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钢铁业
钢铁行业绿色转型迫切!中金协执行会长陈雷鸣:电炉炼钢、氢冶金将是推动转型的重要技术
                                “钢铁行业绿色转型极为迫切,主要源于其巨大的碳排放基数和国家战略的刚性要求,钢铁行业减排势在必行。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陈雷鸣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钢铁行业是我国制造业中碳排放量最高的行业...                            
                        智能制造已成为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钢铁行业应继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力争引领钢铁行业迈向更加智能、高效、绿色的新阶段。本钢集团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霍刚说。当前,我国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正加速推进,95.1%的钢铁企业已将数字化转型战略纳入企业总体发展...                            
                        周三欧洲股市开盘料持平,法国政治僵局与英国钢铁业困境成焦点
                                周三欧股开盘预计将在平盘附近震荡,本周市场整体走势艰难,缺乏...英国钢铁业则警告称,欧盟的这项措施可能对本就步履维艰的英国钢铁业造成致命打击。周三欧洲将发布的经济数据包括德国工业产出数据,当日无重大企业财报发布。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成为发达国家之后,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会慢慢的去工业化,主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成为发达国家之后,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会慢慢的去工业化,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工业又苦,赚钱又少,特别是钢铁行业发展工业很难,那么究竟有多难呢?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钢铁行业规模虽大,但真正拿到手的钱却让人大跌眼镜,一家现代化的钢厂动辄需要上百亿元的投入,设备、环保、土地,样样都得花大钱,可经营下来,利润率还不如热门手游,2024年,全国钢铁行业产值超过8万亿元,但利润连0.5%都不到,搞了大半年的生产,企业最后一算账,还不如网络游戏公司一年赚得多,资本逐利是天性,这种低回报自然很难吸引更多的投资,甚至连行业里的资深人士都说,别看我们是传统大产业,挣的却是辛苦钱。再说说人力这块,过去,不少城市靠钢厂带动起整个地方经济,上上下下都以进厂为荣,现在情形不同了,钢铁厂工人大多是年纪偏大的师傅,新人寥寥无几,年轻人为何不进厂?原因其实很直接,钢铁厂的工种确实辛苦,长期高温、噪音大、劳动强度高,加上工资并不算突出,与其在轰鸣的车间熬日夜,不如去送快递、做直播,既自由还体面,曾经的“铁饭碗”,如今成了多数人不愿接手的烫手山芋。而外部压力也没有减轻,钢铁生产一直被贴上“高能耗、高排放”的标签,环保要求年年升级,以前只要把炉子点起来,产量上去就行,现在不光要算产量,还得过环保这关,国内政策标准越来越严,国际市场更是盯得紧,碳排放、污染物超标就要被罚款,很多企业不得不大手笔投资环保设施,动辄上亿元的设备投入,还不能马上见效,尤其是近年欧美等地出台的碳关税政策,直接推高了中国钢铁出口的成本,有的钢厂为了达标,不得不选择停产或限产,产能利用率连年下滑。再看看国际上的同行,英美日德这些发达国家,曾经都是钢铁业的领头羊,英国谢菲尔德、美国匹兹堡、德国鲁尔区,都是曾经的“钢铁心脏”,但步入二十一世纪,这些城市里的高炉一个个熄灭,表面上看,这些国家“轻装上阵”,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高科技,好像日子过得更滋润了,但实际上,这背后也伴随着失业潮和社会转型阵痛,大量工厂倒闭,工人被迫转行,城市结构大变样,虽然新兴产业拉动了经济,但留给普通工人的机会远不如当年炼钢的年代,昔日热火朝天的钢厂,如今变成博物馆和工业遗址公园,成了城市的记忆角落。钢铁行业在全球范围内日渐收缩,但在中国,这块业务仍然举足轻重,不只是因为规模大,更重要的是它和国家的现代化紧密相关,盖高楼、造桥梁、修高铁、造军舰,样样都离不开钢材,一个国家想要发展重工业、打造现代交通体系,没有强大的钢铁产业根本没法实现,中国年产量早已突破10亿吨,支撑着庞大的基建、汽车、机械和国防体系,放缓钢铁产业的步伐,等于把关键命门交到别人手上。除了国家层面,钢铁产业还承载着地方经济和百姓的生计,河北、山西、辽宁等地,许多城市就是靠炼钢起家,产业链上下游养活了成千上万的人,钢厂效益一旦下滑,不只是厂里工人受影响,连附近的饭店、物流公司、小商铺生意都会受到牵连,许多地方的就业和区域经济稳定,离不开这条粗犷却可靠的产业链。在全球新能源转型的大趋势下,钢铁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风电、光伏、电动车等新兴行业对高强度钢材的需求猛增,中国钢铁企业正好能弥补这部分缺口,可以说,谁能掌握高端材料的生产能力,谁就能抢占新一轮产业升级的先机,中国在这一波转型中走在前列,企业纷纷研发特种钢、超高强度钢,服务于轨道交通、新能源等领域,这不但带动了技术进步,也拓展了传统钢铁行业的生存空间。与此同时,绿色技术正悄然改变行业格局,氢冶炼、碳捕集这些新技术逐渐应用到钢铁生产线上,过去,炼一吨钢排出近两吨二氧化碳,如今有些新工艺能把排放减少一大半,虽然这些技术投入大、回收周期长,但一旦突破,未来竞争力将大幅提升,中国的钢企也在加紧步伐,和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攻关,力求早日实现绿色低碳生产,靠着智能制造和自动化改造,生产效率有了明显提升,人力需求也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新一代钢铁人更多是操作智能设备和维护系统,而不是单纯靠体力干活。要看到,钢铁行业的结构调整不仅仅是产能的变化,更意味着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路还很长,要摆脱传统的低利润困境,钢企要在创新、节能、绿色转型上加倍努力,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应对全球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来自各方的压力,牢牢把控产业链供应链的主动权。                            
                        未来两年钢铁行业年均增加值增长目标约4%,AI助力钢铁行业更智能更绿色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未来两年钢铁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目标设定在4%左右。该方案以“稳增长、防内卷”为核心,为中国钢铁行业的结构性调整与高质量发展指明实施...                            
                        钢铁业稳增长方案出炉 培育若干引领型规范企业
                                9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发布《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工作方案》提出2025—2026年,钢铁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经济效益企稳回升,...                            
                        业界人士解读钢铁业稳增长方案:关键在于控量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霍星羽)9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解读称,方案的总体目标是推动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上海钢联资讯总监徐向春接受上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