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古书《幼学琼林》中的“汉刘向校书于天禄,太乙燃藜”,源自古代文献,充满了传奇色彩。下面我将为您详细解释这一典故的背景和含义。
刘向,西汉时期的著名目录学家、文学家,出身王室,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和典籍整理。他最为人所知的成就是编订了国别体史书《战国策》。该书详细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等12国之事,时间跨度约240年,从战国初年直至秦灭六国。此外,刘向还编订了《楚辞》、《列女传》、《山海经》等重要典籍。
天禄阁,作为汉朝宫廷御用收藏典籍和开展学术活动的地方,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图书馆和档案馆。刘向曾在此地校书多年,为古代文献的保存和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中,“太乙燃”
这一典故出自关于刘向校书天禄阁的传说。据记载,刘向在成帝之末,于天禄阁中专心致志地校书,夜以继日,非常勤勉。某夜,一位身穿黄衣的老人,手持青藜杖,叩阁而入。老人见刘向在昏暗的灯光下独自诵书,便用青藜杖一端轻轻一吹,杖端顿时火焰跃起,照亮了整个房间。
老人以此火为刘向照明,并与他谈论开天辟地之事,还传授给他《五行洪范》等深奥学问。刘向恐忘其言,便裂裳绅以记其要。至曙,老人离去,自称是天帝派来的太乙星精,因闻刘向博学而特来赐教。
“太乙燃藜”这一典故,后来常被用来象征勤学不辍、夜以继日的精神。青藜杖也因此成为了勤学的象征物之一。如宋代陆游在《村居》一诗中就写道:“青藜杖出氛埃外,白版扉开水竹边。”借以表达自己对勤学的崇尚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综上所述,“汉刘向校书于天禄,太乙燃藜”这一典故不仅是对刘向个人勤学和博学精神的颂扬,也是对古代学者共同精神风貌的生动写照。它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