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博士的笔记
编辑|侯博士的笔记
前言在不同的历史和文化发展阶段,人们都在不断地进行着审美的创造。
众多的工匠用他们的聪明才智,把中国数千年来形成的思想观念和民间文化结合起来,形成了独具民族特点的艺术形态。
人们最初的装饰来自于对自然奇观、花鸟等的膜拜,从而产生了审美意识。
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以动植物和气候为图案的图腾纹饰,成为庇佑民族的标志,并用简单的线条描绘,形成了原始的装饰艺术。
中国远古时期的人们,已经有了自己的审美观,他们喜欢在陶器、石壁、墓葬上作画,这些装饰的主题,都来自于日常的劳动,自然界中的花鸟鱼虫,或者是祭祀神明的宗教仪式等等。
他们的表现方式,都很幼稚,也很浮夸,带着一种原始的味道,但是,他们也表达了对神明的崇敬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早期的图腾文化并不能被称作是传统的装饰图案,但却为传统图案的产生提供了依据。
到了后来,人们通过早期的图画文字进行沟通,逐步形成了一个以象形为主体的完整的文字体系,即甲骨文。
这一体系的产生,为后人更好地对传统文化进行研究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中国古代器皿上也出现了许多传统的装饰图案,比如,青铜器上的图案是根据人和天空的不同而形成的,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云纹、回纹等中国特有的图案,并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中国传统图案中有一句话:“图案要有深意。”
中国人喜欢用美好的意义来表达自己最简单的感情,如:“吉祥纹与柿子相结合,代表着万事顺心,蝙蝠纹与蟠桃纹,代表着长寿,”
中国纹样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意义,它们反映了中国人对世间万物、人性善恶的认识,也为现代设计中对传统装饰主题的还原与表现创造了条件,也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
现代服装设计中的传统装饰艺术服装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服饰的装饰性设计不仅仅局限于装饰性设计,更重要的是把装饰性设计和人体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
服装的演变与人类的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常常从服装的角度去认识和学习服装,可以看出服装所反映出的各种文化心理。
中国服装具有鲜明的特色,丰富的装饰形式,在纹样的应用和材质的设计上,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特的风格。
比如,我国古代的传统服装,其造型宽松、大方,能够体现出女性飘逸流动的审美意象,服饰图案典雅、清秀,具有鲜明的形式美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艺术形态开始走向国际。
中国传统的装潢艺术,经过数千年的沉淀和千百名工匠的共同努力,怎样把它和现代的设计结合起来,就成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中国传统的装潢艺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国际眼光,而现代的设计更多的是追求时尚,凸显了时代的个性,将现代人的需要和对艺术的理解相结合,既有传统又有技术,既有现代又有文化。
这就需要我们紧跟时代的发展趋势,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世界的流行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中国的装潢艺术在服装中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使中国的装潢艺术大放异彩。
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统装饰艺术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能看到传统装饰艺术的身影,许多现代建筑在装饰形式和风格上都表现出了传统装饰艺术的特征。
可以说,装饰是一种对建筑的审美符号,通过其自身可以体会到其中的文化元素。
现代建筑在装饰方面,对传统的装饰艺术进行了大量的应用,它将具有吉祥意蕴的图腾纹样与自然的秩序美相结合。
把自然、空问、环境三者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将装饰艺术形态中的空间与建筑的三维空间进行了置换,从而产生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还原了传统装饰艺术雏形中对点、线、面等关系的掌握,并对形式美法则进行了合理的运用。建筑和艺术的有机融合,简约和繁复,华丽和典雅,意义和象征。
比如,在上海举行的41届世博会上,许多国家都把自己的民族文化和设计融合到了一起,而中国的展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将中国传统的装潢和现代的建筑风格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既凸显了世博会的主题,又体现了国家的艺术和文化。
展示了“中华东方皇冠,繁荣昌盛,世界粮仓,万国兴邦”的中国人的精神和气魄。
中国馆的外立面设计,采用了中国传统的红,并将七种颜色进行了组合,使其在光线和光线的折射和投影下,呈现出一种别样的视觉效果。
让这一经典的红,深深地印在每一个来过世博会的人的心里,让它成为中国传统的装潢艺术和当代的建筑设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当代的建筑设计,更多地是以地方的政治、经济和艺术为导向,要把中国传统的装潢艺术同当代的建筑进行密切的融合,就必须更加注重功能、注重美学、注重科学、注重创新。
各种形式和样式共存是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简约却不简单,美观却又实用。
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传统装饰艺术视觉传达设计将图、文字和色彩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通过视觉的形式,将所要表达的信息传递给观众,更好地将视觉语言运用到极致,这也是视觉即思维的一种完美表现。这是一个抛开文字让人们更好地沟通的窗口。
