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王朱榑:两度被废为庶人,自古至今罕有如此作死者

钱越说史 2024-01-19 09:58:39

宣德三年(1428年)七月十八日,有一干人犯被千里迢迢的从福建押解至京。为首者名楼濂,浙江人奉化人,本是福建建宁府(今福建建瓯市)一小官之子,因与母亲发生冲突,逃到建阳县自称“七府小齐王”,网罗数百人准备起事,结果被当地知县平定。当朝皇帝明宣宗对此很是重视,指示此事虽为小民无知所致,但不得不严惩,遂出动锦衣卫,株连其同党数百人。

“戊辰……福建行都司械送谋反罪人楼濂等至京师。濂,浙江奉化人,建宁府税课司官之子,得罪于母逃至建阳民家,诈为制书称九府(当为七府)小齐王。民馆榖之,为制王者冠服,择日起事。建阳县执送行都司,遂送至京。上命三法司讯之,皆引伏。上曰:‘小人无知,不可不治,令锦衣卫械系其词所连者悉捕之。’”(《明宣宗实录》)

青州古城阜财门

明宣宗如此紧张,关键还在于“七府小齐王”这一称号。所谓“七府”指明太祖第七子朱榑的齐王府。楼濂自称“小齐王”,自然是以朱榑之子自居。那么在本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多了一个儿子的齐王朱榑是个怎样的人?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他。

征战疆场的藩王

朱榑(音fú、fù或bó),生于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为明太祖朱元璋庶七子,生母定妃达氏。

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初七,明太祖第一次大封宗室,朱榑被册封为齐王,藩地山东青州。洪武七年(1374年)三月,明太祖下旨设立齐藩护卫军——青州护卫。

古往今来“第一”都是比较特殊的,对大明开国以来的第一批亲王,明太祖可谓是下足了血本进行培养。先是建大本堂,延请名宿大儒进行教育,又不惜把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中人员安排进各王府,比如齐相府长史为国子助教胡隆,齐相府录事为在文华、武英二堂给皇帝说书的国子生李扩。同时好些王府官还兼着朝廷职事,比如李扩为给事中兼齐相府录事。

文事如此,武事同样不放松。洪武九年(1376年)十月,老朱命诸子前往老家凤阳练兵,时年13岁的齐王朱榑、及同为庶出的六哥楚王朱桢,与四位嫡出兄长享受了同样的待遇。兄弟六人在凤阳一待就是数年。洪武十一年(1378年)三月,秦王朱樉、晋王朱棡之国,其余四人继续留在凤阳接受军事训练,直到次年正月才将他们召回。期间,朱榑只回过两次南京,分别为洪武十年九月和洪武十一年四月,前一次为六兄弟一起回,后一次为他单独回京。

洪武十五年(1382年)十月,齐王朱榑正式之国青州。作为老父亲,儿子已经成家立业,明太祖依然没有放松对他的的教诲。洪武十七年(1384年)闰十月,大明第一部地理类志书《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书》成书,他立即命人给已经就藩的秦、晋、燕、周、楚、齐六王各送去一部。

“是月,《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书》成。其书以十二分野星次分配天下郡县,于郡县之下又详载古今建置、沿革之由,通为二十四卷。诏颁赐秦、晋、今上、周、楚、齐六王。”(《明太祖实录》)

上世纪60年代末青州城卫星图

在老朱设计中,相对于守御边疆的九大塞王、蜀王、楚王等人,地处腹地的齐藩属于二线力量,但在洪武年间,朱榑也为大明国防事业贡献过不小的力量。

云南自南诏时代起,与中原王朝分离数百年,即便在元朝时再次统一,可大理段氏依然是当地的土皇帝,直至明初依然如故。为稳定云南政局,洪武十七年,老朱果断地将大理段氏内迁。其首领元云南平章段世、宣慰段名,被迁到青州,给予千户俸禄,入齐王帐下效力。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正月,齐王朱榑奉命率军出塞,除青州护卫本部人马外,还有山东都司、兖州护卫及徐邳二卫精锐马步军士共计两万人,配合燕王朱棣征伐北元。当年四月率青州护卫返回。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出征。

