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问祖,续写家谱系列报道
慎终追远古城天长镇暨郝家大院寻访摄影纪实之一
古人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中华儿女重孝道,最根本的是讲求饮水思源,不忘初心,不忘血脉传承,不忘祖宗先人。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百家姓氏同为华夏子孙的涓涓血脉。站在各自祠堂或坟茔老祖宗的面前,庄严、肃穆、虔诚而崇敬的历史感,促使人们铭记家训志,回归民族魂;一册册血缘延续,根脉连接的族谱,沟通着海内外龙的传人的亲情,凝聚着海内外华人的民族精神。
为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赓续文化的绵延,龙年正月里,经过祖籍井陉退役老兵无双腿绿化太行英雄马三小,全国新媒体联盟主席、中华郝氏宗亲联谊会名誉会长郝小学的牵线搭桥,经郝氏热心人郝氏宗亲联谊会顾问郝淑明的联系,在祖籍南张村的井陉县物资局原经理郝玉春的盛邀下,中华郝氏宗亲联谊会会长郝金牛、执行会长郝志祥、秘书长郝永立,名誉会长郝建国等一行人,来到千年古县井陉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寻根问祖,续写家谱,寻访古城天长镇、走访南张村的文化调研活动。
此行收获颇丰,得到了秀林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最大的收获是,在被人誉为“井陉城关历史活化石”蔡志义——现年85岁、井陉县煤碳局局长退下的老干部的讲解下,更深入、更全面、更公正地了解了井陉的发源地古城——天长镇,尤其是弄清了百余年来居于此的郝家多代人对该城的发展,民风形成做出的巨大贡献。
一大早,在郝玉春的精心安排下,一行人来到历史悠久古色古香的天长镇,在早已等候于此耄耋之年精神矍铄的蔡志义老先生的讲解下,在齐建军——中国民协会员、河北省民协副秘书长、石家庄民协副主席、井陉民协秘书长,郝家大院后人郝利平的陪同下,与有幸在此结缘的郝晓亮小夫妇,吴苗医、邢总等的参与下,登上古城楼,走进“郝家大院”,步入旧县衙,了解古城的昨天今天。
天长镇,地处井陉县西部,东邻秀林镇,南依于家乡,西界南峪镇,北与井陉矿区接壤。名起于汉代,唐设天长军,后晋改为天威军,自宋熙宁八年(1075年)至公元1958年,一直为历代井陉县治之所。该镇交通便利,境内石太铁路、石太高速公路、307国道、石阳公路纵横交错,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商贾云集,资源丰富,素有"燕晋通衢"之称。
该镇有悠久的文化底蕴,留下无数名胜古迹,其中河东井陉古瓷窑遗址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天长古城、文庙、城隍庙、显圣寺、通济桥、龙窝寺、秦皇古驿道等为省级文保单位,皆山书院、逸仙桥,旧县衙、都堂府、观音阁为市县级文保单位,未定级的有重要价值的历史遗存40余处,2008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该镇是集旅游与经济开发为一体的天然宝地。
天长镇形如簸箕倚立,绵河潆于前,北岭居于后,依山傍水,山清水秀。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宋古城开发力度的加大,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这座古城不但美丽壮观而且更加生机勃勃。
天长镇历史悠久,自汉代至今有3000年历史,是井陉西部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天长镇文化发达,民间业余文艺节目种类繁多,有晋剧、竹竹马、拉花、社火、腰鼓、高跷、龙灯、狮子舞等,其中庄旺拉花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长生口收藏点被命名为八路军长生口纪念馆和井陉乡风博物馆。
