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何谓悲情?悲情便是没有一个好的结局,当凯旋的号角还未远去,毒酒的滋味已浸透唇齿,为什么历史上这么多名将难以善终?
1.魏胜
魏胜其实就是被小人害死的,当时他受淮东路安抚使刘宝节制,这个刘宝不但贪生怕死、畏金如虎,而且嫉贤妒能,嫉妒魏胜的威名。当魏胜被金军包围,派人回楚州求援时,刘宝居然说宋金方才议和,金兵绝不可能入侵,他正恨不得借金人的刀杀魏胜,当然不可能派兵支援。
魏胜被迫且战且退,当撤退到距楚州城仅九公里时,精疲力尽的他无力再战,最终壮烈牺牲。魏胜战死之后,刘宝立马弃城而逃,将楚州城“送给”了金军。当然刘宝最后也没有落得好下场,宋孝宗下令罢免他的官职,抄没他的家产后贬死琼州,虽然说刘宝在海南岛结束了罪恶的一生,但是魏胜这位抗金英雄,再也回不来了
2.李显忠

南宋名将李显忠北伐也是接连获胜,结果大将邵宏渊嫉贤妒能,这家伙居然因为不是自己立功,而故意和儿子在军中散布谣言,导致李显忠部队士气大跌,最终在符离战役中一败涂地。邵宏渊父子更是带头逃之夭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3.王保保
何为悲情?王保保上不能护国,下也没守住地,空有一腔热血,一身本事最终却失落遁走,这才叫真正的悲情!他穷尽一生为了挽救元朝危局,可是受到内外部势力的掣肘,让他的事业始终难以实现。他想要试图挽救元朝,但元廷内部的腐败(元顺帝与皇太子党争)以及作为非“大根脚”出身所受到的排挤,让他难以施展报复。
当朱元璋的大军持续北上,元顺帝仓皇北逃,自此之后王保保成为北元军事支柱,可惜此时受到重用已经为时已晚,元朝的气数已尽,剩下的只有悲惨的结局。
4.袁崇焕

袁崇焕戎马一生,百战疆场,长期戍守明朝边疆,为守卫明朝东北边疆、抵御清军进攻,立下了赫赫战功,没有他的加持,明朝估计撑不了那么长时间。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忠心耿耿的战将,最终却落得凌迟处死的下场。不知崇祯帝是真受了皇太极反间计的作用,还是是从本心想要除掉他,总之这个决定非常不明智。
反观袁崇焕,虽然有点说大话,做事鲁莽的毛病(他擅自杀死毛文龙,又夸口“五年平辽”却未能实现,这些都成为政敌攻击他的借口),但是确实是真心为明朝的发展,不管怎样都罪不至死。
5.卢象升

其实崇祯帝丧失了好几次痛击清军的好机会,卢象升总督天下兵马时,就应该放权让其发挥,而不是多方掣肘。当时卢象升担任兵部尚书,恰逢父丧,但仍被崇祯帝夺情起复,督师抗清。然而虽名义上督天下援兵,但实际能指挥的兵力有限,杨嗣昌、高起潜等人多方掣肘,让他的军事计划难以实现。
加之崇祯帝既想用他,又不想战,崇祯帝在战和之间摇摆不定,对卢象升既依赖又疑忌,未能给予其充分信任和支持,让其他将领找到了掣肘卢象升的机会。由于兵力有限,加之粮草匮乏,最终在与清军交战中被击溃,卢象升选择力战殉国。
6.孙承宗
孙承宗为辽东防线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当时清朝不断挑衅,明朝又节节后退,孙承宗临危受命,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负责督理蓟辽、天津、登州、莱州等处军务,担负起抗清的重任。在此期间他主张并构建了坚固的关宁锦防线,凭借此防线得以稳住京师东大门。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军事才能显著的大将,却受到阉党头目魏忠贤的猛烈抨击,一度被罢官回家。崇祯帝上位后,被重新启用,然而不久后受到朝廷内部周延儒、温体仁等人的排挤,他在在朝廷上不断弹劾孙承宗,两年后,他再次被罢官。
崇祯十一年,多尔衮大军长驱直入进攻高阳,此时孙承宗在高阳居住,面对清朝的大军压境,他没有选择逃避,反而是带着全家老少四十多口人抵抗清军,战斗中他的二十多位直系亲属战死,其本人也被俘虏,面对清军的招降,他不为所动,向北京方向叩头后,最终自尽而亡。
7.吴明彻
他受到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的赏识,才得以建功立业,并逐渐成长为陈朝的中坚力量。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后,陈宣帝想乘机夺取淮北地盘,于是命吴明彻再度北伐北周,然而此次北伐却让他折戟沉沙,没有复现太建北伐的辉煌,他战败被俘。北周没有杀他,反而对他十分礼遇,这对他来说是巨大的耻辱,最终在异国他乡,吴明彻抑郁而亡。
其实当时陈国的国力并不足以支撑此次北伐,当时的北周实力过于强大,陈宣帝此次战略规划非常值得商榷。
8.张飞

作为三国时期的万人敌,张飞以被枭首结束一生,实在是最大的悲情。回想当年在当阳桥是何等的威风,义释严颜是何等的智勇双全。如果他稳扎稳打,必定能够帮助刘皇叔更好的巩固基业。然而事与愿违,一代猛将,未曾马革裹尸,却以如此方式陨落。
9.岳飞

本人认为岳飞是最大的悲情人物,十年功业,本该振兴华夏,谁知毁于一旦,这便是最大的悲情。然而小编发现一些人的观点并不这么认为,以下便是他们的论点:
他们认为岳飞算不得悲情,为立太子一事和赵构不惜翻脸,犯了外臣干涉内政大忌,也是居功自傲的表现,当然还有和赵构闹矛盾撂挑子的事。淮南事变按兵不动造成严重后果,回京不交兵权,封官不在京住,跑去岳家军附近居住,让人也不臣嫌疑。对比中兴四将其他三将,都是抗金名将,比如一直顶着金兵主力打的是韩世忠,为什么都没事?莫须有并不是空穴来风随便按的。不是黑化谁和洗白谁,只要细细想一想,没有什么证据就用莫须有三字定罪,那是小说。
不知各位如何看待?
权力猜忌、小人谗言、帝王多疑,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中国历史上名将难以善终的魔咒。
喜欢我,请“点赞”+“评论”哦,我们不见不散,欢迎来我主页观看更多精彩内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