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运输机
日本还在幻想着出兵干涉中国统一,可是日本的军舰还没离开港口,火箭军的6到8
日本还在幻想着出兵干涉中国统一,可是日本的军舰还没离开港口,火箭军的6到8个导弹旅在十五到三十分钟内就能向日本西南部的38个机场和军港发射一千枚东风导弹。这些年日本政坛上总有那么些人爱扯着嗓子放狠话,今天说“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明天又搞个针对台海的联合军演,仿佛真能靠着几句口号就左右局势。更有意思的是,他们还在西南方向上忙不迭地搞部署,又是在佐贺基地部署“鱼鹰”运输机,又是把北九州的民航机场改成军民两用的,马毛岛的军事基地也折腾着要扩建,一副箭在弦上的样子。可这些动作看着热闹,真到动真格的时候,连当靶子的资格都得抢。现在的战争早就不是几十年前那种舰炮对轰、战机狗斗的老套路了,谁还等着摆好阵势再开打?早就是一出手就直奔要害,那些能决定战局的关键节点,早就被各种侦察手段盯得死死的,连风吹草动都逃不过去。日本西南部那些机场和军港,从佐世保的海军基地到冲绳的普天间机场,再到刚部署了导弹的石垣岛,哪个位置没被标在作战地图上?别说军舰要离港,恐怕那边刚拉响战斗警报,这边的打击指令就已经传下去了。火箭军的反应速度根本不给对手留喘息的余地,6到8个导弹旅摆开阵势,十五到三十分钟的时间,足够一千枚东风导弹完成发射准备。这些导弹可不是漫无目的地乱炸,东风-15、东风-16专门盯着机场跑道和军港码头,一炸就是一个个深坑,让战机没法起飞、军舰没法靠岸。东风-17更狠,十马赫的速度加上诡异的弹道,日本那些“爱国者”反导系统根本拦不住,误差还不到三米,专打指挥中心和弹药库这类核心目标。这么一轮打击下来,38个军事节点能剩下的完好设施恐怕没几样。日本自己也清楚反导系统不靠谱,去年有报道说他们的拦截导弹库存只够满足六成需求,就算搞了电磁轨道炮研究,至今也没解决电源小型化的问题,根本没法实战部署。面对饱和攻击,别说拦一千枚,就算来一百枚,他们的防空网就得漏洞百出。而且日本的军事基地大多扎堆在西南沿海,佐贺、长崎、冲绳一带密密麻麻排着,根本没什么战略纵深,一枚导弹打过去,说不定能连带摧毁周边好几个附属设施。那些被日本政客寄予厚望的军舰和战机,其实就是些停在原地的“活靶子”。佐世保港里的“出云级”准航母,看着吨位不小,可只要军港的码头和补给设施被炸毁,就算没被直接命中,也只能瘫在港里当摆设。航空自卫队的F-35战机更惨,西南地区的机场全被端了,连起飞的地方都没有,总不能让飞行员骑着战机飞吧?更别提日本的军工体系早就断了腿,F-35的核心零件全靠美国供应,导弹库存撑死了用两周,一旦被端了基地,想补充都没地方弄。日本国内其实也没多少人真愿意跟着政客冒险,之前的民调显示,七成多的日本人反对自卫队介入台海,毕竟没人想为了几句空话就挨导弹。那些政客嘴上喊得凶,心里比谁都清楚自家的底细,所谓的“干涉计划”,不过是拿来讨好盟友、煽动国内情绪的戏码。真要到了动手的那一刻,别说美国会不会真的帮忙,就算想帮,等他们开会讨论完、航母开过来,日本的西南防线早就被砸成筛子了。再说了,日本的命门根本藏不住,90%的原油要走宫古海峡,八成稀土、九成汽车核心原料都得从中国进口,只要把这些供应链一掐,不用打多久,经济就得崩。那些天天喊着“强硬”的政客,连自家的能源和粮食自给率都没解决,还敢幻想出兵干涉,简直是没睡醒。说到底,日本那些干涉中国统一的幻想,就像一戳就破的泡沫。火箭军的导弹摆在哪里,打击范围覆盖得明明白白,真敢越红线,别说军舰离港,恐怕警报声还没停,导弹就已经落下来了。这年头打仗拼的是体系和速度,日本连家门口的防御都漏洞百出,还想着跑到别人的地盘上指手画脚,纯粹是自找难堪。
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开始为荷兰生产首架C-390中型运输机,共订购5架
此次访问标志着荷兰首架C-390“千禧年”中型运输机正式开工生产,具有象征性意义。本周,巴西航空工业公司正式启动荷兰首架C-390中型运输机的生产工作,这是国际合作项目的又一重要进展。根据计划,荷兰、奥地利和瑞典三国将...