次年三月,朱榑再次率护卫骑兵随颖国公傅友德赴开平周围行猎。老朱在敕书中特地告诫他不要与手下将领抢功劳。

“丙辰,命齐王槫率护卫骑兵于开平近地围猎,谕之曰:‘山东都司各卫骑士,皆从总兵官、颍国公傅友德调发,尔毋相参。遇有战斗,可自为队。或在总兵之左,或在其右,有胆略则当先,无胆略则继后。若奏凯之时,宁使诸将言功,勿自矜伐。八月终秋高水冷,人马入关,尔亦回京。’”(《明太祖实录》)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正月,调沂州卫入齐王帐下,组建青州左护卫,自此朱榑手底下拥有青州中、左二护卫。

自古至今罕有如此作死者

明太祖命齐王朱榑遂傅友德行猎时,之所以要进行告诫,是因为他对这个儿子的品性还算了解:有能力,可为人残暴。《明实录》没有记载他的暴行,《明史》也只是简单的称其“榑数历塞上,以武略自喜,然性凶暴,多行不法”。但老朱亲笔撰写的《御制纪非录》,详细的记录着他所犯罪行,观之可谓是触目惊心。

明太祖剧照

老朱在《御制纪非录》中给他罗列了十三条罪状,不是被记录在案最多者,可条条都是经典款。归纳起来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滥用民力

朱榑入主青州齐王府后,左看右看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最终发现原来是少了个可以总览全城的制高点。于是召集民众在府内堆土山造房子。这山有了,景有了,可多少有点低端。同样是造房子游玩,楚王朱桢却打着“感念是恩,遥望京都”的名头,在山上建起了“楚望台”,这才是高端局,所以老六不愧是老六。

又一想老爹当过和尚,所以咱建个寺庙吧。你说你建就建吧,结果动辄就给人送罪名,从百姓到官吏,因此很是死了一批,又被流放了一批。

为完成自己的“旷世”大工程,竟然不惜违反藩禁,派人千里迢迢的跑到湖广伐木放排。知道的清楚这是在搞游乐项目,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打算修皇宫呢!老朱很生气,痛骂他“如此劳人,自古所无”。

“一、起盖僧寺劳民动众,以至罪及官吏,死者甚多,笞杖徒流者不少。

一、于王城内起筑土山,上盖造房屋,以为游玩,劳人动众。

一、山东、湖南地方相去四千余里,却差人往长沙放筏,如此劳人,自古所无。”

听信谗言

别人是喜新厌旧,他朱榑则讲究“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就藩后踩着老爹划定的高压线,派人一个王府一个王府地寻找旧日手下。

关键挖回来的这群旧部也不是什么好货色。比如来自一个鲁藩的小人,有幸见过来自苏杭的书画,深为震撼,遂鼓动齐王买书画去,朱榑欣然同意,而被派出去主持这项工作的正是鼓动者,上下其手是少不了的。

鸭绿江放排

更狠的是青州护卫指挥邾庸,在他的鼓动下,死于齐王手底下的人员多达近五百人不说,还在山东范围内遴选百姓充任王府校尉。老朱明令藩王不得临民,你这是要逆天啊。

“一、招纳宾客,自古所忌。乃于各王封内选拣旧日头目,以生猜疑。

一、听信旧跟鲁王小人说诱,发钞万余贯,遣本人往苏杭收买书画。

一、听信指挥邾庸等左使,杀死指挥千百户校尉人等,并全家杀死计四百八十二名。

一、听信指挥邾庸等,擅将山东布政司各府州县人民佥点校尉。

齐王在国终日闲逸戏耍,假权于邾庸、任弘、王敬、沈豹、徐磷等,以致诸人妄为,计擅杀四百八十二人。指挥五员,千户九员,百户二十员,镇抚三员,知府一员,王府官二员,舍人十二名,生员四名,军人二十七名,校尉二百名,妇人一名,全家男妇一百九十八口。”

漠视权威

朱榑杀人手段很粗暴,不经过审问,直接将人砍杀了事,以至于专司军事的山东都司衙门大小将官自觉颜面无存,上疏朝廷要求搬家,以便眼不见为净。老朱因此批评他如此行事,亲王威仪何在?

