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秋祭”、“十月一”,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祭扫烧献,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农历十月一是进入寒冬后的第一天,古时有授衣、祭祀、开炉等习俗,提醒人们注意寒冬的到来。这一天,妇女们要拿出棉衣,送给在远方戍边、服徭役的亲人,在为亲人送去寒衣的同时,逐渐发展为祖先、亡人也一并送去过冬寒衣。
寒衣节相传起源于周朝,《诗经·豳风·七月》记载“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农历九月开始天气逐渐转凉,人们也开始为越冬添置御寒的衣服,因此寒衣节也被称为“授衣节”。由于十月刚入冬,九月授衣过早,宋朝时期这一习俗就被移至十月朔日。民间将寒衣节与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为中国三大“鬼节”。
寒衣节有一个古老的故事。这个节日起源于周朝的“授衣节”,当时人们会在这一天穿上新衣服以御寒保暖。随着时间的推移,寒衣节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具有文化内涵的节日,人们通过各种习俗和禁忌来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敬意,同时也为了祈求好运和幸福。
相传在秦朝时期,江南松江府孟、姜两家,种葫芦而得女,取名孟姜女,配夫范杞良。后来,杞良被抓去修筑北疆长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寻到长城脚下,不想丈夫已死,被埋筑城墙里。孟姜女悲愤交加,向长城昼夜痛哭,终于感天动地,哭倒长城,露出丈夫尸骨。孟姜女将棉衣摆在地上,焚烧了祭奠丈夫,然后将尸骨与棉衣灰烬一起掩埋,之后伏在坟头痛哭不已,最后泪尽而逝,这一天正是农历的十月初一。后来孟姜女的故事流传到民间,老百姓深受感动,此后每年的十月初一,大家就焚化寒衣,代孟姜女祭奠亡夫。这个风俗就逐渐演变成了追悼亡灵的寒衣节。
烧寒衣是寒衣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在寒衣节这一天,人们会准备冥币和五彩衣服,通常是纸糊的,或者是用彩色的布料制成的。人们会去祖先的坟墓上烧掉这些衣服和冥币,以纪念先人,并给他们送去寒衣。这个习俗表达了对先人的怀念和敬意,同时也寓意着驱赶寒冷和阴气,保护家庭平安和温暖。
在烧寒衣之前,人们通常会在祖先的坟墓前献上一些供品,如水果、酒、食物等,以示敬意。然后,人们会在坟墓前点燃冥币和五彩衣服,一边烧一边念叨着祝福的话语,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敬意。烧完之后,人们还会在坟墓前鞠躬或磕头,以示尊敬和感恩。
扫墓祭祖是寒衣节又一个重要的习俗。在寒衣节这一天,人们会前往墓地,清理和祭扫祖先的坟墓。这个习俗表达了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也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先人的怀念。除此之外,十月初一寒衣节,还要“吃3食忌3事”,遵循老传统,家人多福多寿!
“吃3食”
1:饺子。饺子是寒衣节必不可少的传统食物之一。饺子是一种代表着团圆和美满的食物,同时也寓意着财源广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饺子是一种寓意着团圆和幸福的食物。在寒衣节这一天,人们通过吃饺子来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敬意,同时也寓意着家庭的团聚和幸福。此外,饺子的形状也寓意着“元宝”,代表着财富和好运,因此人们也会通过吃饺子来祈求财运和好运。
2:红豆饭。红豆饭是寒衣节的又一传统食物。红豆饭通常是由红豆和米饭混合而成,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红豆的颜色鲜艳,象征着吉祥和喜庆,同时也代表着对祖先的怀念和敬意。在寒衣节这一天,人们通过烹制红豆饭来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敬意,同时也寄托着对家庭的思念和祝福。红豆饭中的红豆也寓意着“红红火火”,代表着生活的繁荣和幸福。
3:糍粑。糍粑是寒衣节的另一种传统食物。糍粑通常是由糯米粉制成,是一种代表着团圆和幸福的食物。它不仅是一种美味的食物,更是一种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的传统食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糍粑是一种寓意着丰收和富裕的食物。在寒衣节这一天,人们通过制作糍粑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忌3事”
1:不走亲访友,在寒衣节这一天,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坟墓祭拜,因此不适合走亲访友。如果必须要走亲访友,需要注意言行举止,不要在别人的坟墓前喧哗,不要随意破坏坟墓和环境。
2:不争吵打闹,寒衣节是一个祭祀节日,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坟墓祭拜,因此在这一天,不适合争吵打闹。如果必须要争吵打闹,需要注意场合和方式,不要在别人的坟墓前进行,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纷争。
3:不随意吃喝,在寒衣节这一天,人们会准备纸衣、纸钱等祭祀用品,前往祖先的坟墓祭拜,因此不适合随意吃喝。如果必须要吃喝,需要注意卫生和安全,不要食用不干净的食物,以免引起身体不适。
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中,面临着种种挑战和困难。但是,只要我们坚守内心的信念和梦想,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价值。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只有经过风雨的洗礼,才能看到彩虹的美丽。让我们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为自己的人生书写一个精彩的故事。加油,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