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宋朝“崇文抑武”,可究竟“抑武”到了一个什么程度?

历史爱好者祥子 2024-01-06 17:24:02

每每读到宋朝的那段历史,看着那一个个战功赫赫的名将,却都在那些奸佞的陷害下,落寞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心中便会有股莫名的憋屈与难受。

而且,越是厉害的名将,其结局就越是悲惨。

虽说,宋朝的经济和文化在当时位居世界前列,可宋朝的奸佞数量却也堪称历史之最,并占据“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奸臣”中的三位。因而,宋朝的政权在多数时候也“不可避免”地落入了奸臣们的手中,并遭到了他们的肆意操弄。

在这样污浊的政治环境下,那些忠臣良将过得有多憋屈,遭到了多少迫害,绝对是难以想象的。对于众所周知的岳飞,就不多讲了,看看下面这些宋朝名将的悲惨经历吧。

北宋名将杨业:因潘美、王侁等迫害,中伏兵败被擒,绝食三日而亡

979年,宋太宗灭亡北汉时,北汉国主刘继元投降,其麾下老将杨业也一并归附宋朝。

980年,辽国出兵10万攻打雁门关,雁门关守将杨业看着手下仅有几千兵马,深感兵力相差太过悬殊,若想正面对抗根本没有胜算。因此,他将大部兵力留守代州,而自己只带领数百名骑兵,利用夜色掩护,悄悄出城,从小路绕道雁门关北面,突然杀向辽军背后。

猝不及防之下,辽军大乱,四散溃逃。在追杀辽军中,杨业于乱军中斩杀一名辽国贵族,并活捉一员辽国大将,并最终取得雁门关大捷。

此战后,杨业威名远扬,只要辽兵看到“杨”字旗号,就会吓得惊慌逃避,不敢与战。因此,人称杨业为“杨无敌”。

然而,杨业刚刚立下大功,一个个边防将领就犯起了“红眼病”,甚至有人写奏章给宋太宗诬告杨业,说杨业的坏话。

所幸,宋太宗还算明智,对杨业依旧十分信任。

982年10月13日,辽景宗耶律贤在云州(今山西大同市)行宫暴毙,年仅35岁。同时,年仅12岁的耶律隆绪继位,史称“辽圣宗”。因其身幼,由其母萧太后暂为执政。

于是,一些边将奏请宋太宗应趁辽国朝政变动之机伐辽,收复燕云十六州。

986年,宋太宗以曹彬为东路军主将、田重进为中路军主将、潘美为西路军主将,兵分三路伐辽。当时,杨业为潘美的副将。

▲杨业

不久,曹彬的东路军和田重进的中路军先后战败。虽然,潘美、杨业的西路军兵出雁门关,一路高奏凯歌,接连收复四个州,但因东路军和中路军的战败,伐辽的败局已定,宋太宗只好下令宋军撤退,并命令西路军将掩护收复的四个州的百姓撤向宋地。

但是,在撤退的过程中,主将潘美、监军王诜不听杨业的正确意见:“派少量兵力佯攻,吸引住辽军主力,再派主力精兵埋伏在撤退的要道,对追击的辽军进行伏击,进而才能更安全地掩护百姓撤退。”

结果,作为战场老将的潘美又怎么能看不出这样的战略战术最正确,可他却偏偏支持监军王诜,反对杨业的意见,并逼迫其以弱势兵力硬刚辽国大军。

无奈之下,在临出发前,杨业流着泪对潘美说:“我知此战必败,为免大家说我畏敌避战,我不得不先死。但是,我会在兵败时,将辽军引向陈家峪这里,希望你们能在这个谷口的两侧埋伏好强弓硬弩,两面夹击追求我们的辽军,也许有转败为胜的希望。”

一天后,杨业所部遭到了辽军主力的埋伏。杨业一边拼杀,一边向陈家峪败退。然而,当杨业的败军抵达陈家峪时,却连一个宋军的影子都没有。

原本,潘美、王诜等人曾将主力带到了陈家峪,并等了一天。因迟迟得不到杨业的消息,王诜认为一定是辽兵退了,担心杨业抢了头功,于是督促潘美撤出伏兵,离开陈家峪。

不久,潘美、王诜收到了杨业兵败的消息,又怕受到连累,不但没有前往救援,反而置杨业所部于不顾,并带领西路军主力从另一条小道逃跑了。

最终,杨业所部全部战死,包括儿子杨延玉、部将王贵,而他因战马被射倒摔落于地,被辽兵乘机活捉,但他却绝食三天三夜,自绝而亡,年仅55岁。

曹玮:屡遭奸佞陷害贬谪 

曹玮,北宋开国名将曹彬的第四个儿子,曾开北宋北宋签书并兼领藩镇之例。

1020年正月,曹玮受拜宣徽北院使、镇国军节度观察留后、签书枢密院事,开北宋签书并兼领藩镇之例。

不久,因宰相丁谓厌恶曹玮不依附自己,便诬陷其是寇准党羽。于是,曹玮被贬为宣徽南院使、环庆路都总管安抚使、兼管勾秦州兵马。

次年八月,曹玮又被贬为镇定都部署。

▲曹玮

1022年二月,曹玮再次被贬为左卫大将军、容州观察使、莱州知州。然而,丁谓依旧不想放过曹玮,并派侍御史韩亿迅速前往收其军。如果曹玮敢反抗,他就会扣其一个拥兵自重的罪名。但是,明智的曹玮却在接到诏书后,果断交接了兵符印信,不带弓衣箭袋,仅带着十多老弱兵卒前往赴任。

