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河南历史文化在当代传播中存在着观念落后,传播的广度和力度不足,传播手段落后,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
河南历史文化的有效传播,关键是要在传播观念、传播途径和途径上进行创新。其重点是对新媒体的科学运用,如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动漫网络游戏、微信博客等,以及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播方式进行创新。
河南传统历史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位置和作用河南有“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之称,其历史和文化底蕴极为深厚。
以河南为核心的中原地区,既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发源地,又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发源地。河南作为中华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占据了3000年的时间。
宋朝司马光有一句话,说得好:“如果要问古今中外的兴衰,你就只望洛阳城”。
《文化的力量》对河南的历史与文化,也有很高的评价:“河南的历史,曾经是中国历史的精华与精华,不但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影响,对现在,对未来,亦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2011年,《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指出,中原经济区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悠久历史的区域,是国家改革开放和发展的重要区域。
河南的历史与文化,其内涵应该是河南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它是河南各民族的历史特征的综合体现,但又与其他地方的文化有很大的区别。河南是中国的主体,也是华夏人最早的聚居地,而现在大多数人的祖先就生活在这里。
四千多年以前,河南被称作“中国”、“中土”,是由于它位于中国九州的中央。
河南的历史文化,其实就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中国数千年文明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和支柱,有着其他地区不可取代的根脉。
刚刚卸任的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在其著作《文化的力量》中,把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的历史和文化,总结为:“中原文化,从历史上讲,就是中原自新石器时代以来,各民族各民族的文明发展。“中原文化”,从“空问”的视角来看,就是指中原地区在物质与精神两方面所形成的综合。
中原文化,广义上可延展至河洛,燕赵,荆楚,齐鲁,三晋,三秦等等。
中原文化,从微观上说,主要是指河南地区的河洛文化。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同时,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冲突。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如果缺少了内在的生命力,没有了清晰的走向,缺少了自强不息的精神,缺少了现代化的沟通,就会在竞争中处于消极的地位,失去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最后被“文化趋同”的浪潮所吞没。
从2009年开始,当时任河南省委书记的卢展工在全国范围内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原崛起”的问题,并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中原经济区”这一概念也逐渐被人们所熟知。
2012年11月2日,随着《中原经济区地图》的编制,中原经济区的规划和规划已经基本确定,“中原经济区”正式确立,“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已经上升到了国家的战略高度。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将“华夏历史文化遗产创新区”作为中原经济区五项战略目标之一,并将其列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区域。
“借力”发展中原经济区,发挥河南特有的历史和文化优势,对中原文化进行再一次的挖掘和传承,使河南文化重新焕发生机,从而提高河南的文化软实力,这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广大河南省文化人的当务之急。
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在“中原经济区”的小背景下,如何整合河南的历史文化资源,并以其为载体,以“低能耗、高效益、低污染、高发展潜力”为目标,提升河南省的“文化软实力”与“核心竞争能力”,从而提升河南省的“工业结构”与“产品”的质量与质量,是河南各级政府与有识之士共同的任务。
传承与传播是历史文化的生命力与功能的发挥。因此,如何使河南的历史文化重现昔日的辉煌,从而推动河南当前的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必须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历史文化的传播途径进行创新。
浅谈河南文化传承中的几个问题历史文化的活力在于传承和发展,而传承和发展的先决条件就是传播。其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将直接关系到对其传承和发扬的成效。
