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被下属当众打脸,是该敲打还是该哄着?今天我要给你一个狠招

导语:不爽,先压住火,别炸毛。 被当众打脸,是个人都会不爽。 这感觉,我想带过团队的更能懂。 在台上你讲得激情澎湃
导语:不爽,先压住火,别炸毛。 被当众打脸,是个人都会不爽。 这感觉,我想带过团队的更能懂。 在台上你讲得激情澎湃,底下早已撇嘴翻白眼,甚至干脆低头玩手机,把你当空气。 在微信上布置任务,下属回个“嗯嗯”都算赏你的脸,有的直接玩起消失,2小时后再冒泡:好的,领导。 这时,恨不得当场掀桌:“你什么意思?!” 但要是真掀桌吼出来,那可就输得连裤衩都不剩了。这一吼,除了嗓门大,屁用都没有。 当被下属当众打脸,第一步,不是发作,是憋住。 为什么呢?接下来我们聊一聊。 01 且慢! 别急着想怎么收拾下属 关起门来,点根烟或泡杯茶,先问问自己这4个问题。 第一问:我最近是不是太软了? 许多管理者在忙碌中忽略了最基本的底线维护。 工作分配下去后不闻不问,出现问题不及时纠正,做得好也没有肯定。时间一长,团队就会失去方向感。 这就像开车没有车道线,大家自然会随意变道。领导必须明确自己的红线在哪,并让每个人清楚触碰红线的代价。 第二问:我分配的任务公平吗? 检查一下最近的任务分配。是不是脏活累活总是那几个老实人扛?而出风头的机会总落在心腹身上? 公平,不是平均主义,但一定要做到流程正义。如果有人因为觉得被不公对待而甩脸色,那可能不是下属狂,是领导太偏心。 人心都是肉长的,长期被差别对待,换谁都会有情绪,你的分配机制要调整。 第三问:我有没有管到点子上? 有些领导,开会能讲半小时废话,关键决策却不敢拍板,小事上指手画脚,大事上模棱两可。 下属不服,往往不是不服管,而是不服你管得水平。 所以,必须让自己专业起来,下属服的是领导的专业力与决断力,而不是你的职位高低。 第四问:我多久没和他认真聊过了? 很多时候下属甩脸色,不是对工作有意见,而是单纯对你这个人有了情绪。 家里出事了、身体垮了、觉得自己被冷落了……你要是压根不关心,他凭什么给你好脸色? 管人要先管心,再管事,把心放在第一位。 02 关键看 这个人值不值得花心思 下属让你心里不爽,别说我对谁都一样,这种场面话。 领导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管理资源更是有限,你的好脸色、耐心、机会,要留给最值得的人。 对不同的下属,你的策略也要天差地别。 (1) 对牛人,哄着干 他是团队扛事的,少了他项目可能转不动。这种人甩脸色,往往真有事。 别端官架子,私下找个安静的地儿泡杯茶,开口先问:“最近是不是太累了?我看你情绪不太对,还是有其它想法?” 当然,这也不是要你无原则地去哄,而是带有尊重地沟通。 如果是资源没给够、支持不到位,当场表态:“这部分我来协调,明天就落实。” 哄牛人,不是认怂,是保大局,他气顺了,才能继续扛大旗。 (2) 对庸人,看着干 能力一般、贡献平常的普通员工,还学人甩脸子?别急着回应,先晾他几天。 不单独沟通,不额外安抚,该派活派活,该开会开会。 但这类员工毕竟是团队的大多数,他们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团队基础,所以还要暗中观察是真有委屈,还是纯属摆烂? 如果只是情绪上头,晾两天自己就缓过来了,如果变本加厉,那就得考虑这人该不该留了。 (3) 对愣头青,敲打着干 性格直率的,一般缺乏分寸感,他们的情商也不算太高。对这类下属,该打磨时绝不手软。 选个公开场合,比如例会,点名问:“XX,上次说的方案进度如何?说说看。” 如果他答不上,严肃提醒,团队不讲情绪,只讲结果。有困难可以提,但别带脸色上班。 话不重,但态度明确,我可不惯你这臭毛病。 03 敲打并不是摆架子 哄人也不是装孙子 敲打是技术活,哄人是艺术活,一场谈话想两个目的同时进行,显得你很幼稚。 敲打,要狠在理上。 好的敲打,是让下属意识到你触犯了规则,而我有权执行规则。 别吼“你什么态度!”,而用事实说话:“你这个反应,会影响团队协作氛围。我们可以沟通问题,但拒绝情绪化。” 对事不对人,指出后果,不攻击人品。必要时,拉上制度说话:“按考核规定,消极怠工可是要记录影响的。” 哄人,要暖在点上。 哄人,不是赔笑脸说别气了别气了。哄,是我看得到你的价值,也愿意为你协调资源。 遇事点出他的价值:“这个项目离不开你,你有什么难处,直接说,我帮你解决。” 如果他家里真遇到困难,给一句:“你先处理家事,工作我们协调,调休也行。” 这一句,比请客吃饭管用十倍。 听到没?听到的是关心+解决方案,而不是空头安慰。 最重要的一点,别又打又哄,精分似的。 今天你骂完人家,明天又怕他不爽跑去给颗糖,这是最要命的。 在一件事里,要么立规矩,要么给支持,别混着来,否则下属只会觉得你人格分裂、好拿捏,甚至摆起主家位置。 04 最狠的一招 让他意识到输的是谁 管理的最高境界,不是你把下属干趴下,而是让他自己觉悟,这件事不应该就这么完了。 你要提前布局,让下属自己走进来,亲身体会到一个道理,跟领导对着干,尤其是无谓地情绪化,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在这,给大家出一个小小的思考题。 一个核心骨干因为觉得分配不公甩了脸色,领导哄了他,也做了调整。接下来,有一个重要且能见大老板、出风头的项目机会。另一个能力稍逊,但态度积极、永远支持你的下属A,和这个核心骨干B,都适合。 此时,要是你,你选谁? 必须选A。 这不是报复,这是管理者的清醒。你要让全团队都看到能力很重要,但态度和信任更重要。 你把机会给了B,他会觉得领导还是得哄着我,下次变本加厉。而其他下属也纷纷效仿。 你把机会给了A,是在树立一个鲜明的导向,我认可能力,但我更看重人品和格局。B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他会反思如果当时我没甩那个脸色,这个项目是不是就是我的? 这种肉到嘴边又飞了的疼,远比你骂他100遍要清醒的很。 ✎写在最后 所以,下属向你撂挑子、甩脸色,别总纠结到底该硬还是该软? 聪明的领导,墙上挂根棒槌,兜里揣把糖。棒槌不轻易砸,但人人都看得见;糖不随便发,该甜的时候也绝不小气。 最后赢得的,永远是脑子比脾气快的人。 看完这篇文章,被下属当众打脸是该敲打呢?还是该哄着呢?你来给大伙支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