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人类个体的终结,从人类拥有自我意识时起,就涌现出对死亡的恐惧,也正是因为这份恐惧,世界各地不同文化都产生了对死后的想象,我们华夏自然也不例外,从鬼的产生到亡灵世界的出现,在漫长岁月中不断的演变。上一期讲了鬼的诞生,这一期咱们来看看死后世界的形成。
地府的诞生
在华夏文化中死者的世界有多个名称,比如冥界、阴间、地府、九泉等等,这些名称是我们华夏各地漫长时期思想与文化的产物。
远古时期,人们认为死亡只是肉体的灭亡,死者的灵魂依旧存在,此时还没有阴间、地府的概念,“鬼”依旧“生活”在人间,并产生影响。
到了商周时期,人们祭祀鬼神,特别是祭祀祖先,认为先祖亡魂可以影响后代的命运,故而定期举行祭祀活动以祈求祖先庇佑。随着甲骨文的出现以及阴阳观念的发展,对于亡者世界有了朦胧的认知,相关描述也逐渐丰富起来,但仍未形成具体的名称。
随着百家争鸣思潮的兴起,多元的哲学理念对鬼魂观念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其内涵与理解不断丰富和深化。春秋编年体史书《左传》中记载“鬼有所归,乃不为厉”,鬼魂有了一个归属或者得到妥善安置、祭祀和悼念,才不会变成作祟人间、带来灾祸的恶鬼。在春秋时期,出现了“黄泉”一词,这可能是华夏文化中对亡者世界最早的称呼。其原意是地下泉水,在古代中国的地理环境和农耕文化中,人们掘地时常能遇到地下水,这些地下水有时因含泥沙而显得浑浊发黄,因此将深埋于地下的水源称为“黄泉”。随着文化的发展与演变,黄泉逐渐被赋予了神秘色彩,从自然界的实物转变为超自然意义上的地下世界,黄泉成为亡灵的归宿之地,是生者无法触及也无法返回的地方,是一个由地下水组成的世界。
及至战国时期,出现幽都一词来指代亡者世界。幽都的本意是北方边远地区,因其偏远而显得神秘深邃,受古代神话和宗教观念影响,幽都逐渐被认为是阴间的首府或者中心。此时的幽都除了鬼魂外还存在许多吃鬼的怪兽,幽都由狰狞恐怖的“土伯九约”主宰,“土伯”是深藏于地下或是阴间地府的神祇或怪兽,头上的角尖锐如刀凿,“九约”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身体曲折盘旋有九道弯曲,二是九条尾巴。
怪兽
到了秦汉时期,随着魂魄二元的灵魂观念成熟,有了“魂气归于天,形魄居于地”的说法流行,人们相信死后,魂魄离体,魂会升入天界,由天帝管理,而魄则留在地下或黄泉,以享受后人的香火。
随着阴阳五行学说的发展,使用“阴间”一词指代死后灵魂所到之地,在此之前,阴间意为房宿北二星的中间。到了西汉后期,形成了泰山治鬼的说法,魂升至泰山,魄归于蒿hāo里(泰山下的小山名称),人死后户籍将迁往阴间(即“生死异簿”,死后“名系泰山录”),由泰山府君管辖。
之所以泰山府君成为阴间之主
一、是因其雄伟壮观的自然景观及地理上的至高位置,被视为“五岳之首”,并在很早的时候就被视为神圣之地,古人认为泰山具有通天达地的能力,皇家对之进行祭祀,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江山永固,泰山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被神化,并且有了泰山神为天帝之孙的神话传说。
二、根据阴阳五行,泰山位居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也是万物发祥之地,因此泰山神具有了主生死的重要职能。
三、汉代时期神仙观念受先秦道家思想、方术文化、民间信仰以及汉武帝求仙问道的影响,天界被神仙独占,原本要升入天界的魂自然得另寻他处。
四、在秦汉时阴间的称谓受汉代郡县制度的影响,府君是郡(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的最高行政长官,并且正好有泰山郡,天子统治全国,在神话中作为天帝之孙的泰山,自然统治一郡之地,因此泰山神被尊为泰山府君,成为阴间的最高长官。
地府
泰山治鬼是本土传统灵魂观念形成的比较成熟的阴间系统,其有三个特点:
一、拥有与人间相似的官僚系统,并对死者进行审判,
二、同样也充满着人情世故,爱恨情仇,
三、阴间与阳间之间的界限是比较模糊的,无需经历什么特别的途径,阴间就是阳间的延伸,并且可以影响阳间生活的人们。
佛教大约在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传入中原地区,起初主要在社会上层阶级中流传,其影响范围极其有限,直至东晋南北朝后,逐渐完成了“汉化”,佛教与中土观念初步融合,开始在民间传播,在这个过程中佛教不断吸收华夏传统文化,比如儒家的伦理孝道等,并与传统阴间思想融合,模仿泰山治鬼,构建一套具有人间化的地狱系统,使其自身具备了强大的社会教化功能,也得以广泛传播。