2023年,直到丁谓被罢相,曹玮才被复职为华州观察使、青州知州。

狄青:被谣言中伤搞的“惊疑终日”,不到半年,发病郁郁而死,年仅49岁

狄青,在宋夏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于1052年被宋仁宗升任为枢密副使。

由于狄青是由一个小兵出身当上了枢密使,可谓出身低微,因此遭到有些大臣的嫌弃。例如:御史中丞王举正在给仁宗的奏章中说:“狄青出身行伍而位至执政,‘本朝所无,恐四方轻朝廷’”;右司谏贾黯则上书皇帝,并以“论奏狄青升官有四不可”之论反对狄青坐上如此高位,御史韩贽等人尽皆附和。

即使狄青临危受命,出兵岭南评定侬智高之乱时,朝廷仍有人谏言“狄青武人,不可独任”,应以宦官任守忠为监军,监视狄青。

狄青凯旋,被升为枢密使时,百官更是纷纷进言,疑忌其“居功自傲,怀有异心”,反对朝廷对狄青的任命。就连起初屡屡称颂狄青战功,誉之为良将的庞籍、欧阳修等人,也极力反对任命狄青为枢密使。

例如:欧阳修上书数千言,请罢狄青,却举不出一条得力罪证。甚至,荒唐到将当年的水灾都归罪于狄青,说“水者阳也,兵亦阴也,武将亦阴也,大水是老天爷因为狄青任官而显示的征兆。”这简直就是无中生有、罗织罪名,与岳飞的“莫须有”罪名有的一拼。

▲狄青

1056年正月,如制诰刘敞上书,竟把狄青树为朝廷最大的威胁。同时,谣言四起,有人说狄青家的狗头上长角,有人说狄青的住宅夜有光怪。就连京师发水,狄青带着家人到相国寺暂避,也被有心人传为这是要夺取王位的行动。

最终,于当年八月,狄青被罢去了枢密使,离开京师,贬为陈州知州。

狄青到了陈州后,朝廷仍然对其妄加猜忌,每半个月就会遣中使前来,名为抚问,实为监视。

因此,狄青被谣言和猜忌搞的“惊疑终日”,不到半年,发病郁郁而终,年仅49岁。

王韶:因其属王安石的革新派,司马光将其军功全部抹掉,最终发病生疽,洞见五脏而死,年仅五十二岁

王韶,嘉祐进士,足智多谋,富于韬略,以奇计、奇捷、奇赏著称,京师好事者称之“三奇副使”。

1068年,因其上《平戎策》三篇,详论攻取西夏之略,而受到宋神宗召见,并任其为秦凤经略。后几年,王韶在与西夏的作战中,屡立战功,而官至枢密副使。

▲王韶

后来,由于王韶属于王安石的革新派,王安石被司马光弹劾下台后,司马光又把矛头对向了王韶,并将他攻取的米脂等四个战略要地拱手让给西夏,并以“这些地主深入敌境,易惹来敌人袭扰大宋,并导致战祸频发”为由,抹杀王韶在宋夏战场上的累累功勋。

若非王韶是文人出身,很可能下场会更惨。

后来,当王韶上奏章反对改变熙河行政区划时,司马光趁机对其进行攻讦。于是,神宗罢去其枢密副使,贬为洪州知州。

1081年六月二十四日,王韶在郁郁寡欢中,发病生疽,洞见五脏而死,年仅52岁。

辛弃疾:明明有名将之姿,却被生生逼成了一代大词人

1162年,辛弃疾担任金地由耿京领导的起义军中的掌书记。当时,他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但是,当他完成使命归来途中,耿京居然被叛徒张安国杀害,并导致义军溃散。

辛弃疾震惊之余,果断率领五十多人直接杀入了几万人的敌营,并将叛徒张安国从敌营中擒拿带回了建康,交由南宋朝廷处决。

时年,辛弃疾仅有22岁,也因此被宋高宗任命为江阴签判(掌诸案文移事务),并由此踏上了南宋的仕途。

这样的文官岗位,又怎么能令辛弃疾一展胸中抱负呢?为此,他曾写下了许多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如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

然而,虽说这些建议深受人们称赞,并广为传诵,但不愿打仗的南宋朝廷反应却是相当的冷淡,只对其在建议书中的实际才干很感兴趣。因此,他先后被任命为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的转运使、安抚使等地方官职,去治理荒政、整顿治安。