朱榑表示你要看威仪是吧,简单!立马行文山东都司、布政司、按察司并各卫府州县衙门,要求他们每月按时前来听候他的差遣,各衙门但凡有传送朝廷的公文,必须经过齐藩典仪所验过,方可上呈。这是打算将山东打造成自己的独立王国了。

老朱从小教育他们兄弟要一心向学,尊重文人。可朱榑倒好,懒得读书不说,还将山东生员当做随时可以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奴仆。比如命生员陈胜教他唱词曲,朝廷得知之后派人前来调查,结果陈胜先一步被自杀了。

“一、将护卫头目用刀砍斫,以至都司见其胡害头目,申请挪开衙门。都司衙门既挪,其头目亦必心怀畏缩,何心守卫?如此作藩以防,有何威仪令人瞻仰乎?

一、擅将山东都司、布政司、按察司并各卫府州县官,每月日时听候发放,有妨诸司办事。

一、山东军民大小衙门,但有公文赴朝廷者,俱要从典仪所验过,方许入递。如此所为,其祸不小。

一、擅将山东府州县学生员拣送在府使唤。

一、不观经史亲近好人,却唤生员陈胜教唱词曲,及至朝廷得知,差人前去提取陈胜,又令本人自缢身死。”

青州府贡院

喜为月老

阿越从《御制纪非录》所载内容中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被记录在案的几位藩王都喜欢干预下属的婚姻,比如秦王朱樉、周王朱橚,颇懂魏武遗风,喜欢强娶人妻。齐王朱榑倒不好“建安风骨”,可他喜欢当月老。本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心态,也不管军中将士的未亡人愿不愿意,自顾自的就给对方拉郎配,凑成一双,堪称大明丧偶婚配第一人。

“一、擅将军妇夫亡者皆强配之。”

第一次被废

老朱是个标准的宠子狂魔,儿子犯了错,在他看来都是他人诱导所致,本人的问题最多只占一点点。是故洪武时期,哪怕儿子们再不争气,最多也就是召回京师,关禁闭让其反省一段时间便算了事。

可这世上能如此无条件给予包容的大抵也就只有父母了,换做第三人谁管你。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虽然当着祖父的面表示会善待诸王,可内心早已将藩王们当做威胁自己地位的头等大敌。刚一上位便定下剪除藩王的国策。

当年八月,皇帝的嫡亲叔叔周王朱橚成为第一个倒霉蛋。洪武年间,齐王朱榑的所作所为比五哥有过之而无不及,自然也是皇帝首要针对的目标。罪名吗,也是现成的,毕竟他在山东所为,很多与谋反无异。

建文初,有人告发他意图谋反,于是被大侄子一封诏令召至京师,废为庶人,就地囚禁,吃了三四年的牢饭。

“(四年五月)壬寅……建文君善其言,乃遣庆城郡主度江至军门白其事。郡主,上之从姊也。上见郡主恸哭……郡主亦泣不沾襟悲不能止 上问周、齐二王安在?郡主言周王虽召还未复爵,齐王仍被拘囚。上益欷歔不胜。”(《明太宗实录》)

来自四哥的关怀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日,燕军在谷王朱橞、曹国公李景隆的接应下自金川门杀入京师。入城之时,燕王朱棣特地派出一千骑兵飞驰而入前去解救周、齐二王,以防建文帝狗急跳墙。

