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道心”的来龙去脉

“道心”是道儒佛三家常用词汇,原是悟道之心,道心愈坚,道业愈深,“道心”与“人心相对”,朱熹说:天理之公跟人心之私形成二

“道心”是道儒佛三家常用词汇,原是悟道之心,道心愈坚,道业愈深,“道心”与“人心相对”,朱熹说:天理之公跟人心之私形成二元对立。

“道心”跟儒家的“心法”紧密相连,所谓“心法”也叫“心传”,即“十六字心法”。

“道心”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大禹谟》,相传,尧舜禅让君位时,传了四字“心法”即“允执厥中”。后来舜传给禹的时候,内容较前愈加丰富,从“四字心法”变成了“十六字心法”,即:“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此后,这一心法被商汤王、周文王、周武王所继承,并经周公、孔子、孟子、周敦颐、程颢、程颐传承下来,朱熹称之为“十六字心传”,或“心法”,或“虞廷十六字”。

朱熹在《朱子语类·卷十二·学六》中专门讨论“心学”、“心论”,该文句句不离一个“心”字。

朱熹开头既说:自古聖賢皆以心地為本。聖賢千言萬語,只要人不失其本心。古人言志帥、心君,須心有主張,始得。

朱熹认为,悟道就是“唤醒人心”:“人有此心,便知有此身。人昏昧不知有此心,便如人困睡不知有此身。人雖困睡,得人喚覺,則此身自在。心亦如此,方其昏蔽,得人警覺,則此心便在這裏。”

故:“學者工夫只在喚醒上”,“要常常喚醒,須是猛省”。

他说“吾儒之道”处处不离心:“如中庸說‘天命之謂性’,即此心也;‘率性之謂道’,亦此心也;‘修道之謂教’,亦此心也;以至於‘致中和’,‘贊化育’,亦只此心也。致知,即心知也;格物,即心格也;克己,即心克也。”

人心不能唤醒,就是心无安放处:韩愈之所以说孟子之后“道学”失传,就是因为后世学者全无“道心”,“尧舜相传,不过论人心道心,精一执中而已”——这就是儒家的“道统之传”。

而十六字心法的核心“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天理明,自不消讲学。”

“道统”,就是儒家之道的传承谱系,按朱熹的说法:儒家所传就是“道学”。他在《中庸章句·序》中说:道统之传始自尧舜。因为尧当时无文字, 道理只靠口耳相传。

因此尧传心法曰“允执厥中”。孔子则说:“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

朱熹以《论语》和《大禹谟》所述之道,提取“道心”,认为尧舜禹三代是以“允执其中”的传承而形成儒家传道体系的。

他列出的传道人物接着是皋陶、商汤王、伊尹、傅说、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召公,传至孔子;孔子以后,则有颜回、曾参,再传至子思、孟子。

其实最早提出“道统”概念并以之抗衡佛教的,是唐代的韩愈。但“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的韩愈,在朱熹认看来,他只是创造了这个名词。

他评价韩愈说:他“只为作文用”,对于“道”,则究之不深,“韩退之只晓得个大纲,下面工夫都空虚,要做更无下手处,其作用处全疏”。

所以他便接续二程等人的道统说,从深处用心“发明道学之源”,最终把“允执厥中”当作古圣相传的道学内容。

这是儒学发展的自觉选择,因为东汉以来,随着魏晋玄学的兴起,佛道两教日盛,发起“玄学”运动的儒家反而成了玄学的陪衬。

唐代高僧慧能融合道家学说,形成独特的哲学体系后,更是吸引了大量学者和信徒。这一时期的儒家地位极其尴尬,只剩下一块招牌,以至于出现了“儒门淡薄,收拾不住”的惨淡局面。

韩愈等人的反击,并没给儒学带来光复之光。因此,光复儒学成了两宋儒家的历史使命,他们以前所未有的积极姿态,门户大开,兼收博采,在批判中吸收道、佛等百家思想,立足儒学,化“佛老”而为我所用。

从“宋初三先生”石介、胡瑗、孙复,到“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以及王安石、司马光等人,一直到南宋,经过一二百年的积累发展,理学大厦终于完成于朱熹之手。

朱熹认为,孟子没后,中庸之道失传,“淫于老佛者”“日新月盛”,直到程颢、程颐兄弟横空出世,才延续了道统。

就是说,儒家道统,直到孟子千年之后的北宋,才由程颢、程颐接续上。

朱熹的“悟道”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时风使然,他早年也曾浸淫老佛二十余年,后师从程颐的二传弟子李侗,反复研习领悟,终于悟透“中庸之道”,故能融合儒道释,以“中道”贯通百家之学,并整合儒家传道谱系,而能“用中”。

由于朱熹在道学体系上的建树,加之“道学(理学)”成为元明清三代官学,因此,他的地位由南宋时期的“伪学”之宗,迅速转变为“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的旷世楷模。

他本人也被列为“孔门十二哲”中的第十一位,排在被孟子称为“似圣人”的孔子亲传弟子有若之前,成为唯一非孔子嫡传的儒者。 ‌‌



评论列表

水金木子
水金木子 1
2025-10-14 05:13
采用繁体字印刷不太正常,也没有必要。
箫帆&明心
箫帆&明心 1
2025-10-09 00:47
不要去研究什么是道心,这事说不明白,应该去做如何明心之道。
用户16xxx06
用户16xxx06
2025-10-09 06:51
天地人都是不均匀变化的电磁场,人之间有引力和斥力,二都相互依存和转换。天、地、物都是如此。 作用(付出、因)与反作用(回报、果),做好(强)自己。物理说实验、文献报告, 天地人都是变化不均匀的电磁场,只是大小而异。 万有力与电磁力的统一是:物体(粒子、星球)之间不但有引力还有斥力,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换,都是电磁力,质量也跟随变化。中子、原子是带电的,物体是带电的。物体内外都有变化的电参数,还有变化的机械参数。能解释太多的现象,包括人类社会现象。宇宙、地球、动植物是个大化工厂。 黑洞是一台非常大的水泵(风机) 真空有电流 时间是事物变化过程! 光内外同样有引斥力及转作用 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是基本平衡的,多善出少入积德。宇宙有平衡法则 从黑洞到量子,再到人都会纠缠,光子内外也有引斥力,还涡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