它是当代美术设计中应用最广泛的一门学科,它包含了文字和版式设计,书籍印刷和装帧设计,包装材料和结构设计,陈列和空间设计等诸多方面。
这是目前设计学院的一门主要课程,也是传承我国传统装潢艺术和现代设计最广为流传的载体。不管是“人面鱼纹”还是“一品仙鹤”,都体现了传统装饰艺术的魅力。
1.标志设计
在视觉传播设计领域,标志设计占有独特的位置。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国内著名品牌的大量涌入,国内自主品牌的大量涌现,许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活动的顺利举行,都离不开标志的设计,符合一般人的视觉审美观。
设计是反映一个民族精神、展现一个国家整体实力、展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日本的很多图案都有太阳的影子,加拿大的枫叶图案,瑞士的红十字图案,韩国的太极图案,都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象征,中国的传统装饰艺术,在政治,宗教,民族,社会等方面,都对当代的设计有很大的影响。
比如,在2008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奥运会徽就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整个会徽的设计理念是以“京”字为主,将中国印和字相结合,并且在颜色上采用了中国的红色。
与奥林匹克的主题相结合,在字的设计上,表现了一个向前奔跑,运动的人形。
整体而言,就像中国传统的印玺,将会对全世界做出中国申办奥运会的决心,中国传统的装潢艺术充满了神韵,自然而又简约,将现代和传统结合在一起。
2.书籍装帧设计
可以说,图书的装订是一种记录时代事件的媒介,是一种起源于文字、纸张、印刷术的发明。
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设计形态,又是一种具有实用性和美学意义的书本设计。
书籍装帧指的是书籍的封面、护封、环衬、插画、版式、纸张和印刷等的整体设计,它与绘画、雕塑、书法等艺术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是装饰艺术的载体,也是各种艺术的表现形式。
封面不仅能够反映出书籍的内容,还能够起到对书籍进行保护和装饰的作用,它还能够起到宣传和促销的作用,通过图形、色彩和材质等表现手法,给人以清晰的印象。
图书中的图解和图解具有相同的特点,即都是图解符号,但是在表达上又各有不同。
图形说明使信息形象化,使人不致误解,图标是以趣味图像来传递信息的。
从图标语言的符号历史沿革中,我们不难看出,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图标也逐渐丧失了其图像性的特性,其功能也不再仅限于传递信息的传统功能,更多的是将娱乐性与设计的信息表达相结合。
而图书的排版设计则是设计者对图书形态的又一种表现。
传统与现代、时尚与简单,在视觉元素与造型规律之间的转换,更是设计者的个性与艺术表达。
在当代设计中,表达技巧和技巧都在不断地革新,具有时代气息的图书设计日益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但传统的装潢艺术并未消失在视野中。
吕敬人是一位杰出的图书设计大师,他的著作有:图书装帧设计--千字文,在他的设计作品中,很多时候都会使用中国的字体来进行设计,并且将现代的设计元素和传统的装饰艺术进行了密切的融合。
日本的平面设计师,如杉浦康平、草间弥生等,他们的作品在突出主题的同时,又以简约、个人化的手法,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传统的装潢艺术,这也是装潢艺术的最直接体现。
3.包装设计
从形式和结构、功能和美学两个方面来看,包装设计都属于设计的表现范畴。
对其选材和结构设计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视觉装饰性文字的运用上,要依据包装本身的特殊需要和特点,适当的字型可以增强视觉传达的效果,提升文化品位。
在包装设计中,人们经常会使用到传统的装饰艺术,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的珠宝首饰的包装,文化用品、艺术品包装等等。
从视觉美学角度来看,人们更注重产品的外表和价值的体现,在设计中体现了现代、时代的气息,而失去了传统的民族装潢艺术。
体现价值是设计师的起点,同时也是企业运作的方式,如果能更好地实现价值和民族文化之间的和谐共生,把传统的装潢艺术融入到现代的设计之中,把民族的艺术还原到现代的设计之中,并把它带到国际的舞台上,我认为这将会是中国设计师的自豪。
在现代包装设计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将传统装潢艺术与现代元素相融合的成功作品。
如:中秋宣传用品的外盒设计-雀巢奇巧小朱古力的外盒,其外盒的整体设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时代特色。
建筑设计为一个半透明的窗户,嫦娥在月亮上翩翩起舞,苏东坡唱水调歌首,还有一位古色古香的老人。
这款包装设计不但结构严谨,而且富于变化,它将民族特色与时代特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对现代设计与传统装潢的一种还原与重现。
结语设计,就是创造万物的一门学问。中国传统的装饰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现代设计是一种以西方为基础的设计思想,将中国传统的装潢艺术与现代的设计语言相结合,表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表现了传统和现代。
它不仅将中国传统的装潢艺术的精髓融合在一起,而且还能让自己的设计更具说服力,将中国文化中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发挥出来,这就是中国设计者的理想和职责。
【参考文献】
1.程静.浅谈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体现[J].大众文艺,2010(10)
2.肖平西.探析创造性地传承建筑设计中的装饰因素[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5.
3.陆晓云.装饰艺术设计[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唐星明,甘晓华.装饰艺术设计[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