佛教
“汉化”后的佛教地狱系统吸纳了本土的阴间思想,将人世风情的“地府”转变为阴森可怖的“地狱”。
首先,本土的阴间思想强调人死后其鬼魂与生前现实世界仍有联系,如祖先祭拜、事死如事生、墓葬习俗等观念都能说明这一点,“汉化”后的佛教地狱观念里,阴间不再是人间现实世界的延伸,不再被强调为“人间”的翻版。
其次,佛教核心思想为六道轮回,并拥有惩罚罪恶者的“地狱”,审判惩罚的意味更加浓重。
最后,泰山府君管辖下的阴间,持有户籍的鬼魂是阴间的永久“居民”,这种思想包含了古人对于生命的观念,即生命只有一次,弥足珍贵。“汉化”后的佛教地狱观念强调的是因果业报、六道轮回,肉体只是“臭皮囊”,现世只是前世所作所为之果。
道教诞生于东汉末年,其地府概念随着道教的发展逐渐成型,作为本土宗教,吸收了大量传统民俗信仰中的阴间概念,同时,佛教的兴起,带来了六道轮回和地狱观念,道教以此为鉴,兼容并蓄,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更为详细的阴曹地府体系,出现了如酆都大帝、十殿阎罗等一系列阴间主宰和审判者形象,以及如同阳间一样的官僚体系和地狱层级结构。同时,受到佛教六道轮回思想的影响,道教的阴间观念也包含了善恶报应、生死轮回的内容,强调通过修行和积德行善,改善死后灵魂的处境。
虽然有了汉传佛教、道教的阴间观念影响,华夏原本的一些阴间观念仍未改变消亡,如黄泉、幽都等名称的延续存在,唐朝至宋初泰山信仰依然在民间盛行,并且十殿阎王之一的泰山王就是从泰山信仰演变而来,还有灵魂不灭的观念渗透到人们的墓葬习俗中,比如陪葬品、合葬、冥婚等风俗习惯都体现了这一点。
到了唐朝,是佛教、道教发展的鼎盛时期,其阴间系统与民俗信仰中的阴间观念三者之间相互吸收、影响,并与儒家等哲学思想与文化的碰撞下,不断丰富阴间系统,其中十殿阎罗的形成最能体现这一点。
十殿阎王最初从佛教中阎罗王而来,阎罗王有多重身份来源一、“双世”,彼于世中常受苦乐二报之意。即人们的行为(善行或恶行)会带来两种不同的报应——苦报和乐报;二、有阎罗兄妹二人,为阴间的统治者,哥哥管理男魂,妹妹掌管女魂。三、其前身为毗沙国王。可以看到此时阎罗王是单一形象,而后与民间丧葬中的“七七斋”(亡魂的十个忌日,头七、二七至七七及百日、一年、三年)联系在一起,并与道教中“亡魂游历十殿,每日经历不同审判”的说法。
结合,融合了儒家伦理观和民间传说,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冥界结构体系——十殿阎罗。
十殿阎王
宋元时,佛教中的阴间思想通过各种通俗读物、民间故事、戏曲、绘画等形式广泛传播,其中《地藏菩萨本愿经》的流传,使得地藏王菩萨成为超度亡魂的重要信仰对象,并在阴间体系中“站稳”了脚跟。
在这一时期,阴间体系框架已趋于成熟完善,形成了一个结构复杂、规则严明的地下世界,是以十殿阎王为主体,审判轮回为核心机制的阴间系统。
明清时期,民间信仰中的阴间体系更加深入人心,各种小说、戏剧等的创作,填充了阴间世界的各种细节,如鬼门关、奈何桥、孟婆汤等元素逐步完善,形成了丰富的民俗故事和传说。
总结一下,在原始社会远古先民产生了鬼魂观念,历经上千年,至秦汉时期,形成了华夏本土特色的“泰山府君”治下的阴间,而后道教的形成以及佛教的传入兴盛,与儒家思想和民俗文化融合,在唐朝时期形成了现在地府的“雏形”,逐渐演化成为一个具有多层次结构、严密管理制度和众多神祇角色的阴间世界,成为中国古代神话和民俗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
确定是道教受佛教影响而不是反过来?我只知道地府正统一开始没有轮回,没有十八阎罗,没有十八地狱,没有六道,也没有无常。只有两个最高体系神,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这两个也是中国最早的门神(桃符上画的那个)。后来又融合了后土大神,创立轮回。这两个神也逐渐淡出体系。
2019年12月22日冬至!在没有择日的情况下,把奶奶和二伯的坟墓挖开掘出金埕骨灰,又把爷爷的坟墓挖掘开,再把挖掘出奶奶和二伯的金埕骨灰埋葬落爷爷坟墓里,之后惨事发生:亲堂大哥和四叔出意外死亡,二伯母和四婶出意外死亡!外嫁的亲堂姐一家四口出车祸全死亡了!亲堂大哥的儿子去当兵意外死亡!
阿弥陀佛
第六度空间[捂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