。地下经济正在填补制裁漏洞。在塞尔维亚东部边境,出现专门收购俄罗斯原油的"影子油轮"——这些悬挂巴拿马国旗的船只,通过多瑙河支流将原油运往塞尔维亚炼油厂。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此类"转口贸易"激增280%,涉及金额达17亿欧元。更隐蔽的是加密货币交易。贝尔格莱德金融科技公司的区块链系统显示,9月有价值4.3亿美元的虚拟货币从俄罗斯流向塞尔维亚,用于购买农业机械和医疗设备。这种"数字石油"交易,正在重塑制裁时代的国际贸易规则。武契奇的困境本质是发展模式的抉择。若选择国有化NIS,塞尔维亚将失去与俄罗斯谈判的筹码,可能被迫加入西方制裁阵营。若维持现状,则要承受美国次级制裁风险。这种两难在历史上反复上演,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时,埃及纳赛尔将运河国有化,虽赢得民族主义欢呼,却导致国家经济崩溃。塞尔维亚的破局之道或许在于"有限开放"。他们允许美国公司参与NIS的环保改造项目,换取西方解除部分制裁。同时与俄罗斯签署"石油换疫苗"协议,用NIS的原油换取俄制新冠疫苗生产线。这种"对冲策略",正在改写传统地缘政治的零和逻辑。这种转型带来意外之利。德国西门子公司为争夺地热电站订单,承诺投资2.3亿欧元建设研发中心。挪威Equinor公司则计划投资10亿欧元开发海上风电。能源自主权的争夺,正在转化为产业升级的契机。从奥斯曼帝国的驿道系统,到如今交织的能源管网,巴尔干半岛始终是文明碰撞的前沿。武契奇的选择揭示了一个残酷真相:在全球化退潮的今天,小国的生存智慧不在于选边站队,而在于构建"反脆弱"体系——既能承受冲击,又能从中获益。就像15世纪威尼斯商人用金融杠杆平衡奥斯曼与拜占庭的势力,现代塞尔维亚用能源网络编织新的生存之网。当西方试图用制裁摧毁其经济基础时,塞尔维亚正在地下管网与数字云端构建新的生命线。这种"柔性抵抗",或许正是小国在霸权阴影下的最佳生存策略。
就在刚刚塞尔维亚宣布了10月12日,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宣布:我不会把俄罗斯人
就在刚刚塞尔维亚宣布了10月12日,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宣布:我不会把俄罗斯人控股的NIS公司抢过来,美国人让我干,我做不到!这话听得人一愣,随即又觉得在意料之中。毕竟这位总统从来不是会随便低头的人,先前欧盟警告他别去莫斯科,他一句“天塌了我也要去”就怼了回去。NIS可不是家小公司,塞尔维亚唯一的炼油厂攥在它手里,全国300多座加油站里八成的生意都归它。贝尔格莱德街头跑的车,十辆里有八辆烧的是它的油,这可是实打实的民生根基。美国人早盯上它了,年初就喊着要制裁,理由是俄罗斯资本控股。他们给武契奇指了条“明路”:把公司国有化,这不就绕开制裁了?可这跟抢有什么区别?武契奇看得透亮,真这么干了,首先对不起的是商业规则——“我们不喜欢侵占他人资金和财产”,这话掷地有声。再者,国内13500名NIS员工怎么办?能源价格一旦波动,普通家庭的生活成本立马就得涨。更关键的是,塞尔维亚根本经不起能源动荡。NIS在国内燃料市场占了八成份额,没了它的稳定供应,工业生产都得停摆。先前政府反复申请制裁豁免,就是怕这根命脉出问题。有人说他夹在美俄之间两头为难,这话没说错。俄罗斯那边也放了话,要是动NIS,年底就可能断天然气。可武契奇的选择里,藏着小国的生存骨气。不跟着美国的指挥棒转,未必是要跟谁结盟,而是不愿用国家根本换所谓的“安全”。比起依附大国,守住自己的能源安全和商业信誉,才是更实在的底气。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武契奇外出和群众互动,还教老年人怎么用手机拍照9月28日,武契奇已经从联大回国
从曝光的画面我们可以看出,当天武契奇走在街头上,和现场的观众合影留念,期间他还教一个老年人怎么用手机拍照,这位老年人应该和武契奇合影,不过他不会自拍,所以武契奇就在拿着他的手机调试。不得不说武契奇太接地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