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行业有很多荣誉称号,除了国家级(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数量较少之外,更多的是省市县三级荣誉称号,比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先进教育工作者、教坛新星、骨干教师、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师德标兵等等。
跟其他很多行业一样,教师行业的荣誉称号也同样是深受老师们的看重,毕竟这些荣誉称号来之不易,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也是教师个人与众不同的标签。国家级荣誉称号级别高、数量少、要求高、环节多、评选严,因而能够获此殊荣的教师应该算是真正的名副其实和众望所归吧。
数量众多的省市县三级荣誉称号与国家级荣誉称号相比由于级别层次方面的差异显得要逊色得多,尽管也有推荐评选程序,但绝大多数通常都是由于教学成绩突出或教育管理出色而获得,并非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上具备理论或理念的原创成果、原创性贡献、区域学术影响力和研究能力等含金量高的杰出贡献。
2023年2月份网上热议的浙江被查的教育局长就有很多荣誉称号:春蚕奖获得者、市级名校长、教育管理名家培养对象、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实践导师、浙派名师、市名校长工作室首席导师、2018年度“最受读者喜爱的好校长”等等,这样的诸多荣誉称号是绝大多数一线普通教师和普通校长奉献教坛一生都很难获得。
荣誉称号之所以是老师们致力追求的目标不仅仅是因为身份地位和能力水平的标签更是因为这些荣誉称号也是晋升竞争极为激烈的高级职称的必备条件之一,但普通教师要想获得这些荣誉称号却是难于上青天,但行政领导却有获得这些荣誉称号的先天优势。这位教育局长诸多荣誉称号让人觉得现在的荣誉称号还有含金量吗?
很多像这位被查的基层教育局长都有很多一线教师终其一生都很难获得的荣誉称号,但作为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头人不是在如何贯彻和落实国家层面的教育方针以及如何提高和改进当地的教育水平和现状方面下足功夫而是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如何谋取自己的利益上,完全将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优质发展放在了脑后。
从2024年9月份开始,全国范围内有不少地方教师节期间都取消了对优秀教师的表彰活动以及停止诸多荣誉的评选和表彰,有些地方以文件下发的形式明确表明这样做是为了整治形式主义以及为基层减负。这其中除了节省地方财政支出的原因之外,各类荣誉称号的含金量不足应该是主要原因之一吧。
虽然2023年拥有诸多荣誉称号和头衔的浙江某地教育局长被查事件与不少地方取消优秀和荣誉的评选和表彰并无直接关系,但从这个事件曝光之后所引起的巨大反响来说,或多或少还是有那么一丁点的关联吧。既然省市县三级荣誉称号名不符实,失去了应有的含金量,那再继续评选和表彰就是真正的形式主义了。
另外,还有不少地方参评高级职称的老师们反映,当地也是从去年开始规定教师参评高级职称时有些荣誉不予认可:各级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师德先进个人、学术技术带头人、特级教师、教学骨干教师、特殊贡献津贴专家、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等,而各类荣誉证书是老师们之前参评高级职称时必备的诸多硬件条件之一。
评论列表