俄专家评价:中国很多武器性能超过美国,但都有一个共同缺点!中国造的新式武器越来越
俄专家评价:中国很多武器性能超过美国,但都有一个共同缺点!中国造的新式武器越来越厉害,像东风-17导弹、055大驱这些,性能指标确实比美国同类型武器还要猛。但俄罗斯早年就点出一个关键问题,中国这些光鲜的武器装备,大多藏着个没彻底解决的“老病根”,俄专家看在眼里的共同缺点,说穿了就是“心脏”不给力,高性能发动机这块儿,一直没真正做到完全自主硬气。这话可不是瞎猜,有实打实的例子撑着,就说空军的歼-20,明明是能和F-22掰手腕的五代机,早年却得靠从俄罗斯买AL-31FN发动机才能升空。算上历次采购合同,中国前后拿了九百多台这种发动机,不光歼-20用,歼-10、歼-11这些主力战机也依赖它。海军那边更明显,早年“旅海”级驱逐舰用的是乌克兰的燃气轮机,“宋”级常规潜艇装的是德国MTU的发动机,连最先进的055大驱,初期动力系统也绕不开国外技术的影子。陆军装备同样没逃过这个坎,99式主战坦克够威风吧?但其发动机技术源头还是德国的设计,ZBL-09步兵战车直接用了德国Deutz的动力装置。俄罗斯专家特别提到,中国能造简单装备的发动机,比如运输机、巡逻艇的动力装置,但到了高技术战机、大型驱逐舰这种级别的“动力心脏”,就卡了壳。核心问题出在两处,一是材料跟不上,航空发动机的涡轮叶片得扛住几千度高温和巨大压力,中国早年造的叶片在质量和可靠性上始终差口气。二是设计和整合能力不足,现代化发动机不是单纯造零件就行,得有整套研发管理体系,这方面中国还在补课。美国专家盖博・科林斯就说过,中国连先进喷气发动机的大规模量产都没彻底搞定,这成了航空航天工业的关键短板。有意思的是,唯一的例外是潜艇动力系统,中国能自主生产,但外界至今没搞懂技术是怎么突破的,可这毕竟是少数,大部分高端装备还是得看别人脸色。俄罗斯现在越来越不愿当“发动机供应商”了,一方面自家需求涨了,另一方面也忌惮中国的竞争力,连歼-20想要的117S发动机都不肯卖。这要是真遇上事儿,动力供应断了可不是闹着玩的。更关键的是,这个短板还连锁影响了武器性能的完全释放,东风-17虽然机动厉害,但射程只有1000公里出头,很大程度是动力系统限制了增程空间。歼-20换上国产WS-15发动机后,性能提了一大截,但美国之音去年还说,这发动机寿命只有美军F135的一半,矢量喷嘴技术也没跟上,直接制约了空战机动性。除了发动机,俄专家还隐晦提过配套系统的问题,中国武器的“硬指标”猛,但“软配套”常掉链子。比如东风-21反舰导弹,理论上能打航母,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教授迪布就泼过冷水,说这导弹从没真正击毁过以战斗速度移动的船只。它依赖的侦察卫星和超视距雷达,都是美军容易打击的“软柿子”,真打起来能不能精准定位目标都不好说。055大驱的反潜能力也是个例子,虽然船本身的平台够先进,但反潜用的声呐系统、反潜导弹和美国比还有差距。美军的核潜艇能做到静音潜行,中国094型核潜艇的噪音比苏联70年代的型号还大,这背后还是动力系统的降噪技术没过关。这些细节看似不起眼,搁实战里就是大问题。值得琢磨的是,中国早就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中航前些年就计划五年投100亿搞新型喷气发动机,现在WS系列发动机确实有了进步,055后续型号也换上了国产燃气轮机。但美国专家测算,中国至少得先花两三年掌握成熟技术,再用五到十年实现量产,想追上美国20年前的水平都得使劲儿。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就是实战检验,中国武器近几十年没经历过现代化战争,性能再强也只是纸面上的数据。美军的F-35都在中东实战过好几次,不断迭代改进,中国的先进武器却没机会在真实战场打磨。俄媒就说过,再好的设计参数,没经过实战考验都是“虚的”,这也是所有新武器的共同隐患。不过话说回来,这事儿也得客观看,中国军工从追赶到部分超越,也就几十年时间,发动机这种“工业皇冠上的明珠”,美俄都攒了上百年的技术家底,中国想一步追上不现实。现在能把东风-17、055这些装备造出来,性能还能压过美国同类,已经很不容易。俄专家点出这个缺点,倒不是故意唱衰,他们心里清楚,一旦中国在发动机领域实现突破,陆军的坦克、海军的舰艇、空军的战机都会全面受益。到时候那些性能领先的武器,才算真正没了“软肋”,那时候美国恐怕真得坐不住了。现在中国军工砸钱砸人攻坚,就是在补这个最关键的短板,只是这过程急不来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