天长镇地上古迹遍在,名胜良多;地下文物密集,亟待保护开发。天长镇可谓名符其实的历史古城,文明胜地,文物古镇。
最为重要的是:“井陉城关历史活化石”蔡志义老先生给我们客观公正地讲解了居于古城之内,郝氏几代人代代慈善,上行下効,传家义举,誉满乡间的功德。让一行人感慨万千,纷纷表示要以先贤为榜样,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奉献郝氏后裔的一份力量。
蔡老先生的祖上有赫赫有名的清朝二品大员,编写咸丰年间井陉县志的曹汝霖,民国初的学士蔡承泽等,他曾参加《中国语言典藏文化》井陉篇的摄像及讲解。聊起井陉文化,他如数家珍,滔滔不绝。他对历史的尊重、对评为省级文保单位的某大院的命名、解说词——存在的严重错误,抢夺本应是《郝家大院》的做法义愤填膺。
《郝家大院》是,康熙皇帝西巡下榻的地方,清康熙四十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西巡,驻跸井陉,下榻于大院的“穿堂院”、“高堂院”;民国总理、代总统段祺瑞临时官邸,民国初,段祺瑞委派其三弟段祺勋与郝家大院主人合作在古城绵河南开矿采煤,挂牌“正丰公司”曾临时租住大院的“民国院”;大院为河北省重点文保单位、全省为数不多、石家庄地区独一无二的古民居大院。大院现存明、清、民国、新中国四个时期的建筑。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大院形成占地15亩,房屋162间,由8个古院落,一处花园,一座小礼堂组成的大型古建筑群。整个大院廊柱引绕,门扉掩映,门窗棂格,玲珑剔透。建筑风格高畅明快,悦心怡目,青砖灰瓦,古朴壮丽。房屋纵横交错,高低错落,院院相通,曲静幽深。俯瞰大院整体布局为双“喜”字图案,被誉为一座建筑迷宫。
最早的古建筑有400余年的历史,民国初修建的中西合璧式大上房别具一格。还有泉水井、地下室、夹皮墙、伪县长王景岳到县衙上下班的暗道等历史遗存。2002年7月,天长镇政府从此大院迁出后,2008年被命名为省级文保单位的旅游佳地迎来慕名而至络绎不绝的游客。
——以下为现年71岁的杜建平老先生据史料所写的《百年郝家》,从中可以领略郝氏家族对古城天长镇发展所做的贡献和郝家大院的真实情况。
1943年深秋的一天,因伪县政府催缴征粮,城内大南门郝喆吃过午饭后携佣人出城到潭洞板桥一带佃户家中查看秋粮晾晒的干湿度合适不合适,直到傍晚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走向城内就近从大南门回家,一路上两人议论秋粮今年的收成,不知不觉来到绵河南岸,于是二人卷起裤腿淌过过膝的绵河水,走到河道中间,突然一声枪响,郝喆前胸被枪弹击中,鲜血直流,手抚伤口,体力渐不支,扑通一声倒在地上,气绝身亡。
此时伪军一保安团小队长,正带人在大南门一带巡逻,闻听枪声,带队出城查看,才知道大户郝家男主人被日军冷枪击倒,招呼手下将郝喆遗体抬回城内,郝氏族人在日军伪汉奸政府压制下第二天草草将郝喆遗体装棺掩埋北岭鸦子沟祖坟茔。
郝喆丧命时,家中有二房李氏与三房梁氏持家,长子婚配,已喜见幼孙,次子英桂尚幼,八岁。遭此不幸如天塌地陷,家庭后代生活在风雨飘摇之中,两寡妇操持度日如年,苦不堪言。
郝喆出身于城内大南门显赫世家,明清两代城邑首富,书香门弟,名门望族其郝氏家族系出南张村郝家,南张村郝家二世主瑜,自幼好学,从私塾,念国学奋发读书,学业有成,例贡京城国子监,于正统年间上任,赴山西榆次县,任教谕一职,掌管其邑内学堂文化及文庙祭祀,每年招20名童生入县书院,亲授国学,在第三年携弟子府考。郝瑜任满返乡,携四子震到东关设帐授学,广纳邑内才学兼备弟子,四子郝震随父习文,成年后,相继娶梁,吴,张三氏,生五子祯祺祐福禄,在东关扎根落户。郝震三子祐的次子廷壁生二子,其次子郝洙生于明代正德年间,聪慧过人幼入私塾勤奋好学,经县试府试入京城国子监学习,曾任山东黄县县丞,与东关嘉靖年间举人,曾任山东省济南府利津县知县许时雍是儿女亲家,其长女嫁许时雍二公子。
