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余年》的世界里,范思辙最初是个人人摇头的角色。在范闲入京前,他在父母眼中是“干啥啥不行”的典型,一个无所事事的二世祖。母亲柳如玉对儿子的未来忧心忡忡,尤其担心范闲会与范思辙争夺家产——没了家产庇护,她怀疑这个儿子根本无法自立。
然而,这个被亲人低估的年轻人,最终却成为南庆乃至天下最成功的商人,连他那位精明的父亲范建也自愧不如。范思辙的人生蜕变,源于一个关键转折:他的才华终于被“看见”。
被埋没的天赋
范思辙自己很清楚不是考功名的料,他唯一的兴趣就是打牌九、赚银子。只要有银子进账,他就能开心许久。在范府众人眼中,这不过是纨绔子弟的消遣,无人察觉这背后隐藏的惊人天赋——范思辙拥有超强的心算能力,打牌时谁欠他多少银子,心里一清二楚。
这个被亲娘忽略的闪光点,却被初来乍到的范闲发现了。因为《红楼》的出版事宜,范闲意外察觉到范思辙在算账方面的天赋,加上范闲本人对银子的喜好,他立刻意识到范思辙是个做生意的好材料。
人生的转机
在范闲的协助下,范思辙迎来了人生重要的转机。他开始负责范闲诗集和《红楼》的出版发行,建立了淡泊书局。这个安排让柳如玉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她怎么也看不好的儿子,竟在范闲的引导下有了自己的事业。
淡泊书局的成功只是开始。当范思辙与李承平合开的抱月楼出事,范闲在善后过程中发现,这位“不成器”的弟弟其实有着惊人的商业头脑。为了保护范思辙,范闲安排他前往北齐,负责南庆与北齐的走私事务。
北齐展翅
在北齐,范思辙的经商才能得到了充分施展。他在上京城开设商号,除了销售商品,还接管了走私事务。北齐没有内库的玻璃等物品,完全依赖与南庆的贸易,这为范思辙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范思辙的商号就成长为北齐第一大商,几乎垄断了上京城的相关贸易。他凭借自己的经商头脑不断扩展商业版图,最终成为天下第一富商,事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无法归家的成功者
尽管事业成功,范思辙却有一个永远的遗憾——他再也无法回到南庆生活。原本范闲计划在掌握南庆走私事务后将范思辙接回,但因为对范闲的通缉令无法撤销,作为范闲的弟弟,范思辙回到南庆必然会麻烦不断。
最终,范闲放弃了这个想法,范思辙只能偶尔回南庆探望父母,却再也无法在家乡长久生活。这种有家难回的处境,成为这位成功商人心中永远的痛。
范思辙的启示
范思辙的成长历程令人深思。他对自己的喜好有清晰认知,却不知如何将这些喜好转化为事业。而柳如玉和范建则如同现实中许多父母,只要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就看不到孩子的其他优点,认为学习是唯一出路。
范闲对范思辙而言,可谓是恩同再造。没有范闲的发现与引导,范思辙可能一辈子都无法踏上经商之路。即使他继承了范家家产,缺乏管理和经营能力,最终也可能坐吃山空。
从只想着收银子,到成为管理巨大商号的老板,范思辙的成长不仅让家人刮目相看,更揭示了一个道理:人生并非只有一条出路,只要找对方向,任何人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事业。
范思辙的故事提醒我们,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闪光点,关键在于父母和教育者能否放下成见,真正“看见”孩子的天赋与潜能。当然,范思辙毕竟是小说角色,现实生活中我们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为每个孩子找到最适合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