因此,在河南地区进行历史文化传承工作时,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才能更好地进行应对措施的探索,并建立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意识形态的闭塞和保守
河南地处内陆,长期以农业为主,长期生活在封闭、保守的环境中,人们的思维方式比较封闭、落后,缺少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
对地方文化的深层内涵没有充分的理解和发掘,也没有开拓和创新的远见卓识,传播观念的狭窄,造成了许多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被闲置,被低级的开发利用,常常被沿海地区大胆的推广,就拿梁祝故事资源来说,因为《梁山伯与祝英台》在越剧中的影响力,宁波的"梁祝主题乐园"也因此而声名鹊起。
现代化传播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工业理念为基础而形成的,如果人们的思想观念落后,那么即使拥有了现代化的传播手段,由于人力资源和消费观念的滞后,也会导致传播效果不佳,效率不高。
(二)文化资源丰富,但传播的广度和力量不足
河南的文化底蕴深厚,在我国的历史上,曾以其政治、经济中心的身份,驰骋四方,如今,这种身份优势已经不复存在,北方有强大的政教文化,南方又有吸引人的商教文化,中原文化虽有诸多优势,但对外国的影响力却远不如宋元以前那么大了。
而河南“走出去”的特色栏目,如“梨园春”,以及“风中少林”等,更是彰显了河南文化“走出去”的决心与力量。
然而,从河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目前的传播成效来看,还远不够全面,河南要系统地整理和整理好现有的优秀文化资源,并进行系统的规划,选取适当的传播媒介和方式,进行大规模的、系统化的创新发展,综合运用影视、动漫、网络等新媒体,全面地、系统地对古代和当代的优秀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宣传和渗透。
(三)推广与沟通工具落后
文化传播产业本身就是一种创意产业,它除了要依托于丰富的文化资源之外,还要利用创新的方式,对新的文化资源进行创新开发。
努力发展出一种与时代需求相适应的时尚文化和消费文化,以满足当前市场中的大众娱乐和设计文化,同时也要进行一系列能够让人们积极参加的现代文化活动。
这是一条包含了动漫、影视、网络、衍生产品、主题公园等众多领域的产业链,是一条拥有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核心竞争力的文化资源。
如何把优秀的文化运用到动漫、娱乐、影视与出版以及其他衍生产品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这一方面,我们现在所做的还不够多。
(四)文化管理与规划仍不能融为一体
由于我国体制改革的原因,各文化传媒管理部门存在着条块分割、行业分割、地域分割等现象,一方面,很难形成合力,没能把工业集群发展起来。
另一方面,政企不分,也让运营单位很难适应。
首先,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文化演出,影视制作等属于各自的主管部门。
由于传统的文化事业单位都是条块分割的,所以河南省一直在进行着文化体制改革的尝试和探索,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加速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例如:报纸、广播、等主要新闻媒介实行公有制,在对宣传业务与运营业务进行科学区分的基础上,将运营部门剥离出去,改制成企业,除了河南豫剧院继续保持事业性质以外,所有的艺术团、艺术馆、戏院、剧场、歌舞厅等,都实行了转制、改制等措施。
但因为这是一种以政府行政手段为基础的重组,因此,如何把结构调整与体制转型相结合,如何适应真正的市场竞争,如何在条块分割的情况下,合理分配文化市场资源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其次,就是地理上的隔阂,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有组织的、有计划的文化传播企业,所以,在各地区的政府、文化宣传部门,其文化发展的方针、计划都不一样,这就导致了原本应该是广泛而统一的中国文化,缺少了对其进行整体的统筹和统筹,导致了其在传媒行业的形成过程中,呈现出一种单一、低水平的状况。
同时,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经营的文化机构,在面对不同地区的政府、行业机构时,往往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也会对文化传播事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河南传统历史文化的有效传播策略和建议(一)坚持政府领导地位
河南历史文化的当代传播,不同于一般的工业开发,它是一种既有政策性又有实践性的工作,是一种以政策导向为主的工作。
第一,要继续发挥新闻媒体的主导作用,始终把好舆论的方向。在一个信息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要对大量的信息进行筛选、筛选,我们要发挥政府权威的作用,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引导人们的精神文化,对河南进行更多的积极的宣传。
第二要以“三贴近”为核心,加强舆论引导,加强改革发展,加强宣传创新,提高新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新闻工作的影响力。
在对历史文化进行现代传播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掌握正确的引导方向,要体现出社会的正价值和正能量,还要对文化消费心理进行研究,要与消费市场相结合,要使其富有感染力和可接受性。
第三,必须有一定的政策保证,才能实现历史和文化的现代化。