郝洙返乡后撰修郝氏家谱,邀亲家撰写世系,列于序前,张目与族人,告之族人先祖世系分明,排列有序,远近可知,宜族人和谐相处。又刻碑立于祖茔,郝洙亲自书写世系碑文,并亲自勒刻。郝氏谱书自明清以来,历经数百年,其间修谱,皆载于序前,余墨留香,存至今,乃郝氏族人之幸事。
明代城域郝氏,禀膳生4人,监生10人,庠生近三十人。
清代雍正八年撰修井陉县志,井陉县知县增城钟文英邀在城七十六岁明代监生,候选州同知郝氏十世郝赋任县志校阅,又邀恩贡监生郝汉鼎担文学纂修。雍正八年县志,人物志孝义篇载:
郝佐,邑乡耆和气接物,古道照人,幼历艰辛,节渐臻饶裕,族有贫乏不完公赋者,为代纳。三党邻里赖以举火者甚众,丧葬婚娶无力者,悉为资助邑南门外绵蔓一河,冬月行人病涉佐,购买大木于每岁九月间修桥二道,利济无算又遣地二十亩为桥工使用,子庠生施仁,孙国学生费相继修葺至今,百余年不倦。
雍正县志褒扬已六十余岁郝佐,人善和气,幼贫,艰辛搏勤俭持家,善积累已家资富裕,同族穷人遇灾年,难以交足税赋,替其代交,知悉乡里家中失火丧葬婚娶有困难的,出资帮助。在绵河每年九月间修木桥二道,又拨出自家土地十亩给桥工使用。子,施仁,孙,国学监生相继承担修桥事宜,百年不倦。代代慈善,上行下効,传家义举,誉满乡间。
民国二十年县志义举篇,褒扬郝喆高祖郝杰善事:
郝杰,字超群,城内人,生于乾隆五十七年四月(1791年),卒于同治元年(1862年)十二月,享年71岁。幼綦贫,苦身度日,然事母至孝,配张氏,勤劳尤甚,家业遂振。生平好学,尤爱《名臣言行录》《人谱》《五种遗规》《日省录》诸善书。尝试货殖,铺设城内东街,铺中宾客常满。遇贫乏者,则周恤之,一时沾其惠者数十家,凡负债无力偿还者,公慨然曰:"冯罐之往事可慕也"!悉焚其券,约八千余串。县令罗公父子病殁,无葬地,公施田为之营葬。邻有郜氏者,亏官帑千余串,下狱。公竭力代偿,乃待释。清咸丰间,以办理团练出力,得奖六品功牌衔,有《遗训》八条。
郝杰井陉城内人,幼家境贫困,孝顺父母,年青时勤劳苦干家业渐渐振兴。幼读族内私塾,好学上进,爱阅提倡善义之书,经商有智,获利颇丰,南来北往客商,乐与其交往,天天宾客拥挤,货物畅销四乡。善施周济四邻数十户贫困人家,负债无力偿还者,烧其欠条,累积八千余串铜钱。
咸丰年间井陉县知县罗锦雯是广西平乐县举人,咸丰八年到任井陉知县,邑人称罗官知县,在井两年任职期间,清廉奉公,宽惠乡民,重视乡间贤达志士文人,足迹乡间,痛惜乡民清苦,灾年断炊。屡屡向上申诉井陉贫脊山民困苦,减免税赋。日夜辛劳,体弱成疾,届满病逝井陉。郝杰知道后,捐墓地安葬,后其子染病而亡,郝杰又张罗埋于其父脚下。一时成为美谈,传播乡间。邻居郜氏妇人因欠赋税干余串无力交纳,被捕入狱,郝杰知道后代缴所欠,郜氏得以释放。清咸丰年间又因办团练出力而得奖六品功牌衔。
又例(民国二十年修《井陉县志料》儒林篇载城内人郝缙,字笏卿。郝喆曾祖父郝国玺的亲侄。郝喆堂祖父,生于同治元年(1862年)卒于1931年,享年69岁。年幼体弱失学,十五岁始,发奋攻读,涉猎经史,夜以继日,又研究文艺废寝忘食,苦读八年,二十三岁时,考正定府头名,后又入泮成为生员,是为膳生,即朝廷为其提供食粮的生员。由于才学过人,乡人促其设授学,邑内人闻知,未考取功名者又从师复读,设二十余年间,诲人不倦,其弟子约数百人之多。晚年虔修佛学,盘坐参禅,不时聚诸弟子,口前圣先贤事迹,著有《勤学录》一部,分男女两篇。又著《笏山堂遗训》,以诫子孙后代。
中华民国三年(1914年),清膳食廪生,试用训导,核桃园人吴郡三曾为郝喆曾祖父郝国玺撰写碑文,称:国玺字印章姓郝氏,并在城之善士也。自幼以孝闻称,治家勤俭位于寻常。经营房屋数十余楹,皆期达坚固。而于人交和平坦率尤以劝善济施,行性质纯任之自然,以做乡人士,鲜不以善称。为书院,而为团练,而庙寺,桥梁,种种胜举,乐与人共而赞成之尚多也。蒙例清特授以九品职衔……