四天后,朱棣在祭过孝陵后,在奉天殿即皇帝位,废建文年号,恢复洪武年号,以当年为洪武三十五年。同日,宣布恢复周王朱橚与齐王朱榑的爵位。

青州母亲河——南阳河

朱榑与四哥先有同学之情,又有凤阳数年共同练兵之谊,后有携手出征之举,故双方关系尚可,新皇帝对他很是友善。

洪武三十五年七月,明成祖下旨重修齐王府,并赐予大明宝钞二万锭供其开支使用。次月又赐予大明宝钞一万锭。同月,册封其长子朱贤烶、次子朱贤焌、三子朱贤(上完下炅)为乐安王、长山王和平原王。此为明成祖第一次大封宗室,同时受封的还有周王诸子。

“癸未,修周、齐二王府宫殿。二王建文废徙之后,宫殿荒阤,故命有司修葺之。”(《明太宗实录》)

当年九月,正式命朱榑复国青州,并赐以乐人、彩币及宝钞。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闰九月,老朱出于节省民力的目的,对诸王岁禄进行临时调整,处于内地晋、燕、楚、蜀、湘五王获得全禄,远在边塞的代、肃、辽、庆、宁、谷六王只给五百石。然而同处腹地的齐王朱榑岁禄却只给一千石,个中缘由估计与他胡作非为有关。

“辛卯,户部尚书郁新言:‘亲王岁米既有定议,请令有司如数给之。’上曰:‘晋、燕、楚、蜀、湘给与如数,代、肃、辽、庆、宁、谷远在边地,民少赋薄,岁且给五百石,齐府千石,嗣秦王幼,应用米有司月进,周府且未给,各府罢给及多寡不齐者,特出一时权制云。’”(《明太祖实录》)

洪武三十五年十二月,明成祖更定齐王岁禄,命户部岁给齐王禄米一万石。要知道发动金川门之变,迎四哥进城的谷王朱橞,事后岁禄也只有三千石。坐了几年牢,岁禄就能由一千石提高到顶级的一万石,可见朱老四对他的态度。

齐王复封之初,表现还算收敛。永乐元年(1403年)五月,派指挥钟信进京,进贡石床和龙纹棕靴。朱棣也大气的回以大量布匹。当年十一月,又去信问候,同时赐予檀香、降香、真香、乌香、速香、乳香等名贵香料。

清代青州府城图

永乐二年(1404年)十月,齐王朱榑赴京朝觐,明成祖特意在华盖殿设宴招待。次年四月,长山王朱贤焌来朝,由皇太子朱高炽在文华后殿设宴招待。

第二次被废

可见永乐初年,齐藩与皇室之间关系很是融洽。但当时钟拨到永乐三年下半年,双方关系陡然直下。

随着时间推移,朱榑又故态萌发,仗着四哥的宠信,在藩地胡作非为。当年九月十三日,明成祖因屡有人控告齐王所为不法,特地去信规劝。在信中,朱棣称相信齐王必然没有异心,只是性格太过急躁,以至于“下人不能堪”,因此要他体量百姓之苦,从今往后当“涵养德性,宽以驭下,用保始终”,若能知错而改,他作为兄长,“亦全友爱之道,顾不伟欤”。

结果第一份书信刚送出,又有指控齐王的奏疏落到案头。这次的事情更为严重,朱榑不顾地方反对,擅自出动青州护卫接管青州北门瞻辰门的城防,随即在北城墙与王府北墙之间筑墙横截,生生在王府广智门外造出一座花园来。只是如此一来,青州北门一带成了齐王府的一部分,当地士卒无法登城巡逻,城防顿时出现缺口。

