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平壤
朝鲜兵出援俄,不是讲义气,是卖命换饭吃,一万个兵,一个月拿走三千万美金,全归平壤
朝鲜兵出援俄,不是讲义气,是卖命换饭吃,一万个兵,一个月拿走三千万美金,全归平壤,阵亡的,抚恤金照发,但人回不来了,俄乌冲突打了三年多,前线早成了“吞人机器”,2025年俄军兵员缺口突破20万,国内劳动力缺口更是飙到480万,连西伯利亚的工厂都招不到工人开工。对朝鲜而言,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买卖”,拥有全球第四大军队、128万常备军力的朝鲜,在和平时期长期承受着庞大军费压力,通过“出口”士兵,政权不仅赚取急需外汇,缓解粮食压力,更强化了与俄罗斯的战略纽带。士兵国内月薪仅值几美分,而在俄战场的“身价”却飙升至每人每月3000美元,但这些钱全数流入政府账户,士兵本人分文不得。俄罗斯的困境远不止兵员短缺,西方制裁导致技术人才外流,工业产能暴跌,甚至出现从监狱招募士兵、承诺参战半年即可获释的乱象,纪律严明、吃苦耐劳的朝鲜士兵,自然成为比囚犯更“优质”的选择。讽刺的是,曾投票制裁朝鲜的俄罗斯,如今公然违背联合国决议与平壤合作,暴露出国际规则在利益面前的脆弱性。乌克兰前线的残酷远超想象:无人机镜头下,纵横交错的战壕、被炮火反复犁过的焦土、无处不在的死亡威胁,构成当代最惨烈的消耗战场景。军事专家指出,朝鲜士兵虽以耐力著称,但面对西方精准火炮和无人机,缺乏现代战争经验的他们伤亡率可能惊人,目前已有数千名朝鲜士兵部署至顿巴斯防御阵地,他们的存在让俄军得以将精锐调往关键战场。这场交易折射的不仅是两国间的利益交换,更是国际秩序的深刻裂变,当传统联盟瓦解、国家利益成为唯一准则,曾被谴责的行径竟在光天化日下上演。正如美国智库所言:“我们正在见证全球化的黑暗面,暴力亦可外包,这开了危险的先例,”在朝鲜国内,士兵赴俄的消息被严密封锁,家属仅知子女“出国执行特殊任务”,对前线真实处境一无所知,侥幸生还者归来时,将背负永远无法言说的创伤。战争商品化的本质,是将生命明码标价为外汇数字,俄罗斯与朝鲜的“绝望者联盟”,暴露了国际法的脆弱与人性的沉沦,若“进口士兵”成为常态,战争门槛将大幅降低,全球安全面临更大威胁。国际社会需强化对战争经济链条的追踪曝光,让参与者付出声誉代价,同时支持独立媒体揭露真相,因为当生命沦为交易筹码,人类的道德底线便已失守,每个人的价值都将被贬低。
老照片 朝鲜首都平壤的盛大集会 纪念朝鲜战争爆发63周年
2013年6月25日,平壤的金日成广场上人潮涌动,十万余名朝鲜群众身着节日盛装,高举着标语,参加了纪念朝鲜战争爆发63周年的盛大集会。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全面爆发。这场战争持续了三年,从 1950 年到 1953 年。为了纪念这...
朝鲜都有一点心寒了!俄乌战争,朝鲜大力支持了俄罗斯,结果俄罗斯和美国闭门谈起了能
朝鲜都有一点心寒了!俄乌战争,朝鲜大力支持了俄罗斯,结果俄罗斯和美国闭门谈起了能源合作和粮食出口。并且面对记者,无情的表示,这是俄美的事情,和朝鲜无关。说起俄乌冲突这几年,朝鲜的举动确实挺引人注目的。从2022年俄罗斯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开始,平壤就公开站队,支持莫斯科的立场。官方媒体反复强调两国老交情,朝鲜还实际行动起来,提供大批军火援助。到了2023年底,朝鲜开始大批供应炮弹和导弹部件,这些东西通过远东港口运过去,总量估计超过百万发,帮俄罗斯填补了前线弹药缺口。韩国情报机构评估,这批货价值高达98亿美元,直接缓解了俄军补给压力。进入2024年,朝鲜的投入更大了。8月28日,金正恩下令派兵支援,首批几千名朝鲜士兵被送到俄罗斯库尔斯克地区,参与防御作战。到2025年夏天,部队规模扩大到1.1万多人,甚至有报告说总共1.5万朝鲜军人卷入其中。这些士兵主要是精锐部队,帮俄罗斯稳住战线,尤其在无人机和火炮操作上表现出色。朝鲜官方媒体还报道,金正恩亲自表彰这些部队,叫他们“英雄”,并表示这体现了两国战略伙伴关系。10月9日,朝鲜又通过朝中社重申,对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给予全力支持,强调这是基于全面战略伙伴条约的义务。平壤甚至批准了与俄罗斯的互防条约,承诺在遭受攻击时互相援助。这么一看,朝鲜是真下血本,不光是武器,还有人力,明显想在国际上刷存在感,顺便换点技术或资源回来。可就在朝鲜这么卖力的时候,俄罗斯那边却和美国私下聊起了能源和粮食这些大生意。2025年8月,美俄官员在乌克兰和平谈判的间隙,讨论了多项能源协议。俄罗斯能源部长和美国代表团谈天然气管道维护、ArcticLNG2项目,还有制裁调整这些事儿。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谢尔盖·里亚布科夫直言,莫斯科准备深化与美国的能源合作,焦点是增加出口配额和供应链稳定。