郝国玺生于道光三年(1825年),承父郝杰营商之积蓄,在祖宅地基相继翻盖住宅院数处,计数十间房屋,经营房屋租赁,面向外省在井居官者家属,收取租金。又以善著称,捐资各项善事。
郝喆父亲郝锡恩,清,试用训导。生于咸丰辛酉年(1861年)七月,卒于光绪乙已年(1905年)九月,享年44岁。娶三房夫人,长房霍氏枣林村霍坤之女,生于清咸丰辛酉年(1861年)4月,卒于光绪年已酉年(1885年)5月,享年24岁,生一女;续配二房于家村大户人家女于氏,于氏生于同治八年(1869年8月),卒于民国三年(1914年)五月,享年55岁。三房夫人蔡氏,保定人,生于同治十一年八月,1895 年生长子喆,后又生次子甡,生女有三。郝喆17 岁时(1911年)已考取清候选县丞。
郝喆十八岁时,民国元年,井陉良都村人杜英魁联合正定人王士珍,吴雪门创办华丰公司开采煤矿,因遭井矿德国人汉纳根阻挠,于民国元年(1912年)拉北洋军阀,军政府首脑段祺瑞入股,将华丰改为正丰公司,段祺瑞委派三弟段祺勋举家北迁,任正丰公司总经理。租大南门郝喆家大门南临街两个院落供家属居住和用于办公。当年正丰煤矿位于城南黄沟村地界,紧临绵河,租住郝家明清时代青砖黛瓦房舍居住办公不失身份,过大南门去黄沟煤矿最近。直到1918年出现转机,欧战德国战败,正丰强行越过绵河,在莉蒲兰,凤山一带开凿新井。此十余年前1905年房东主人郝锡恩下世,二房于氏老夫人又于1914年(民国三年)病逝后,家中郝喆生母蔡氏持家,郝喆1915年成婚,第二年生下长子。
三年内每年冬季过年前,段祺勋向郝家交纳房屋租金,老夫人慑于段家威名,推诿不于接手租金。此时段家黄沟花园洋房已竣工,段祺勋看到郝家人善,名门旺族,人品正道,寡妇持家,实在不易,决定用未付数年房屋租金,帮辅郝家。决意为郝家翻修南侧临街院上房,担负所需银两,经征得同意,用黄沟建洋房尾料红砖砌半圆券横筒正房,前脸用红砖仿西式砌筑而成,成就了一段街头巷尾美谈佳话。段祺勋住在郝家期间其大小姐正值学龄,在大南门城外,吴郡三塾书学堂就读学习。郝喆一生,幼年经历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井陉,壮年时1928年经历奉军攻打晋军,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强征军费,军粮,马匹,草料,虽为大户人家,所有储蓄几乎被掏空。历经乱世,无可奈何。
又过九年到1937年,日军于10月中旬侵入井陉县城前,郝喆一家暂避深山外祖父于家村,月余伪县政府贴告示安民,返家后,看到全部院落被日军征用,只得另外投亲靠友。
1945年8月日军投降后,临街南院被井县三青团征用,紧挨北侧临街院:县保卫团大队长于宪章租用,郝喆二房夫人李氏,三房夫人梁氏携家人返回过道二进院及后院居住。此间,伪政府头目摇身一变又成国民党接受大员,带马弁数人牵两条大狼狗登门郝家,威逼李氏梁氏二寡妇卖掉二道门西北侧带井的二进院。此时家中八九口人生活,积蓄无多,生活贫苦,难以为继,念幼子尚未成年,忍痛贱卖掉二门东西巷内西端坐北朝南带井的二进院。为了生活,为了尚未成年幼子,为此两寡妇只能受屈,事后在大南门城墙下整整哭了半天。
日军占领井陉八年期间,苛捐杂税沉重,郝家乡下粮田赋税难以上交,只能逐年将地卖掉,填补赋税窟窿,到1947年4月井陉县城解放时,乡下已无半分粮田。堂堂城内大户人家,屡代从善,在战乱年代受害近十年,落得家败凄惨。不过好在郝喆高祖父郝杰曾祖父郝国玺二代人,十八世纪始营建宅院经历代维修,至今逾二百年的数处宅院尚存。从侧面反映了旧中国缩影,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后,乃至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发动侵华战争,三座大山压在中国人民头上,残酷压榨中国人民,使原本兴旺富裕崇尚中华文化仁义孝道的文化世家也难逃洗劫。这支家族的兴衰史,告诉国人,要不忘国耻,强我中华,一定要牢记初心建设一个独立自主富裕强盛的国家。
