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曹操杀杨修之后,与卞夫人给杨彪夫妇写信,他们信中写的什么?

近来读《三国志集解》发现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公元219年秋,曹操临死前几个月,找了个罪名把杨修杀了。然后他自己给杨修之父杨

近来读《三国志集解》发现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公元219年秋,曹操临死前几个月,找了个罪名把杨修杀了。然后他自己给杨修之父杨彪写了一封信,还让妻子卞夫人给杨修的母亲袁氏写了一封信,杨彪与妻子分别回信。

杀人之子,然后写信,儿子被杀却不得不回信,他们四个人在信中都写了些什么呢?

曹操《与太尉杨彪书》

《古文苑》:操与彪书曰:“与足下同海内大义,足下不遗,以贤子见辅。比中国虽靖,方外未夷。今军征事大,百姓骚扰。吾制钟鼓之音,主簿宜守。而足下贤子恃豪父之势,每不与我同怀。即欲直绳,顾颇恨恨。谓其能改,遂转宽舒。复即宥贷,将延足下尊门大累,便令刑之。念卿父息之情,同此悼楚。”

据《古文苑》记载,曹操给杨彪写信:与您共扶汉室,不嫌弃我,让儿子辅佐我。虽然中原稍安,但吴蜀未平,现在军事行动繁重,百姓骚乱。我指定法令,作为主簿,杨修应当遵守。但却往往因为出身、您的权势,每每与我相反。

想要立即依法办理,但又顾念您的情面,希望他能够改正,于是宽恕了他,但是考虑到这样下去,可能连累您的家族,所以依法刑杀了他。但念及白发人送黑发人,还是非常同情您的。然后曹操给杨彪送了很多东西,表示自己的心意,包括衣服、器具、仆人。

彪答书曰:“彪白。雅顾隆笃,每蒙接纳,私自光慰。小儿顽卤,谬见采录,不能期效,以报所爱。方今军征未暇,其备位匡政,当与戮力一心,而宽玩自稽,将违法制。相子之行,莫若其父,恒虑小儿,必致倾败。足下恩恕,延罪迄今。近闻问之日,心肠酷裂。凡人情谁能不尔?深唯其失,用以自释。所惠马及杂物,自非亲旧,熟能至斯?省览众赐,益以悲惧。

杨彪死了儿子,悲痛万分,但还是给曹操回信:感谢您的照顾接纳,无比欣慰。小儿顽劣,但一直受到重用,可惜不能与您勠力同心,违反法制。知子莫若父,我早知道杨修肯定会倾败,是您的一直宽恕,才拖延到今天。

近来听闻杨修被杀的消息,心肠断裂的感觉,人之常情都是一样的,只能用杨修违法来安慰开释自己。所赠送的马匹及各种物品,不是亲旧,不可能做到这种程度。看到这些赏赐之物,更加的悲伤。

卞夫人《与杨彪夫人袁氏书》

卞顿首:贵门不遗,贤郎辅位,每感笃念,情在凝至。贤郎盛德熙妙,有盖世文才,阖门钦敬,宝用无已。方今骚扰,戎马屡动,主簿股肱近臣征伐之计,事须敬咨,官立金鼓之节,而闻命违制,明公性急忿然,在外辄行军法。卞姓当时亦所不知,闻之心肝涂地,惊愕断绝,悼痛酷楚,情自不胜。夫人多容,即见垂恕,故送衣服一笼,文绢百匹,房子官锦百斤,私所乘香车一乘,牛一头,诚知微细,以达往意,望为承纳。

曹操不光自己给杨彪写信,还让卞夫人给杨彪的妻子袁氏写信。大意如下:贵门不嫌弃,以贤德的儿子辅佐曹操,每念及此都非常感动。然后夸了一顿杨修,但是很快转到正题。大意和曹操一样,现今扰乱,杨修作为主簿,在行军之中违犯军法,被曹操咔嚓了。

我当时没在现场,听说这个消息之后,就像心肝被涂在地上一样震惊悲痛。希望夫人能够多多包容,曹操的性格就是急躁、严刑峻法。现在送给您衣服一笼、文绢一百匹,香车一辆,牛一头,东西不值得一提,只是表达微意,希望您能收下。

彪袁氏顿首顿首。路岐虽近,不展淹久,叹想之劳,情抱山积。曹公匡济天下,遐迩以宁,四海归仰,莫不感戴。小儿疏细,谬蒙采拾,未有上报。果自招罪戾,念之痛楚,五内伤裂。尊意不遗,伏辱惠告。见明公与太尉书,具知委曲。度子之行,不过父母,小儿违越,分应至此。怜其始立之年,毕命埃土,遗育孤幼,言之崩溃。明公所赐已多,又加重赍,礼颇非宜,荷受辄付往信。

杨彪夫人回信给卞夫人:顿首两拜,好久没有收到您的信件,甚是想念。曹公匡济天下,无人不服,我的儿子粗疏,很幸运的被重用,还没有什么回报的,却自己招致罪过,想到这里内心悲痛欲裂。

感谢您来信告诉我,通过曹公与杨太尉的信,我已经知道了杨修被杀一事的全部经过。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儿子,杨修之死是咎由自取。只是可怜他才三十岁就死了,儿子幼小,一说到这里就要崩溃。曹公所赏赐已经很多,您又赏赐,不合礼数,赏赐随信件送回。

弘农杨氏,四世太尉,也是汉末顶级的士族,杨彪曾任东汉太尉,三公之首。杨修之死,历来存在诸多说法。但曹操杀了杨修,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不管曹操因为什么原因杀了杨修,他都得写信给杨彪解释一下,并且还让夫人给杨修母亲也写信。

参考资料:卢弼《三国志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