虽说,他在地方上的政绩很是出色,但显然与他的远大理想大相径庭,所以他越来越感到壮志难酬,内心也越来越感压抑和痛苦。

后来,辛弃疾意识到自己“刚拙自信(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年来不为众人所容”(《论盗贼札子》),所以早已做好了归隐的准备。

▲辛弃疾

1181年春,经辛弃疾亲自设计,开始兴建“高处建舍,低处辟田”格局的带湖新居和庄园。同年十一月,果如他所料,由于受到奸佞的弹劾,官职被罢免。从此,辛弃疾开始了20年的闲居生活,也从此开启了自己“词中之龙”的人生。

可以说,辛弃疾一生以恢复大宋山河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可叹,最终只能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直到1203年,64岁的辛弃疾又一次迎来了战场报国的机会,他先后被北伐的主战派代表韩侂胄任命为绍兴知府兼浙江安抚使、镇江知府等职。

但是,在他任镇江知府登临北固亭时,却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并写下了传唱千古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不久,在一些谏官的攻讦下,辛弃疾被降为朝散大夫、提举冲佑观。辛弃疾大感失望之下,多次推辞就任新官职。

1207年秋,朝廷再次起用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令其速到临安赴任。但是,这时的辛弃疾已是重病之躯,无法赴任。

同年九月初十,辛弃疾在大呼“杀贼!杀贼!”的遗憾中,带着报国无门的满腔遗憾离开了人世,享年68岁。

韩世忠:晚年喜释、老,自号清凉居士,终日借酒消愁,最终忧愤而死

岳飞父子被捕下狱后,秦桧独揽朝政,无人敢有异议,但是韩世忠却指着秦桧大声斥责:“岳飞父子何罪?为何将他们关押?”

秦桧:“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韩世忠:“‘莫须有’三字能服天下吗?”

事后,韩世忠好友相劝,小心秦桧报复。可韩世忠却说:“今吾为已而附合奸贼,死后岂不遭太祖铁杖?”

▲韩世忠

事后,韩世忠眼看大好的抗金形势就这样白白丧失,大感失望与无奈之下,毅然辞去枢密使的官职,与释、老为伴,自号清凉居士,终日借酒消愁,最终忧愤而亡

至于南宋“中兴四将”中的刘光世、张俊,简直就是徒有虚名,不提也罢。

孟珙:遭到疑忌,逼迫请辞致仕,导致病情加重,病逝江陵

以宋蒙战争爆发后,孟珙曾以一人之力统御南宋三分之二战线上的战事,蒙古军的南下步伐,在他面前只能望而却步,被后世军史家称之“机动防御大师”。 累官至枢密都承旨、京西湖北路安抚制置使,四川宣抚使兼知夔州,封汉东郡开国公。

可是,即使这样的一位护国的战神级人物,却依旧遭到了朝中奸佞和宋理宗的猜忌。

从1244年开始,孟珙利用窝阔台病死,蒙古陷入内乱的时机,多次派兵主动出击,攻打蒙古军在河南的要塞,屡战屡胜,并焚毁其囤积的粮草,声名越加显赫。因此,不少原投降蒙军的南宋将士纷纷来投,从而使京湖战场上的形势空前好转。

▲孟珙

1246年,时任蒙古河南省的范用吉,属原南宋镇北将领,打算背叛蒙古,并秘密向孟珙请求投降。但是,当孟珙把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奏报给朝廷时,朝廷却担心范用吉的归顺会增长孟珙的势力,居然以其“叛服不常”为由给予拒绝。

孟珙得到朝廷的回信后,深感心灰意冷,不免叹息道:“三十年收拾中原的人,现在志向却不能够再伸展了。”

随后,孟珙上表请辞致仕,宋理宗竟毫不犹豫地批准了。不久,孟珙病情加重,薨于江陵。据说,孟珙死时狂风大作,掀开房屋,折断树木。

王坚:因战功遭到宰相贾似道的妒忌,被从前线调回京城临安闲置,郁郁寡欢而死

王坚,就是那个在钓鱼城的防守战中,率领合州居民坚守孤城36年,用飞丸击中蒙哥汗的传奇人物,而钓鱼城也由此在世界历史上竖起了“延续宋祚、缓解欧亚战祸、阻止蒙古向非洲扩张”的不朽丰碑!甚至,钓鱼城还以“东方的麦迦城”、“上帝折鞭处”的威名震惊了中外。

1260年,不曾想,王坚的战功却遭到了贾似道的妒忌,并教唆官家将其诏回京城临安闲置。

1264年,王坚在京城郁郁寡欢而死,合州军民闻坚卒,立庙祀之,并建碑记其功,“坚以鱼台一柱支半壁”迄今犹存。

相对来说,南宋名将毕再遇要好一点,并没有遭到奸佞的直接陷害或迫害;吴玠、吴璘兄弟则由于远离朝堂这个是非这地,而有幸躲过了朝中奸佞的算计。

即便如此,忠于宋朝的良将却依旧是前仆后继。可见,宋朝时期的忠君文化有多么的深入人心,不知这究竟是宋朝的优点还是缺憾呢?

图片来源网络

1 阅读:24

历史爱好者祥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