当月二十六日,明成祖为此再次给朱榑去信。此次,一改之前好说好商量的口气,拿出建文年间被废之事进行警告,要求其立即改正,并将被认定为蛊惑亲王的李珙等人发京师受审。

“戊午,赐齐王榑:‘……兄之爱弟,所望令誉日彰,而所闻纷纷,若此能不为之投杼乎!弟亦备尝艰苦矣!宜勉自饬励,以副同气至爱之望。其李珙等不过畏死假告讦以掩己非,宜速发来,审其虚实,正之法,以杜谗口。若复执留不遣,恐启人疑。王其审之。’”(《明太宗实录》)

然而朱榑一开始并不当一回事。恰巧周王朱橚也因犯事被四哥敲打,老老实实地选择上表悔过谢罪。于是皇帝又将周王的谢罪表转发给齐王,进行敲打。多重打击下,朱榑终于服软,于十一月上表请罪。明成祖也不为己甚,只要求他不得再干预地方,给双方都留个体面,以全兄弟之情。

明成祖剧照

许是觉得单单一份奏表不够诚恳,朱榑又于次年四月派次子长山王朱贤焌来朝,表示想亲自赴京“面达其情”。获得准许后,于五月抵京。

按理说双方已经沟通到这个地步,朱榑本次京师之行只是走个过场,对四哥说几句罪过罪过、死罪死罪,朱棣再大度的给予谅解,一场哥俩好的皇家亲情大戏就此完结。然而偏偏这个过程出了纰漏。

文武群臣早就对朱榑的行为看不过眼,逮着机会争相上疏弹劾,要求严惩。被激怒的朱榑小暴脾气顿时上浮,脱口而出:“奸臣又欲喋喋效建文时杀我耶?会当尽斩此辈!”

此言一出,所有人为之目瞪口呆。齐泰、黄子澄等建文帝谋臣,因鼓动皇帝违背老朱成例进行削藩,被认定为奸臣,建文帝也因此遭反噬。所以,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既然弹劾你的臣子都是奸臣,那他朱棣岂不是建文帝第二?你还想“尽斩此辈”,难不成想再来一次靖难?

明成祖不禁大怒,下令将朱榑软禁,将随行的齐藩护卫及长史等官统统罢免,同时革去青州中左二护卫,及长史司、仪卫司所属军校,传令山东三司将其分调到附近卫所安置。

“上闻之不怿曰:‘此其心可知已!’命罢去其随侍护卫及长史等官,处之京师。敕山东都司、布政司、按察司,革青州中左二护卫,及齐府长史司、仪卫司官军校尉,分调附近卫所。凡王府监系及拘留造作一应之人,皆释之。”(《明太宗实录》)

当年八月,明成祖正式下旨,废齐王朱榑为庶人,同时将其诸子召其子京师,一同废为庶人。

王妃疑云

关于朱榑的正妃,史籍记载矛盾重重,有江阴侯吴良之女,与安陆侯吴复之女两说,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正妃姓吴。

洪武十二年(1379年)十一月,老朱给远在青州给朱榑修建齐王府的江阴侯吴良去信慰劳,并赐予新年酒醴,其中就提到了齐王妃人选。

“丙午,敕江阴侯吴良曰:‘……前以第七子榑封为齐王,与卿结姻,就命卿如齐肇造工宇。今逼新年,遣使赍酒醴劳卿,齐王尚幼,未有所知,亦能遣人行礼,卿可体朕父子之心而自爱重焉。’”

从中可以看出,此时老朱已为朱榑定下亲事,准王妃正是江阴侯吴良之女。而朱榑也给未来老丈人送了一份新年礼物。

诡异的是,洪武十五年(1582年)二月,朱榑正式成婚,可朝廷册封的齐王妃竟然变成了安陆侯吴复之女。

“壬申,册安陆侯吴复女为齐王榑妃。”(《明太祖实录》)

这到底是实录记载有误,还是另有隐情呢?

《明史》齐王本传未提及齐王妃。《吴良传》则称其女为齐王妃:“齐王封青州。王妃,良女也”。《吴复传》并没有其女受封齐王妃的记录。如此看来齐王妃当为吴良之女?

