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美国商务部
特朗普依据“黄金股”协议任命两名商务部官员监管美国钢铁公司
根据周一(11月24日)《联邦公报》(FederalRegister)发布的一封信件显示,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已依据与日本新日铁达成的“黄金股”协议,任命两名美国商务部官员负责监管美国钢铁公司。今年6月,特朗普批准了新日铁收购美国...
路透社:美国正考虑允许英伟达向中国出售H200芯片路透社周五11月
路透社:美国正考虑允许英伟达向中国出售H200芯片路透社周五11月21日消息,知情人士称,特朗普政府正在考虑批准英伟达(Nvidia)向中国出售H200人工智能芯片的计划,此前美中关系出现缓和,增加了先进美国技术对华出口的可能性。知情人士表示,美国商务部(负责监管出口管制)正在审查禁止向中国销售此类芯片的政策,但他们强调,相关计划仍可能发生变化。白宫和商务部尚未立即回应置评请求。这一可能性显示出美国对中国态度有所缓和,此前美中在上月于釜山达成了贸易和科技战停火协议。华盛顿的对华强硬派担心,向中国出口更先进的人工智能芯片可能帮助北京提升军事能力,这也是拜登政府此前对这类出口设限的原因。
美将中国逼成芯片强国!21年中国进口了2.8万亿元人民币的芯片,超过石油的进口额
美将中国逼成芯片强国!21年中国进口了2.8万亿元人民币的芯片,超过石油的进口额,而24年1一11月中国出口了1.05万亿元人民币的芯片,现在中国已成为芯片出口第一大国。说起芯片这事儿,得从中国产业起步说起。那时候,国内需求大得吓人,手机汽车啥都离不开它,可自家产能跟不上,基本靠进口顶着。2018年,美国开始下手,限制高端设备出口,像荷兰ASML的极紫外光刻机,直接进不了中国门。这招直戳痛点,工厂想扩产,设备卡壳,原材料也跟着紧巴巴。2022年10月,美国商务部又出新规,扩大管制范围,切断高纯硅片和光刻胶供应,还拉上日本荷兰盟友,一起封上游链条。目的明摆着,卡住中国在AI和军用领域的脖子。这些年,中国没闲着。政府推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第一期就砸下2041亿元,帮企业买设备搞研发。高校和企业联手,建联合实验室,攻光刻蚀刻技术。企业呢,专攻中低端,28纳米以上制程,良率高价格低,国内市场先消化,出口东南亚非洲。2020年8月,国务院出政策,税收优惠研发补贴齐上阵,中芯国际北京厂扩建12英寸线,长江存储合肥建厂,产业链从矿产提纯到封装测试,全链条补齐。外部压力大,进口虽高,但逆差在缩,自给率一步步上。张汝京这人,算得上芯片圈的开路先锋。1948年南京出生,早年台湾大学机械工程毕业,后美国深造,电子工程硕士博士都拿了。在美企业干了二十年,从工程师到高管,晶圆制造全流程门儿清。1990年代在台湾创世界先进半导体,专注先进制程。1999年到上海,帮华虹集团建厂,那会儿大陆基础薄,他带团队引设备,搭生产线,优化节点。2000年4月创中芯国际,纯代工模式,初期融资58亿美元,从宽制程起步,产能爬到每月上万片。虽2009年离开,但代工路子影响大,推动本土企业降成本,覆盖功率逻辑芯片。后来转无锡,搞汽车芯片项目,延续贡献。美国2023年10月又升级,针对更宽芯片范围,2024年4月补漏洞,12月2日再加码,控24种设备3类软件,高带宽内存也进黑名单,实体清单上140家中国企业。短期看,项目延后成本涨,企业库存优先用,工程师调参数适配国产机。材料厂迭代配方,硅片纯度提上去。设计端,华为海思优化架构,少靠先进节点。封装测试本地化,物流稳。产业链协作紧,企业供货高校反馈数据,迭代快。出口结构变,低端占大头,但模拟功率芯片竞争力足,汽车电子工业控制订单稳。美方依赖中国市场,设备商对华销售占比高,禁令反弹自家头上。中国进口降,出口升,中低端链条没断。数据最直白。