作为熟悉郝家大院情况、与郝家大院后裔为同学、当年曾在此院一起玩耍的蔡老和现年71周岁的杜建平——关注井陉历史民俗碑石家谱文化,业余时间从事研究创作网名工匠世家,老公安南张村人高甫、包括郝氏后人等一批热爱井陉、尊重历史的老同志对《郝家大院》的历史进行了严谨考证,并郑重地以知情人证词,证言,录音,及郝氏祖谱记载,向当地相关部门提出对原叫法的纠错意见。
所谓的公开的大院的历史及宣传内容资料涉,篡改古城历史及文化,对千年古城历史文化的介绍尤其近代史的解读不需要,也不应该。
1947年4月井陉解放后,路南路北县政府合并始于此大院办公。此时二进门内连堂院还住着始建此宅院主人的后代。据其后代回忆,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当时县政府领导与宅院后人说要占用后人居住的房屋,协商其宅院后人迁居北关大地主黄典家居住。(此黄家宅院解放后,土改时被没收)这支迁居黄典家的后人就是明清两代城内文化世家源起于南张村郝氏有文化一脉的郝族后人。
为什么本世纪初,撰写大院资料会出现失误,源于当时大院资料一片空白。虽然镇政府自2002年迁出大院,有关这个大院的前世今身,镇政府档案资料并无记载。
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曾有几位有文化并热心的城关退休老人凑在一块抢救撰修古城历史文化,而这些老人有的退休前在外地工作,有的在本地工作。在没有详细取证的情況下,凭借回忆推敲院内住的一些人员,进而得出结论。
但他们忽视一细节,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原县政府与宅院的原居住者曾协商移居黄宅一事。虽然原大院二门巷道西北带水井的二进院曾以18块大洋卖于伪县长王景岳。但从尊重历史角度看对大院的命名实在不妥。大院解说词,存在严重错误。
在千年唐宋名城推介,解说词演义并推进这个大院,在县志2004版上,白纸黑字,进而生根。
为了弄清原委,杜先生亲赴北关找到郝锁元老先生,查询此事,老先生把他整理付梓的《郝氏家谱》相赠。
经两个月的调查取证,知情人证词,证言,录音,及郝氏祖谱记載,得出以下结论:
1.明末在山东博县任知县的井陉人王琏与这个伪县长之家世系无任何关系,井陉现有史学界及县档案均不能提供有効真实的世系传承证明,什么王琏十一世孙王景岳,这是给伪县长贴金,纯属移花接木。
2、现在宣传及配图的大院,不是王氏家族(王景岳)的,而是清代郝国玺始建留给后代的宅院。
3、王家在城内有其院落——居住只能上推至王景岳祖父辈,其祖父辈哥俩,父辈哥四个,王景岳这一辈哥十个。其居所宅院在清末购买于霍都堂后人,即霍都堂府周围院落,含现镇卫生院现址及后住院部,卫生院在拆原址两进院(保留上房)基础上翻修成现代样子。王氏族人解放前,除在外经商的,家人在此诸院落生活居住。王景岳一家居住在卫生院原址二进院内,上世纪六十年代前称,伪县长王二勇宅院。解放后被没收,在此院成立有井陉县粮食局,粮站,后搬迁至南关。
现在最荒谬的言论就是,这些房产已卖于伪县长,就应该宣传伪县长。没有人能够证明郝家全部产财转卖与王家,全凭推测。
从1947年井陉解放,仅仅过去70余年,这段有关历史是能说得清的。
据老公安南张村人高甫,及城内深知内情的人士提供资料,对有关王二勇房产讲述,王二勇购买的是大院二道门巷道内,西北角带井的二进院。高甫解放初的1951年8月在西北捕捉伪县长,并参与审讯,并审阅过王二勇的亲笔书写自供。
城内知情人士健在。高甫健在,现年91岁,头脑清楚,思维敏捷,善言谈。
中华郝氏宗亲联谊会吁请当地省级、市级党委、政府,做好调研工作,以对中华民族、对历史、对后人负责的态度,客观公正的记载千年古城的历史文化,将错误的命名、解读早日纠偏;杂草丛生的古县衙等遗址,亟待整体开发保护,令其发挥出难得的文化旅游价值。
全国新媒体联盟主席郝小学,教授、画家李凤梅以多媒体报道了本次文化调研活动。
同贺![笑着哭][笑着哭][点赞][点赞]
同贺![握手][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