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留学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了。但凡家境尚可,有点“想法”的年轻人,多少都琢磨过要不要去外面镀层金。
然而,像詹青云这样,一路从贵州小县城杀出来,拒绝北大两次,还背着百万贷款也要去哈佛读法学博士的,绝对算得上是“狠人”操作了。
你可能会说,人家那是学霸,有这底气。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这位在辩论场上舌战群儒的“奇女子”,曾经因为成绩太差,差点连高中都没得上,一度被老师认定只能去读技校。
那么问题来了,这位差点成为“小镇做题家”的女孩,是怎么完成逆袭,一步步站上人生巅峰的呢?
今天,咱们就来盘一盘,看看她到底做对了什么?
1990年,詹青云出生在贵州一个普通家庭,母亲是高中英语老师,父亲是工厂工人。
尽管家境一般,但父母开明,从小就鼓励她多读书。
在那个电视机都还没普及的年代,小人书和武侠小说,就成了詹青云童年最珍贵的精神食粮。
或许是受父母的影响,詹青云从小就对学习充满了兴趣。然而,造化弄人,她似乎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料。
小学时,无论詹青云多么刻苦努力,她的成绩始终在及格线徘徊,数学更是她的“噩梦”。
看着试卷上刺眼的红色分数,听着周围同学的嘲笑,年幼的詹青云内心充满了挫败感。
“笨鸟先飞”,这是父母常用来鼓励她的话。
然而,残酷的现实却一次次击碎她的信心。
“我是不是真的很笨?”小小年纪的她,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
为了帮助女儿走出困境,詹青云的父母可谓煞费苦心。
他们先是耐心地开导,鼓励她不要放弃,然后又尝试了各种方法,希望能够找到适合她的学习方式。
从小学到初中,詹青云前前后后转了6次学。每个学校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氛围都不同,这在无形中锻炼了她快速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在不断地试错和调整中,詹青云逐渐意识到,一味地死记硬背并不适合自己,她需要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初三那年,詹青云的班主任找到她的父母,委婉地表示,以她的成绩,考高中希望渺茫,不如早点准备,去读个技校,学门手艺。
这番话无疑给詹青云的父母泼了一盆冷水,也让她自己再次陷入了迷茫。
“难道我真的只能去读技校吗?”
好在,父母始终没有放弃她。
他们鼓励她放手一搏,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
或许是“开窍”了,或许是之前的积累终于看到了回报,初三最后一年,詹青云的成绩突飞猛进,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当地最好的高中。
进入高中后,詹青云像是换了一个人,她不再是那个成绩垫底的“笨小孩”,而是变成了老师眼中名副其实的“学霸”。
她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刷题和背诵,而是开始主动思考,寻找知识背后的逻辑和联系。
她像一块海绵一样,贪婪地吸收着各种知识,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
三年的高中时光匆匆而过,詹青云也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2008年,她以685分的高分,位列贵州省第五名,这个成绩不仅创造了她所在学校的历史,也让她获得了通往更广阔天地的通行证。
高考成绩出来后,各大高校纷纷向这位“超级学霸”抛出了橄榄枝,其中就包括国内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能够进入北大深造,无疑是莫大的荣耀。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詹青云竟然拒绝了北大的邀请。
她最终选择了香港大学。
消息一出,周围的亲戚朋友都炸开了锅,纷纷表示不理解。
在他们看来,放着好好的北大不去,跑去人生地不熟的香港,这不是“舍近求远”吗?
面对这些质疑,詹青云只是淡淡地表示:
“我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事实上,选择港大,是詹青云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一方面,她从小就对经济学很感兴趣,而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另一方面,她也希望能够体验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开阔自己的眼界。
在香港大学,詹青云依然保持着学霸本色,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但与高中时期不同的是,她不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而是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辩论赛,就是她在大学期间发现的新大陆。
凭借着清晰的逻辑思维、敏捷的反应能力,以及从小阅读积累下来的丰富知识储备,詹青云很快就在辩论赛场上崭露头角,并最终成为了香港大学辩论队的队长。
2013年,她带领港大辩论队,一举夺得了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的冠军,她也凭借着在比赛中的精彩表现,获得了“最佳辩手”的称号。
硕士毕业后,詹青云获得了香港大学的博士学位,以及丰厚的奖学金。
与此同时,北京大学也再次向她伸出了橄榄枝,希望她能够到这里继续深造。
这一次,詹青云的选择,再次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她拒绝了港大的博士学位和奖学金,也拒绝了北大的邀请。
因为,她决定申请哈佛大学的法学院。
消息一出,再次引发了轩然大波。
“放着好好的博士不读,跑去读哈佛的法学博士,这不是瞎折腾吗?”
“好好的国内名校不待,非要跑去国外,这不明摆着是崇洋媚外吗?”