2021年,集成电路进口2.8万亿元,高峰期,石油进口都比不过,反映短板明显。海关码头忙活,集装箱堆山,支撑手机汽车生产线。2024年,1至11月出口1.05万亿元,同比增长20.3%,全年超1.1万亿元,17%增幅,超手机成单品冠军。全球看,仅次美国,超韩国,稳居第二大出口国。低端芯片卖东南亚组装厂用,模拟功率占比升,电动车5G拉动。海关数据,前7月出口6400亿元,第二大出口产业。疫情后次高,自主发展见真章。进口仍3.8万亿元,但逆差缩25%以上,产能释放快。这转变,根在集体发力。政府基金支持并购设备,高校攻材料配方,企业转内销深耕成熟制程。华为海思IP核优化,封装厂本地化,缩短交付。外部制约短期痛,长期逼创新,本土光刻机深紫外起步,精度逐步近。产业链韧性强,从净进口到出口大国,市场广阔,新兴国家订单源源。美禁令空出空间,本土厂填上,份额升。技术进步实打实,2024年芯片出口1590亿美元,历史新高,14个月连增。成熟制程全球占比34%,到2027年47%,超台湾。未来,继续补链强基,自给率上50%,生态圈建牢。科技安全、经济高质量,全靠这股劲头。进口依赖减,出口领跑稳,芯片强国名副其实。
100台光刻机,数百亿欧元级生意!美国突然变脸荷兰:我们成“炮灰”了2
100台光刻机,数百亿欧元级生意!美国突然变脸荷兰:我们成“炮灰”了2023年那时候,美国为了自己能一直在芯片行业当老大,突然对荷兰下了狠手,荷兰一脸懵逼,ASML直接被推到了风口浪尖。100台光刻机、数百亿欧元级的生意,说不要就不要了。荷兰人这下才发现,自己在美中两个大国的棋盘上,成了随时可以被牺牲的“炮灰”。这一出科技大戏,背后可惜得很,也不乏无奈。光刻机这东西,有点像现代工业里的“黄金钥匙”。芯片制造要上台阶,没有高端光刻机就是空中楼阁。ASML,荷兰的骄傲,手上握着全球最先进的EUV光刻机技术。之前中国市场对ASML来说,简直是条金光大道,每年大单不断。可自从2023年初,美国拉着荷兰、日本签了对华芯片设备出口管制协议,局势一下子紧张起来。协议的核心说白了就是,不让中国拿到最先进的芯片设备,压住中国的技术进步。这种“按头操作”,表面上说是国家安全,实则还是技术霸权的旧套路。美国这步棋走得不光彩。光靠自己限制还不够,还逼着盟友一起上。荷兰政府本来就挺纠结,毕竟ASML是荷兰经济的支柱,中国市场又大得吓人,但美国的压力一天比一天大。2023年1月协议一落地,美国商务部的官员就像走亲戚一样,隔三差五往荷兰跑,连带着各种“建议”和“提醒”。荷兰政府一开始还装糊涂,后来扛不住了,2023年3月8日宣布初步管制,拖到6月30日终于拍板:出口中国的DUV光刻机也得批了再说。这一刀下去,ASML对华发货的100台光刻机直接被卡住,合着数百亿欧元级的生意说断就断,谁不心疼?说到底,荷兰的选择根本谈不上选择。ASML可不是一般的公司,它撑起了荷兰一大块GDP。2023年上半年,ASML对中国的销售额占公司总收入的三分之一。美国一句话,荷兰立刻两头为难。要是顶着美国干,可能面临制裁和外交麻烦;要是听美国的,自己企业就得喝西北风。小国碰上大国角力,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ASML的困境也就顺理成章地来了。被卡住的不仅是生意,还有ASML的未来。2023年财报里,ASML自己都承认,对华出口受限,收入直接缩水10%到15%。2024年中国市场的销售占比掉到20%左右,和2023年比,差距一目了然。更让人头大的是,2024年1月,荷兰政府又下狠招,直接撤销部分已批出口许可证,打包好的光刻机只能在仓库里吃灰,客户等得直跺脚。9月荷兰政府更新出口许可要求,将浸没式DUV设备纳入额外审批,后续连光刻机的维护服务也需审批,ASML的管理层都快急了。公司内部直接把这一系列打击叫成“史无前例的冲击”,荷兰国内的媒体和议员也坐不住了,抱怨自家企业成了大国博弈的“牺牲品”。说ASML是“炮灰”,这还真不是夸张。订单没了,钱收不回来,长期客户可能转头找别家,尤其是中国企业开始加速自主研发光刻机。