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要复仇》
韩国人在写实这种风格上是近乎疯狂的认真与细致,令人震撼之余,更加深切同情东亚诸国的相似性,意识地运用邪恶的精神潜在倾向、黑色幽默、极端暴力和聪明的转折,来实现了一种更黑暗的电影拍摄手法。戏剧性不是目的,接二连三惨死的角色明知复仇无法复活爱人,但还是义无反顾的持刀向前,最后河中杀戮的画面,呈现出了某种极致的美感,惨烈的场景甚至有些令人窒息。

2.《局内人》
看似简单的劫案背后,隐藏着权力、贪婪与复仇的深层纠葛,而“局内人”这一概念贯穿全片。把韩国政界,商界,新闻界,甚至是韩国民众都黑了个遍,暗黑肌理裹着权力绞杀,贪腐者的虚伪与底层反击的狠劲戳心,结局爽感里藏着对现实的讽刺。风干的鱿鱼,最后这段台词真的又拔高了一层,一五年的电影到现在十年了,人们经历了这么些大事件,确实印证了互联网没有记忆。

3.《燃烧》
《燃烧》以阶层差异为刃,剖开韩国社会贫富间的割裂与碾压,用隐喻戳破底层向上攀爬的绝望,是阶级矛盾的冷峻镜像。女人即仓房,阶级是诱饵,写作者陷入了生命体验的执念,李沧东放弃了精巧紧凑的剧本创作,从容不迫但是步步惊心,韩国青年演员的演技惊人,生命的空洞回想燃烧成了灰。结尾留白让故事具有多层解读空间,镜头语言优雅迷人,调度更是流畅高级。

4.《密阳》
本片将视角聚焦于一位因残酷生活而崩溃的女人,全度妍将角色灵魂的痛楚与挣扎以极具感染力的表演体现了出来。故事并没有悲惨到无可复加,总是在希望中失望,哪里都是密阳,正如那句话:有两样东西不能直视,一个是太阳,一个是人心。简单的对话和情节表述着上帝死了,以及最后剪头发那段,自己把头发接着剪短了,似乎暗示着主体性的回归。

5.《亲切的金子》
《亲切的金子》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普通人报起仇来也可以这么凶残,红蓝的颜色交织仿佛金子的内心冲突,混邪的宗教呈现,韩国电影面对暴力时往往选择以暴制暴的解决方式。后面几个孩子的家属去报仇的部分把人物的心理刻画的淋漓尽致,影片有极不寻常的叙事手法和荒诞不经的人物群像,生存是斗争,死亡是重生,朴赞郁让私人复仇成为割裂过去的仪式,由悲伤的人们共同完成。

6.《母亲》
和《杀人回忆》差不多的格调,身处无垠的罪恶感与痛苦的荒原,只有遗忘才能若无其事的活下去,傻子、弱者与边缘人的叙事,加入了母亲的主题变异。影片用冷冽的镜头剖开人性,母爱本是温暖的铠甲,却在现实的挤压下变成锋利的刀刃,剧情层层反转,让人在悲伤中反思何为真正的守护与救赎,结局很强的荒诞与现实交错的错愕感,戏剧悬疑感很强。

7.《小姐》
很多人说不如《指匠情挑》,但我感觉这版更加完美,那是一种长期在东亚儒家环境浸淫下才会感悟到的阴暗情感,开篇看似平淡的日常细节,实则全是暗藏的伏笔,主角每一次的选择,都在牵动着后续的剧情走向。通过三幕式结构,层层递进地展现了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每个角色的真实目的和关系都在反转中逐渐清晰,直到结局揭晓,才惊觉所有碎片化的线索早已串联成闭环。

8.《看见恶魔》
《看见恶魔》讲述了一个社会极端犯罪分子碰上韩国中情局的特工,两个极端的人心中的恶占满了全部,最终只能以最残酷的互相伤害来结束一切的故事。恶魔有好坏之分吗?以暴制暴很符合人性最深层的欲望需求,随着男主以极端的方式报复凶手,观众都体会到了宣泄暴力的快感,然而在报复完成的那一刻,又和男主一样感到深深的空虚和痛苦。

9.《老男孩》
将暴力与性完美融入的古典乱伦悲剧,一部单论技巧就已经无出其右的作品,时间与空间的错乱感让观众跟随主角一同坠入地狱,暴烈、极度风格化的叙事,无比变态的故事,却通向了一个看似光明,实际上更绝望的结果。这部电影以极致的悬疑氛围和颠覆性的剧情,将人性的扭曲推向极致,它冷眼旁观一个灵魂被系统性地摧毁与重塑,大秀的负罪感是复仇者设计的终极刑罚。

把老实人给逼急的9部复仇韩影,人性的阴暗面被展露无遗。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