“她一个女孩子家家的,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还不是要嫁人生子!”
面对这些质疑和非议,詹青云并没有过多解释,只是默默地收拾行囊,准备远赴重洋,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为了筹集哈佛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詹青云不得不向银行申请了100万元的留学贷款。
这对于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但詹青云的父母,始终无条件地支持着女儿的选择。
他们相信,女儿一定能够克服万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2015年,詹青云如愿以偿地踏入了哈佛大学的校园。
尽管在国内已经是“学霸”级别的人物,但在哈佛,她依然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首先是语言的障碍,尽管在香港读书期间,她的英语水平已经远超常人,但面对哈佛法学院高强度的课程和复杂的专业术语,她依然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其次是文化差异带来的不适应。
在哈佛,课堂讨论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学生们需要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教授和其他同学进行辩论。
这对习惯了“填鸭式”教育方式的詹青云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但她并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
她每天早出晚归,泡在图书馆里啃书本,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虚心请教教授和同学。
为了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她还主动报名参加了学校的辩论社,并积极参加各种辩论比赛。
天道酬勤,詹青云的努力最终得到了回报。
她不仅顺利通过了各项考试,还凭借着扎实的法律功底和出色的口才,在辩论赛场上屡获佳绩。
2018年,她再次代表哈佛大学,参加了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并成功卫冕冠军,再次获得了“最佳辩手”的称号。
这时的她,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因为成绩差而自卑的“笨小孩”,而是一个自信、独立、充满魅力的“奇女子”。
2018年,詹青云从哈佛大学毕业,并顺利取得了法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她选择回到中国发展。
回国后,詹青云收到了一档叫做《精彩中国说》的辩论节目的邀请。
这档节目以其高水平的辩论和深度的话题讨论而闻名,吸引了许多观众的关注。
詹青云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流畅的表达和严密的逻辑,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摘得桂冠。
2019年,詹青云参加了另一档更加火爆的辩论节目——《奇葩说》。
这档节目以其独特的辩题和辩手们的奇思妙想而著称,在年轻人中拥有极高的关注度。
在《奇葩说》的舞台上,詹青云展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风格。
她不再是那个逻辑严密、言辞犀利的“辩论女王”,而是一个更加真实、更加感性、更加接地气的“宝藏女孩”。
她可以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也可以用深刻犀利的观点,剖析社会现象。
她可以为了辩题据理力争,寸步不让,也可以在关键时刻,展现出柔软和共情的一面。
凭借着在节目中的出色表现,詹青云迅速走红,成为了新一代的“网红”。
她的微博粉丝数突破百万,每一条动态都能引发网友的热议。
她也成为了各大综艺节目和商业活动的座上宾。
面对突如其来的名利,詹青云并没有迷失自我。
她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在参加完《奇葩说》的录制后,她并没有像其他选手一样,趁着热度继续在娱乐圈发展,而是选择回归平淡,继续自己的律师职业生涯。
她考取了美国纽约州的律师职业资格证书,并加入了一家全球顶尖的律师事务所,成为了一名年薪百万的律师。
如今的詹青云,已经不再是那个为了梦想背负百万贷款的“穷学生”,而是一个事业有成、经济独立的“新时代女性”。
她依然活跃在公众视野中,但不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能够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更多的人发声,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她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关注女性权益和教育公平。
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更多年轻人勇敢追梦,不要被世俗的眼光所束缚。
回首詹青云的成长之路,从“技校预备役”到哈佛学霸,从默默无闻的“小镇女孩”到万众瞩目的“网红”,她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从容。
她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关于逆袭的励志故事,更是一个关于成长、关于选择、关于梦想的故事。
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无论出身如何,无论起点高低,只要你足够努力,足够勇敢,足够坚定,就一定能够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回顾詹青云的经历,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1. **不设限,敢于尝试**:
- 从经济学跨专业到法学,从香港到美国,从辩论场到律师事务所,詹青云一直在不断地突破自我,尝试不同的可能性,最终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2. **保持学习,不断精进**:
- 从小学到哈佛,从辩论赛到律师职业资格考试,詹青云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成为了她不断前进的源动力。
3. **独立思考,不被定义**:
- 面对外界的质疑和非议,詹青云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不被世俗的眼光所左右,最终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4. **不忘初心,回馈社会**:
- 在功成名就之后,詹青云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她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用自己的力量回馈社会,体现了新时代青年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詹青云的故事,或许无法复制,但她身上所展现出的勇气、智慧和担当,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她的经历也告诉我们,人生没有捷径,只有不断努力,才能抵达梦想的彼岸。
信息来源:
澎湃新闻-《奇葩说》詹青云惊艳全网:负债100万读哈佛,她父母的教育太赞了!
澎湃新闻-从贵州工厂走向哈佛的詹青云:起点不高、开窍晚,如何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