江阴侯吴良墓

可当阿越查阅其他史料时,发现并非如此。王世贞在《弇山堂别集》中明确提到,齐王妃为安陆侯吴复之女。

“齐庶人榑,太祖第七子,母定妃达氏……妃吴氏,安陆侯黔国威毅公复女。无子再娶邓氏,宁河王愈女。”(《弇山堂别集·卷三十二》)

为搞清楚这一问题,再次查阅《明太祖实录》,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洪武十四年十一月,江阴侯吴良去世。按照孝道,作为子女当为他服孝,期间不能婚嫁。可从吴良去世,到朱榑成婚,中间只隔三个月,若齐王妃真是其女,那朝廷必然不会在此时进行册封。故实录记载并未出错,齐王朱榑的正妃的确是吴复之女。

综合各种史料记载,阿越认为,老朱给朱榑所娉的王妃第一人选的确是吴良之女,然而这位准王妃吴氏没能得到册封的那一天便香消玉殒了。于是,老朱又为儿子聘吴复之女为王妃,这次总算没有出现意外。

朱榑复爵之时,王妃吴氏已经去世,且没有留下子嗣。是故当四哥的又于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七月,册封已故卫国公邓愈之女为齐王继妃。话说邓愈的几个女儿也是挺悲剧的,堂堂开国六公爵之女,不是给人做次妃,就是给人做继妃,连一个正妃头衔都捞不到。

永乐九年(1411年)八月,邓氏去世,礼部提出齐王一系已经被废为庶人,当以庶人之礼进行安葬。明成祖心有不忍,降旨依然以王妃之礼予以安葬。

“丙辰,礼部言庶人槫之妃邓氏卒,亦当以庶人礼葬。上曰:‘槫虽以罪削爵,亲亲之谊,宁过。’命仍以王妃礼葬之。”(《明太宗实录》)

不安定的后裔

对于庶人,实录并不重视,故并未记载朱榑的卒年。《国朝献征录》称他死于宣德三年(1428年),且将他的死因与本文开头的“七府小齐王”之变联系起来,称其在事变之后突然暴毙,一同去世的还有他的三个儿子。言外之意便是,齐庶人之死与明宣宗有直接关系。《明史》对此的记载本于《国朝献征录》。

“宣德三年,福建妄男子楼濂诡称七府小齐王,谋不轨。事觉,械至京,诛其党数百人。榑及三子皆暴卒,幼子贤爀安置庐州。”(《明史·齐王传》)

但是朱榑次子前长山王朱贤焌,去世于永乐十一年(1413年)正月。估计明成祖对这个侄子还算喜欢,以至于朱榑当年要派他入京求情,去世后四伯依然给予了相应的礼遇。

“乙未,礼部言长山王贤焌薨。上恻然曰:‘皇考之孙也。其父有罪,不得相及。其遣官赐祭,命有司治丧葬。’”(《明太宗实录》)

如此看来朱榑当有五子,宣德三年之后,仅有幼子朱贤爀在世。景泰五年(1454年)五月,明代宗下旨将谷庶人、齐庶人迁移到南京安置,并赋予小部分自由,当时朱贤爀一家子共有六人。此后历代实录多有齐庶人身影出没。

青州古城偶园

成化元年(1465年)二月,因朱贤爀生有三个子女,薪米不够用,于是明宪宗下令增给。次年又指示每年再给齐庶人官绢十匹、冬夏布各二十匹、米二十四石。

据《明孝宗实录》记载,朱贤爀在成化年间去世,不过育有三子,其中之一名朱能增。由于人口增多房舍不够用,弘治元年时又赐予宅舍。而据《国朝献征录》记载,谷庶人一脉后来绝嗣,其房舍也被齐庶人占有。

总之,朱榑一脉虽然被废为庶人,自由度比正常宗室还弱,可毕竟是姓朱,是明太祖的后人,朝廷以让会给予一定的照顾,比起真正的庶民,生活条件要优渥很多。然而可能是遗传了朱榑的性格,依然有人不断的作死。