首先,传播的整体规划要有一定的政策基础,河南历史文化的现代传播应当纳入中原经济区的整体规划,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整体上对河南历史文化的传播进行统筹安排,在此基础上,要考虑到文化传播事业和产业,城乡不同区域的文化传播,以及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传播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没有一套完整而系统的政策基础,很难实施。其次,对传播主体进行制度变革,要有一定的政策基础,河南的文化传媒,不管是在事业上,还是在工业上,都正面临着体制上的变革。
河南历史文化的现代化传播,必须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各项政策,制定地方文化传媒机构、传媒企业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并进一步加强国有传媒机构的改革。
第四,宣传的经费也要有政策保证。在发展文化传媒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国家的财力和财力,对其进行引导,提供一些财务上的支援。
在河南历史文化产业发展中,国家应通过税收政策对其进行调控。税务机关要按照国家、省、市、区、县、乡、镇、社区等相关部门的有关规定,认真贯彻落实好。
强化对试点单位、新办的文化传播企业、新兴文化传播产业等文化传播企事业单位的税收支持,并将文化传播企业应该享有的国家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二)积极开展文化指导工作
文化的传播离不开观众,河南当前的文化消费市场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着现代传媒的发展。
河南省由于其庞大的人口数量和农民的整体素质,导致了其文化消费水平仍然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
根据省民调中心在2012年对4000多个城市和农村样本进行的文化消费情况的调查,城市居民所接受的文化媒体依然是最多的,其次是网络、书报,而电影和音像制品的消费则处于低迷状态。
而话剧、音乐会、交响乐等的消费则是排在最后一位。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我国的文化消费较为集中,这对整个传媒的发展不利。
所以,无论是政府还是媒体,都有责任探索出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方法,用宣传教育的方法,来提倡现代传播和文化消费的观念,开展传媒素养教育,让人们养成良好的文化消费习惯,从而在整个社会中,树立起一种观念,那就是文化是发展的根本,而文化的繁荣和居民的文化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才是发展的最高目标。
(三)科学落实历史与文化的近代传播
河南历史文化已经具备了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和方法,但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仍然会遇到许多问题,要注重科学执行,避免出现某些问题。
只注重经济利益,忽略社会利益。当前,社会上出现了以宣传历史文化为幌子,搞“政治”为目的,搞“政治”为目的的现象。
在一个一切都以钱为目的的经济社会里,某些传播主体,甚至是地方政府,常常只注重对历史和文化的当代表现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其更深刻的社会效益。
例如,有些社教机构已开始推出价格不菲的“国学班”;电视节目对历史故事、人物和民间传说的随意修改,从书刊的“盲从”、“随大流”等现象可以看出,当代社会对于历史文化的高度关注,却忽视了历史文化传播的人文、社会价值。
他们是否能够将历史和文化中的价值挖掘出来,并进行有效的表现,令人生疑。没有对历史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入的研究,就把它进行了完全市场化的表层包装,进行了浅显的开发和传播,这无疑是一种践踏我们文化珍宝的尊严,也是一种浪费我们丰富的文化资源的愚蠢行为。
庸俗文化倾向与封建主义糟粕泛滥河南的历史文化,在具有积极的、进步的一面的同时,也存在着消极的、落后的糟粕。在表现与传播中,要坚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方针,摒弃“庸俗”、“封建”、“庸俗”等落后文化的侵蚀。
在某些影视、文学、戏剧中,对一些历史人物、事件进行了歪曲、捏造;有些反映历史文化的书籍和电影,充满了色情,暴力,堕落,无聊。
特别是现代的大众媒体,由于它有舆论引导的功能,所以不能被经济利益所驱动,盲目地迎合大众,而是要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不断向大众提供正面、健康、向上的内容。
河南历史上长期处于封建家长制的统治之下,在某些经济发展较慢的地方,仍然存在着封建主义的残余。一些现代传播手段在反映历史文化的时候,对封建残留的落后文化因子不进行筛选,为了收视率、阅读率,盲目迎合人们猎奇的心理,并进行了大力宣传和鼓吹。
在一些乡村地区,信仰巫术、修庙宇、建造阴宅、行阴婚等现象十分普遍,而当地政府又对此视而不见,进一步助长了这种歪风的泛滥。
结语重视、传播历史文化,并不是说要如此大张旗鼓,也不是说不管是好是坏,都要去继承和发扬。
因此,当代传媒在“新经济”条件下,对历史文化的传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传媒的发展,是弘扬河南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动力源泉,同时,现代传媒作为一种沟通方式,其沟通功能也不再是消极的。我们深信,只要我们这些当代传媒共同努力,坚持信仰,勇于担当,我们的历史和文化必将代代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徐光春.文化的力量[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9.
[2]国发[2011}32号.
[3]徐光春.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o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