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里的秋意,去品味秋天独特的韵味,去感受岁月的静美画卷

诗意文化有美学 2024-08-24 20:06:43

当第一缕秋风悄然拂过大地,秋意便如同轻盈的舞者,在天地间翩翩起舞。而古诗词里的秋意,更是如同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缓缓展开,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演绎着生命的静美。“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古诗词里的秋意,是一种澄澈与高远;“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古诗词里的秋意,是一份深沉的思念。

古诗词里的秋意,去品味那一份独特的韵味,去感受那岁月的静美画卷!

秋意

宋-黄庚

梧叶翻风敲老树,蛩声带月泣寒莎。

只消些少闲风月,便觉客窗秋意多。

“梧叶翻风敲老树,蛩声带月泣寒莎。” 首句中,梧叶在风中翻动,敲击着老树,一个 “敲” 字赋予梧叶以动感,生动地描绘出秋风中梧叶飘落、与老树相互碰撞的情景。次句里,蛩声伴随着月光,在寒莎中哭泣。“泣” 字将蛩声拟人化,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这两句通过对梧叶和蛩声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清冷。

“只消些少闲风月,便觉客窗秋意多。” 后两句中,诗人感慨只需一点悠闲的风花雪月,便觉得客居之窗充满了浓浓的秋意。这里体现出诗人细腻的感受力,即使是些许的自然景象,也能引发他对秋意的深刻感悟。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在客居他乡时的孤独与惆怅,借秋意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慨。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意象,营造出了浓郁的秋意氛围,表达了诗人在秋天里复杂的情感。

秋意二首 其二

宋-李纲

清霜夜落梧楸树,脱叶惊风陨如雨。

一番扫尽一番新,策杖闲将黄叶数。

“清霜夜落梧楸树,脱叶惊风陨如雨。” 首句描绘了一个清冷的秋夜场景,清霜在夜晚悄然落在梧楸树上。“清霜” 一词点明了季节的寒冷,也为整首诗营造出一种肃杀的氛围。接着 “脱叶惊风陨如雨”,狂风袭来,树叶纷纷飘落,如同雨点般坠落。这里的 “脱叶” 和 “惊风” 相互呼应,生动地展现了秋天树叶在风中飘落的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一番扫尽一番新,策杖闲将黄叶数。” 后两句笔锋一转,从自然景象转向诗人的活动。树叶被扫尽后,又会有新的树叶落下,形成一种不断更替的循环。诗人拄着拐杖,悠闲地数着飘落的黄叶。这里的 “策杖闲将黄叶数” 表现出诗人在秋意中的闲适与从容,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更替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树叶飘落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受。既有对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又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秋意

宋-蒋廷玉

秋意如诗淡,又如湘水清。

无家人易感,有笔画难成。

月冷砧千杵,江空雁一声。

梦回蕉叶上,残雨几番鸣。

“秋意如诗淡,又如湘水清。” 首句将秋意比作诗,且是淡淡的诗,形象地传达出秋意的那种淡雅、清幽之感。接着说秋意如同湘江之水般清澈,进一步强化了秋意的纯净与澄澈。这两句从整体上为秋意定下了一个清新、淡雅的基调。

“无家人易感,有笔画难成。” 此句从情感角度切入,强调了在没有家人陪伴的时候,人更容易感受到秋意带来的惆怅。而秋意又是如此复杂微妙,即使有画笔也难以将其完全描绘出来。这里既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之感,又凸显了秋意的难以捉摸。

“月冷砧千杵,江空雁一声。” 这两句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来烘托秋意。清冷的月光下,传来阵阵捣衣声,给人一种凄凉之感。江面上空荡荡的,只有一声雁鸣划过,更增添了秋的寂寥。这里的 “月冷”“砧千杵”“江空”“雁一声” 等意象,共同营造出了浓郁的秋意氛围。

“梦回蕉叶上,残雨几番鸣。” 结尾以梦境作结,诗人梦回之时,仿佛置身于蕉叶之上,而此时残雨不断地滴落,发出阵阵声响。这里的 “残雨几番鸣” 进一步强化了秋的哀愁,同时也给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空间。

整首诗通过对秋意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在秋天里的孤独、惆怅之情,意境优美,情感真挚。