普京还提议搞三边能源会谈,拉上沙特一起,目的是重建信任,顺带缓解乌克兰战事带来的通胀压力。这些谈判基本是闭门进行的,没第三方掺和,俄罗斯坚持这是双边事务。粮食出口这块儿也差不多。黑海粮食走廊从2022年启动,本来是为了缓解全球粮荒,俄罗斯和乌克兰都参与。但2025年3月,俄罗斯宣布美国同意帮忙解除对俄粮食、肥料和航运公司的部分制裁。这让俄罗斯小麦出口更顺畅,2024-25营销年度预计达到4400万吨,比前一年少点,但还是亚洲和欧洲的主要供应源。黑海港口的物流优化成了美俄磋商重点,美国关注全球供应链,俄罗斯则要保住市场份额。报告显示,俄罗斯上半年小麦产量超1.3亿吨,卡车队源源不断装船,部分直接进了美国进口渠道。整个过程,朝鲜的影子都没见着,这些大国交易完全绕过了平壤的贡献。俄罗斯面对记者时,那态度就更直白了。外交部发言人在克里姆林宫新闻会上说,能源供应和粮食流通属于俄美直接事务,其他国家无需介入。普京本人在2月也表态,乌克兰谈判不会把基辅排除在外,但成功关键在于美俄互信。这话听着有道理,毕竟大国博弈,总得先顾自家利益。可对朝鲜来说,这就有点扎心了。它派兵送弹,帮俄罗斯扛了前线压力,结果在经济合作上被晾一边。报告直指,朝鲜在这次支援中吃亏不小,换回的石油和面粉援助总额才3400万美元,和它扔进去的军火人力完全不对等。俄罗斯确实给了些回报,比如技术转让和粮食,但规模有限,远没到战略伙伴的份上。朝鲜本意是通过帮俄罗斯,换取军事技术升级,顺带在东北亚站稳脚跟。毕竟,平壤一直强调核力量和常规武器现代化,俄罗斯的无人机经验和导弹部件正好对得上。可现实是,大国间就算打得火热,经济线也得接上。美俄能源谈了,粮食通道通了,全球市场稳了,俄罗斯的战时经济压力小了不少。朝鲜呢?它继续表态支持,但内部估计得重新算账。韩国和美国的情报显示,朝鲜部队在前线损失不小,2025年6月就有报告说他们在无人机战中积累了实战技能,但也付出了代价。放眼大局,这反映出国际关系里的老道理:大国争斗再激烈,也不会彻底断线。小国夹在中间,靠的就是找准位置。俄罗斯需要朝鲜的弹药来撑战线,但能源和粮食这些硬通货,还是得和美国谈。
梅德韦杰夫深夜飞抵平壤:“敌人正在颤抖”中俄朝联手
平壤的凌晨,灯光刺眼,红旗猎猎。伊尔-96的轰鸣声划破了天际。舱门一开,梅德韦杰夫踏上舷梯的那一刻,整个西方都屏住了呼吸。“时代在前进,朋友依然相伴,敌人却在颤抖。这句带着铁锈味的宣言,比阅兵广场上的坦克履带更沉...
中俄越老高层齐聚平壤!金正恩下令全国大扫除,朝鲜要放大招了
炮声还没响起,平壤的街道却已经进入戒备状态。十月的风从大同江边掠过,旗帜一夜之间焕然一新。墙体被重新粉刷,主干道的尘土被冲刷得干干净净,仿佛连空气都要接受一次政治检阅。朝鲜劳动党八十周年纪念日,成了一场不只是...
10月9日上午,越共总书记苏林率领越南高级代表团抵达朝鲜首都平壤,开始对朝鲜进行
10月9日上午,越共总书记苏林率领越南高级代表团抵达朝鲜首都平壤,开始对朝鲜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朝鲜劳动党建党80周年庆典。看样子随行的有越南国家主席梁强、国防部长潘文江(图4),越南党政军头全去了,规格不低。
朝鲜军事装备成就的“国防发展2025”武器展在平壤开幕,其中展出的火星11与火星
朝鲜军事装备成就的“国防发展2025”武器展在平壤开幕,其中展出的火星11与火星19导弹,其实力绝对不可小觑,朝鲜军工人员在设计上弥补自己工业水平的不足,也让火星11高超音速武器进入世界先进水平,火星19作为朝鲜核子武器的...
刚刚发生朝鲜突然宣布了!10月5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在平壤“国防发展-2
刚刚发生朝鲜突然宣布了!10月5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在平壤“国防发展-2025”武器装备展览会开幕式上宣布,若美国继续无视地区国家安全忧虑并强化军事活动,朝鲜将采取必要的军事技术措施维持实力平衡。我认为这番话绝非空洞威慑,而是朝鲜近年来“以强对强”战略的延续和升级。从去年底提出“最强硬对美新战略”,到今年9月明确拒绝与韩国对话却为美朝接触留有余地,再到如今直接点明“军事技术措施”的反制路径,朝鲜的应对策略呈现出明显的递进性。表面强硬背后,实则始终为外交博弈预留窗口,这种既摆出搏击姿态又半开对话之门的策略,恰恰折射出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生存智慧。从2018年朝美领导人新加坡会晤的“美好回忆”,到2023年宣布几何级数增加核弹头,再到如今直面美军“先发制人”威胁的军事技术反制,朝鲜的安全诉求始终围绕“体制生存”这一核心,而半岛的安危平衡,终究取决于博弈各方能否在威慑与对话之间找到那个危险的平衡点。大家对此怎么看?聊一聊朝鲜朝鲜新政朝鲜访华朝鲜开战朝鲜节日朝鲜总统朝鲜入侵乌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