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小学生上书法班学习唐楷的现象,可以看出很多问题。学习书法首先应当明确学习书法为了什么这是不錯,即便是学习书法艺术,还是要学习“写字”好看而已,但我认为这是一个问题的存在。
本来,这应当不算是一个问题,但至少很有许多人把它们混在一起。很多家长说我的小孩做作业写的不认真,写字太潦草,让他学习一下书法;还有一些朋友说我的字写的太丑了,想学学书法把字写好等等。这里常说的“书法”,实际意义就是“写字”。在古代“写字”与“书法”是一种意思的,但在今天,两者尽管有联系,但毕竟还是两回事。
学习“写字”,通常是以实用为目的,它除了要求搞清每个字的音、形、意之外,在书写笔画上要求准确,结构要工整,笔画顺序不能错,而实际意义在学习书法上,目的却不一样,它是同绘画,音乐、舞蹈••••••同等的一门艺术,并非为了实用。它们虽然同样是写“字,”但前者是为了“记录”,后者是用于“创作”;前者是供人“阅读”,后者是为人“欣赏”;前者是为了“实用”,后者是为了“创作艺术品”。可见,两者的功能是不一样的。由于功能不一样,其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及学习途径可谓大相径庭。因此,学习目的应首先搞清楚。
学习书法也就是要用毛笔写出高质量的线条来,所有如何学习书法重在用笔,而不是结构。对书法艺术而言,线条是第一位的,结构是第二位的。结构再好,而线条没有生命,就谈不上艺术。当然,书法艺术自始自终离不开写字,离不开结构,有时甚至还强调结构的准确性。学书“写字”,是为了从中掌握用笔的技术技巧,“借”结构来获得更准确的线条形状,以吸收更多的艺术语言,提高驾驭毛笔的能力;由此可见,学习书法,最重要的是学习用笔,自然,那种“为写字而写字”的学习方法必然与书法艺术所要求的学习方法不在一个层面上。
初学书法从“唐楷”入手,是否就是“学写字”呢?我看来任何一个事物关键是你怎么看待它,“唐楷”作为一种法帖范本能够流传至今,必然有它的存在价值,你要把它作为“写字”的范本也可以,你要把他作为学书入门的范本也可以,关键看各人如何取法。现在很多书法培训班都是从“唐楷”入手,现在许多人却反对从“唐楷”入手呢?学书法从唐楷入手,本来也是正确的初学者方向,但关键是现在搞得太盲目了。我看到的目前中小学校开设的书法课、假期书法培训班普遍都是学习唐楷;在书店里面各种毛笔字帖中,楷书占了相当大的成分;各类小学初中学校举办的书法展览中,几乎全是唐楷作品,这对青少年学习书法中无形中形成“唐楷热”的现象。
家长越来越多的重视学习书法是一件好事,但盲目的学习书法未必是一件好事。这种“唐楷热”的环境下至少给书法艺术教育带来了负面影响!混淆书法与写字的概念。长期以来,受“写字”思想影响,以为学习书法就是为了写好字的目的,便将“学习唐楷”等于“学习书法”。名义上“书法班”培养的是“书法”人才,实则是应付“写字”教学模式。在学生学习书法思想上造成了理解上的混乱;“学书先学颜”,这种思想使学生把初学唐楷,误解为初学者学习“唐楷”是唯一途径。实际上学习书法可以从唐楷入手,但也并非只能从唐楷入手;由于唐楷贴近生活,汉字书写以唐楷为主,一般人认为唐楷教学简单容易,其实写好不然。
一些简单的学过毛笔字的人,便充当起了“书法老师”的角色开设辅导班。很多的中小学校为了应付素质教学开设的“书法班”,用语文、美术老师替代,不去招专业书法教师,使唐楷教学始终处于低层次的教学。也使在教学方法上误导,唐楷教学普遍建立在对“字形”的刻意模仿上。一些老师教学生:“一个字如同一部机器,笔画如同零部件,机器要好,零部件需精度高。”于是学生便对点画进行机械式的反复“描摹”,以求精益求精,准确无误。再按照“米字格”位置进行“组装”,从而,使青少年思维进入一种程式化、规整化的固定模式。许多人用笔方法不正确,点画书写刻意做作,如同画画一般。
如果从学习书法艺术的角度看,这种方法肯定是错误的。因为结构严密的唐楷,不能有半点随意,从整体上看一个字中只要一笔不正,这个字就“散架”。因此,结构是字形的根本,任何一种碑帖,其艺术性和技术性都是有限的。就唐楷而言,人们对它们吸收更多的不是艺术性而是技术性。因为任何一门艺术,一旦被规范划一、严谨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其艺术性便大大削弱了。中国书法史上几次大的字体规范,如小篆规范大篆、《熹平石经》是隶书的标准等就是这种情况。当然,唐楷也不例外,因此,对学习书法而言,取法上应有取舍,千万不能全盘照搬。如何正确的运用毛笔写出楷书的各种线条,掌握其应有的技法要领,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
欢迎点赞+关注!
转载声明:本文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