嘉靖八年(1529年),朱能增之子朱长鑋伙同朱长鍭擅杀军人沈鳌,本人被发配凤阳高墙,直到嘉靖十三年(1534年)遇赦得以返回南京。朱长鍭则只是夺食米半年。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齐府庶人朱可涧因与生员陆应旸有私仇,竟伙同其弟朱可湖谋害自家奴仆,借此诬陷陆应旸。真相大白之后,朱可涧发配凤阳高墙,朱可湖发闲宅圈禁。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齐府庶人朱睿煣、朱文室、朱文宏、朱睿熅等人,酒后闹事,当街殴打南京户部主事张三杰。事后几人被革除口粮发配凤阳高墙,同时其子孙后代永不许关领口粮。

天启年间,齐庶人闹得更离谱。当时正值徐鸿儒在山东发动白莲教大起义,齐庶人也蠢蠢欲动。先是天启二年(1622年)十一月,江西巡按汪泗论奏称,齐庶人之中“人不肖之尤者乘海内多警,包藏祸心,几于蠢蠢欲动,幸早伐其谋,未淂狂逞”。而后南京兵部尚书陈道亨等南京留守官员于天启三年闰十月奏称,齐庶人朱睿爁在老丈人的蛊惑下,意图谋反。

“比岁山东妖贼薄彭城,南都大震,稍稍征缮敝赋。而江南北之奸徒毕会冶城。于是陈鼎相遂以其女许婚齐庶人睿爁,而鼎相自负知兵法、候星气,日夜聚江南北盗贼及有罪亡者治器械、积金钱,妄作奸言,推戴睿爁,以其为齐王苗裔足以耸动天下。”(《明熹宗实录》)

阿越说

对于朱榑,只能说性格决定命运。老朱给齐王一系取的字辈为:“贤能长可庆,睿智实堪宗,养性期渊雅,寅思复会通。”其中蕴含了他对朱榑一系的美好愿景,然而这个二十个字在朱榑身上没能有一丝一毫的体现。

明孝陵神道

《太祖皇帝钦录》也记载,诸王赴凤阳练兵时,老朱交代他们要“阅兵练武专读圣贤之书”,为此不惜将为数不少他看重的人才补充进队伍中,以便教导诸王。结果朱榑“去未数月,闻齐轻薄生焉,惨酷萌焉”。还举了砍死飞到西舍的鸽子,烧死屋檐下的小麻雀两个例子。

是以作为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废了两次的亲王,朱榑人生悲剧的根源更多地应当从自身性格上找原因。至于他那群在南京胡作非为的不肖子孙,长眠于南京城外的老朱若在天有灵,估计会被气得从孝陵中走出来。

位于青州的齐王府,差点被改作朱高煦的汉王府,只是因这位主性格与七叔类似,被发配到左近的乐安州(今山东省惠民县)才作罢。随着时间的推移,缺乏维护的齐王府不断遭到岁月的侵蚀。景泰二年(1451年),齐王府承运殿、存心殿及宫门两庑发生火灾。景泰五年,山东三司奏请毁弃齐王府,拆下来的梁栋用以修建城楼,其余器物则进行发卖,以赈贫民,明代宗“从之”。天顺元年(1457年),王府中剩余的铜铁器皿都被运往京城,齐王府彻底废弃。

相关文章

周孝王朱恭枵:皮之不存毛将安傅,三次据城抵抗李自成的勇猛王爷

周定王朱橚:矢志钻研医学,活人无数的科学家,似甜实苦的一生

晋恭王朱棡:蓝玉案重要执行者,若非英年早逝,皇位哪轮得到朱棣

明朝国号源自于明教?这种鬼话听听就好

宁献王朱权(下):和侄子争藩地,和侄孙争待遇,都没落得好

3 阅读:249

钱越说史

简介:一起聊聊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