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苏杰生
为何中国不打印度?说白了,中国确实是不敢真打,这倒不是说中国怕印度,而是一旦把印
为何中国不打印度?说白了,中国确实是不敢真打,这倒不是说中国怕印度,而是一旦把印度打趴了,那才是灾难的开始。在喜马拉雅山脚下,两国边防哨所遥相对望,一场意外摩擦随时可能升级为南亚风暴。中国明明军力占优,为何总按下武力按钮,转而握紧对话之手?中印这对邻居,边境线拉得老长,足有两千多公里,从高原到河谷,历史遗留的划界问题像根刺,扎了半个多世纪。早年间,殖民地图画得随意,留下一堆争议区。1962年那场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国军队一个月就把印军打退,证明了实力。可那之后,中国主动撤到实际控制线,维护了地区安宁。快进到现在,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双方士兵肉搏,造成伤亡,边境顿时剑拔弩张。印军增兵,中国也加强部署,但没升级成全面火拼。为什么?因为两国领导人都清楚,和平对话才是出路。2025年8月18到20日,王毅外长访印,会见莫迪总理和苏杰生外长,还开了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24次会晤。双方聊了边境管控,达成共识,继续通过军外交渠道沟通。这趟访问,标志着中印关系重启,边境脱离接触稳步推进。再看10月26日,中印直航恢复,印度靛蓝航空从加尔各答飞广州,五年中断后重启。这不光是航班的事儿,更是经贸人员的桥梁。10月29日,第23轮将军级会谈在莫尔多举行,双方同意维护边境平静。这些步骤,都是中国坚持和平解决争端的体现。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总把稳定放在首位,避免小摩擦酿成大祸。说起军事,中国军队现代化程度高,军费是印度的好几倍,装备更新快,训练严实。歼-20对上印方战机,差距明显。可赢面大,不等于就该动手。真打起来,问题出在打完之后。印度14亿人口,民族宗教复杂,外部压力一加,内部容易乱套。想想叙利亚那摊子,难民潮涌出,淹没周边国家。中印边境若乱,数百万民众迁徙,南亚门户大开,资源吃紧,援助跟不上,局面雪上加霜。这不是中国怕事儿,而是顾全大局,不想南亚成火药桶。地缘政治这盘棋,更得下得稳。印度在南亚有点定海神针的作用,管着巴基斯坦和孟加拉。要是中国把印度打残,美国准跳出来搅局,派顾问、签协议,俄罗斯也来分羹,整个次大陆变大国角斗场。阿富汗才四千万人口,就让国际社会头疼多年,耗资巨大。印度体量大,乱起来,联合国都得挠头。中国战略重心在发展,不想为边境几亩荒地,陷进无底洞。经济账算得更清楚。2024年中印贸易额超千亿美元,中国是印度最大贸易伙伴,供应70%药品原料。印度制药厂离不开中国货,中国手机企业在印投资上千亿。开战,供应链一断,印度医院药荒,中国企业血本无归。而中国选择不打,是战略智慧。时间在中国这边,印度GDP不到中国零头,军费跟不上更新节奏。中国专注高质量发展,高铁通高原,科技自立,民生改善。中印像两个壮汉挤独木桥,中国能踹对方下水,但自己也得湿鞋。不如僵持着,边境缓冲区拉铁丝,交换巡逻数据,军长会谈敲地图。2025年这些进展,就是证明。未来,继续高层互访,贸易增长,签电商协议,游客互访,学生交流。亚洲需要正能量,中印合作,就能共谋繁荣。
印度终于醒悟了。印度外长苏杰生表示,如果俄罗斯和中国倒下了,下一个肯定是轮到
印度终于醒悟了。印度外长苏杰生表示,如果俄罗斯和中国倒下了,下一个肯定是轮到印度。印度突然就清醒了,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中国、俄罗斯、印度占了全世界人口三分之一,军事上俄罗斯能与整个北约抗衡,经济上中国可以和美国平起平坐,而印度人口密度大,消费潜力巨大,印度只要稳步发展,不去弄歪门邪道,很快就能发展起来。印度已经是全世界人口第一的国家,如果能把经济搞上去,人口基数就是最大的消费量。中、俄、印如果和平共处、互惠共赢,加强合作,西方国家没有任何办法能撼动,想从中得利,门都没有。希望印度真正明白,不要去搞骑墙术,三心二意,去示好西方国家,想进入西方的朋友圈,事实已经证明,这条路不可行,西方国家根本就看不上印度。如果印度定心,被特朗普多次嘲讽和戏谑,应该已经看清了西方国家的嘴脸,不再热脸去贴冷屁股了。
印度媒体让人笑死了!苏杰生去了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苏杰生很忙!印度媒体
苏杰生去了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苏杰生很忙!印度媒体更忙,苏杰生会谈还没结束,印度媒体报道就出来了,“美欧争相与印对话”!苏杰生上午见了卢比奥,下午又见了欧盟外长。印度什么都可以谈,谁都可以谈,就是谈不出结果!...
苏杰生对美示好,称美国需要全球伙伴后,又当面对王毅做出承诺
所以苏杰生对未来的美印关系非常有自信,但情况可能并没有他说的那样轻松。特朗普这个人极度敌视贸易逆差,这也是他对中国发起贸易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印度在这方面未必能让特朗普满意,毕竟2023年美国对印贸易逆差高达350亿...
苏杰生对华表态后,不到24小时,美高层宣布访印,还莫迪带了句话
在印度外长苏杰生对华表明态度后,不到24小时,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就宣布访问印度,还给莫迪政府带了句话。在印度大选结束后,莫迪新内阁的部长名单也公之于众,国防部、外交部以及财政部等几大重要部门的部长均获得连任。而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