秋意三首 其二

宋-周紫芝

老去何曾健,秋来白发新。

万方多难日,四海独愁人。

论愧倾三耳,年今已六身。

太平犹眼见,知复几青春。

“老去何曾健,秋来白发新。” 开篇便流露出一种岁月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诗人感叹随着年岁增长,身体不再健壮,而秋天的到来更是增添了新的白发,形象地表现出时光的无情和衰老的不可抗拒。

“万方多难日,四海独愁人。” 这两句将个人的愁绪与国家的困境紧密相连。当时国家处于多灾多难之际,诗人深感忧虑,觉得自己仿佛是四海之中独自愁苦之人。此句展现了诗人胸怀天下的责任感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论愧倾三耳,年今已六身。” 这里诗人表达了对自己才学和能力的自谦。“论愧倾三耳” 可能是说自己的言论不足以打动他人,而 “年今已六身” 或许是在感慨岁月匆匆,自己已到暮年,却未能有所作为。

“太平犹眼见,知复几青春。” 结尾处诗人流露出对太平盛世的渴望和对青春已逝的无奈。他回忆曾经见过的太平景象,却不知道还能再有多少青春岁月去等待和期盼国家的安宁与繁荣。

整首诗以秋意为背景,融合了个人的衰老之感、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太平盛世的向往,情感深沉而复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平塘秋意

明-陈琏

平塘波浪深,荷叶鸣秋响。

惊起锦鸳鸯,双双共来往。

“平塘波浪深,荷叶鸣秋响。” 诗的开篇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又富有动感的画面。平塘的波浪深邃,暗示着水域的广阔与深沉。“荷叶鸣秋响”,赋予荷叶以声音,将静态的景物动态化。在秋天的氛围中,荷叶的声响仿佛是大自然演奏的乐章,传递出一种静谧中的灵动。这一句既点明了季节是秋季,又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秋意笼罩下的平塘景色。

“惊起锦鸳鸯,双双共来往。” 此句中,突然出现的锦鸳鸯打破了平塘的宁静。它们被意外惊起,“惊起” 一词瞬间让画面充满了戏剧性和张力。而 “双双共来往” 则描绘出鸳鸯的亲密与和谐,它们成双成对地在平塘中穿梭往来,为清冷的秋景增添了一抹温暖和生机。这不仅展现了自然生物的活力,也从侧面烘托出平塘环境的优美宜居。

整首诗以平塘为背景,通过对波浪、荷叶和鸳鸯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秋天的独特韵味。既有秋天的宁静与深沉,又有生命的活力与温暖,营造出一种既清新又富有诗意的意境,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平塘秋意的美妙与动人。

秋意

明-于谦

溽暑随风散,微凉趁雨生。

萧萧树头叶,已解作秋声。

“溽暑随风散,微凉趁雨生。” 首句写夏天的闷热随着风渐渐散去,一个 “散” 字形象地表现出暑气消退的动态过程。接着说微微的凉意趁着雨势而生,“趁” 字赋予了凉意一种主动性,仿佛它在等待着雨的到来,生动地传达出秋天初临的感觉。这两句通过对暑气消退和凉意产生的描写,简洁而准确地勾勒出季节转换的情景。

“萧萧树头叶,已解作秋声。” 后两句将视角转向树梢的树叶。“萧萧” 一词描绘出树叶在风中摇曳的声音,“已解作秋声” 则赋予树叶以人的感知,好像树叶已经理解并开始演奏秋天的乐章。这里通过树叶的声响来表现秋意,以小见大,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秋天的到来。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清新自然。于谦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和生动描写,将秋天初临的微妙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表达了他对季节更替的敏锐感受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题一片秋意图二首

明-胡俨

欲揽芙蓉上采舟,浦云烟树隔沧洲。

眼中只觉秋光好,何事骚人却怨秋。

“欲揽芙蓉上采舟,浦云烟树隔沧洲。” 首句描绘出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诗人想要登上采莲之舟去揽取芙蓉,给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接着 “浦云烟树隔沧洲”,江边的烟雾和树木将远处的洲渚隔开,营造出一种朦胧、悠远的意境,展现出秋天特有的空灵之感。