库存堆积、供应链调整、运营难度全都找上门。美国企业倒好,反而趁机捡便宜。英特尔之流,少了中国竞争对手的高端设备,自己在市场上轻松甩开对手。荷兰这边,吃亏的滋味只有自己知道。不过,芯片这事,说到底还是全球产业链的事情。美国的封锁让中国芯片企业更拼了命搞自主替代,上海微电子等本土企业的研发脚步明显加快。2024年下半年,国产光刻机设备的突破,一度成了中国科技圈的热门话题。ASML见状,也开始调整战略,试图加大和韩国、台湾地区、欧洲其他国家的合作,缓解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公司公开表态会加码新一代光刻技术的投资,力争不被国际政治搞垮。美国方面没打算收手,2025年可能还会再加码收紧规则。荷兰这头,年底维修服务相关管制是否延续,成了新的悬念。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正经历一波又一波“脱钩”和“多元化”,每一步都有牵动效应。短期看,中国确实遇到了不少难题,但长远来看,这种被逼出来的自主创新,反而加快了中国芯片产业的升级步伐。ASML和荷兰只能在不确定中自谋出路,全球企业也都在看,谁才是下一个“炮灰”。说到底,商业逻辑被地缘政治碾压,荷兰和ASML的遭遇不过是个缩影。半导体行业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管制和反管制、封锁和创新,成了新常态。谁都不想做“炮灰”,但轮到谁头上,心里才明白,这个世界有时候讲的是实力,有时候讲的是命数。
上海华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美国商务部对公司下属子公司反倾销调查案的进展公告
美国商务部对公司下属子公司反倾销调查案的进展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公司在定期报告中持续披露了美国...
商务部:11月10日起 停止实施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截止波长位移单模光纤的反规避措施
11月5日,商务部发文称,鉴于贸易环境发生变化,商务部向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提出停止实施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截止波长位移单模光纤的反规避措施的建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根据商务部的建议作出决定,自2025年11月10日...
商务部将暂停对稀土实施管制,美国关税从57%降至47%。芬太尼关税至10%立即生效
特朗普10月30日在离开韩国的空军一号上受访时说,美国与中国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了一致”,并表示美国已将芬太尼关税从20%下调至10%,立即生效。他还提到,中国如早前...中国商务部已确认,将暂停原计划对稀土实施的出口管制一年。...
美国商务部拟以股权形式投资量子计算公司
美国商务部正在研究通过 CHIPS 项目向多家量子计算企业投资换股,包括 IonQ、Rigetti 和 D-Wave Quantum 等。消息人士称,每家公司拟获约 1000 万美元资金,形式可能为直接股权或可转换权证。商务部长雷蒙多与副部长 Paul ...
美国帮手到齐,32国密谋反华,中方强敌全部上榜,商务部准备迎战
美国联合31国试图构建"去中国化"供应链的行动,暴露出西方对资源安全的深层焦虑。中国商务部明确表态:管制仅限军事领域,但这场博弈早已超越贸易范畴。G7财长会议近日密谋应对中国稀土出口限制,德国、英国高调宣称要捍卫...