“眼中只觉秋光好,何事骚人却怨秋。” 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感悟。在诗人眼中,只觉得秋光美好,这与传统文人墨客常常哀怨秋天的情感形成对比。诗人对秋光的欣赏体现出他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感知。同时,也引发人们对于秋天的重新思考,为什么骚人墨客们常常抱怨秋天,而实际上秋天也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呢。

整首诗以秋景为背景,通过对芙蓉、烟树等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诗人自身感受的抒发,展现了秋天的美丽与独特,表达了诗人对秋光的赞美和对传统悲秋情感的反思。

秋意

明-刘崧

帘外纤尘寂不惊,满庭秋意坐来清。

閒门白日无人过,犬吠阶前落叶声。

“帘外纤尘寂不惊,满庭秋意坐来清。” 首句描绘了帘外纤尘不染、寂静无声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接着说满庭都是秋意,当人坐下感受时,只觉得一片清澄。这里的 “秋意” 不仅仅是自然的季节之感,更有一种心灵上的宁静与澄澈。

“閒门白日无人过,犬吠阶前落叶声。” 这句进一步强化了秋的寂静。闲门在白日里无人经过,只有犬吠和阶前落叶的声音。“无人过” 突出了环境的清幽和宁静,而犬吠和落叶声则以动衬静,更加凸显了秋的静谧。落叶本是秋的象征,与犬吠声一起,为画面增添了一份淡淡的哀愁和萧索之感。

整首诗通过对秋景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在秋天里的独特感受,既有对秋的喜爱,又有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

题湖山秋意图

明-蓝智

白水青山澹澹秋,晚凉同醉木兰舟。

西风无限江南意,杨柳芙蓉不解秋。

“白水青山澹澹秋,晚凉同醉木兰舟。” 首句描绘出一幅宁静的秋日山水画卷。白色的水流与青葱的山峦在秋天里呈现出一种淡雅的风貌,“澹澹秋” 三个字营造出一种空灵、清幽的氛围。接着说在晚凉时分,一同在木兰舟上沉醉,给人一种闲适、悠然的感觉,仿佛能让人置身于那个美好的秋夜场景之中。

“西风无限江南意,杨柳芙蓉不解秋。” 西风带来了无尽的江南韵味,然而杨柳和芙蓉却似乎不懂得秋天的到来。这里的 “西风” 既点明了季节,又增添了一种萧索之感。而杨柳和芙蓉在诗人眼中仿佛对秋天的到来毫无察觉,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姿态,与秋天的氛围形成一种反差,更凸显出秋天的独特韵味和诗人对秋意的细腻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湖山秋景的描绘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对江南风光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之情,意境优美,富有诗意。

眼儿媚·秋意(壬午)

清-贺贻孙

芙蓉未老蓼花收。吹落古沙头。

七分露蕊,三分霜叶,抵十分秋。

伤心宋玉难成句,抱月对红楼。

半生酒病,半生诗癖,搅一生愁。

“芙蓉未老蓼花收。吹落古沙头。” 开篇描绘了一幅秋景图,芙蓉还未完全凋零,蓼花却已开始凋落,被秋风吹落在古老的沙头上。芙蓉与蓼花的状态对比,暗示了秋天的渐进,营造出一种淡淡的秋意氛围。

“七分露蕊,三分霜叶,抵十分秋。” 这里通过对露蕊和霜叶的描写进一步强化秋意。七分的露蕊和三分的霜叶共同构成了十足的秋天,细腻地刻画了秋天的特色景象,既有点缀着露水的花蕊所展现的清新,又有经霜后的树叶所带来的萧瑟之感。

“伤心宋玉难成句,抱月对红楼。” 此句引入了宋玉这个历史人物,宋玉以悲秋著称,而此时诗人的心境如同宋玉一般,面对秋天的景象,伤心到难以成句。抱月对红楼的画面,更增添了一种孤独、忧伤的氛围,诗人在清冷的月光下,对着红楼,内心的愁绪愈发浓郁。

“半生酒病,半生诗癖,搅一生愁。” 最后三句总结了诗人的人生状态。半生为酒病所困,半生又有诗癖,这两者交织在一起,搅扰了诗人的一生愁绪。在秋天的情境下,这种愁绪被进一步放大,体现了诗人对自己人生的感慨和无奈。

整首词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写以及对自身情感和人生状态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秋意之愁,意境凄美,情感深沉。

4 阅读:192

诗意文化有美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