中美全面开打,大量中国产品被美国下架,荷兰得令,强抢中企资产中国产品被一夜间扫
中美全面开打,大量中国产品被美国下架,荷兰得令,强抢中企资产中国产品被一夜间扫出美国货架,荷兰政府紧随其后,竟然直接冻结中企资产。全球供应链的天平,正在被人为掀翻,而这场风暴,才刚刚开始。继10月9日中国商务部连发三道稀土管制公告之后,美方迅速展开新一轮反制。10月10日,特朗普再次抛出“100%关税”的重磅炸弹,声称要让“中国制造无处可逃”。仅仅两天后,美国多家电商平台集体下架中国品牌电子产品,波及范围之广,令人震惊,不少中国厂商甚至来不及通知客户,账号就被封停,库存被清空。美国的动作之快,显然早有准备。9月以来,美财政部和商务部频频召集跨国平台高层闭门磋商,表面上是为“合规”立规矩,实则是为这一轮下架扫清障碍。而更令人警惕的是,这种看似“市场行为”的打压,背后早已被政治意图主导。特朗普此举,不仅是对中国稀土举措的正面回应,更是为其连任选战制造“强硬对华”的筹码。而荷兰的角色,则比想象中更刺眼。10月7日,荷兰企业法庭裁决暂停安世半导体中方CEO张学政职务,并将企业99%股权强制托管。闻泰科技10月12日的抗议声明中,已经明确点出荷兰此举与美方“50%规则”高度同步。荷兰不过是听令而动的棋子,目标直指中国在欧洲高科技布局的核心资产。更讽刺的是,荷兰政府启用的法律工具《商品供应法》,本是为应对极端危机设置的临时性措施,如今却被用来冻结一家正常运营、合法持股的中国企业。这一行为,已远远超出经济监管范畴,直接挑战了跨国投资的法律边界。技术封锁的背后,是对中资企业控制权的全面接管,而安世,只是冰山一角。华盛顿与海牙的联动,正是当下中美欧博弈新阶段的真实写照。美方打头阵制裁,中方稀土出手反制,欧洲则打着“合规”旗号悄然出刀。所谓“供应链安全”,早已不再是经济范畴的讨论,而是被不断政治化、工具化的借口,成为打压中国科技企业的幌子。更严重的是,这一模式具有极强的可复制性。一旦形成范例,未来在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中资企业,恐怕也将面对类似命运。面对美方下架潮,中国企业的反应既快速又克制。多家头部制造商立即转向东南亚市场,甚至重新布局中东、拉美,试图分散出口风险。但必须承认,这一波冲击超过了过去任何一次贸易摩擦。美方不仅封杀货物,还切断平台、冻结支付、限制物流,逼迫中国企业彻底“断供”给美国市场。这不是贸易壁垒,而是经济战。与此同时,中方的反制也在不断升级。10月12日,中国宣布对高通公司展开反垄断调查,释放出一个清晰信号:中方不再拘泥于被动回应,而是要在规则范围内打出“痛点制裁”。此外,特别港务费的征收,也让美方航运企业叫苦连天。一位不愿具名的航运高管称,他们正考虑是否暂停部分航线,“再这么收下去,我们要亏穿了。”美股的反应,说明了市场的恐慌。10月12日收盘,道指跌1.9%,纳指跌3.56%。媒体一边叫嚷“全球经济风险上升”,一边又不得不承认,美国通胀数据或将在下月迎来猛增。关税压力传导到终端商品,最快将在圣诞节点体现,这对拜登政府本已焦头烂额的经济形势,无疑是雪上加霜。荷兰方面的态度,则更具讽刺意味。在宣布冻结安世资产后,荷兰经济事务部发布声明,称此举“并非反华政策”,而是“基于国家安全考量”。但就在前一天,荷兰首相吕特刚刚与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通电话,双方确认将“在半导体关键环节协调行动”。如此“巧合”,未免太过刻意。更耐人寻味的是,荷兰政界内部对这一行动并非意见一致。有议员公开反对政府做法,认为此举将严重损害荷兰司法独立性和投资环境。但反对声音在国际压力面前,早已被压得几乎听不见。放眼全球,这一轮中美贸易冲突,已经远超传统意义上的“贸易战”。它正在演化为一场科技封锁、资本围猎、法律战线并行推进的系统性博弈。美国不再试图通过谈判达成妥协,而是动用一切手段逼迫中国让步。而中国,则通过技术出口管制、反垄断调查、港务费调整等方式,精准反击。双方的动向,步步紧逼,毫无退路。中美贸易总额在2025年前8个月下降15.5%,但中国整体出口仍增长5.9%。这说明中国企业早已开始寻找替代市场,调整结构,抵御风险。但这也意味着,中美之间的互赖程度正在下降,一旦彻底脱钩,全球产业链将迎来新一轮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